信息化技术赋能小学语文教学优化
刘晓
红安思源实验学校
摘要:本文聚焦信息化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状及优化策略,通过分析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困境,探索构建创新教学模式,提出打造实效教学路径等方面内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深度融合需破解教师应用能力不足、资源建设碎片化等问题;应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环境,创新课堂互动评价机制;强化个性化学习平台建设,推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实践,形成校本特色资源体系,从而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小学语文;教学优化
引言:信息技术发展迅猛背景下,教育教学方式正经历深刻变革。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其教学改革与信息技术融合成为当前探究热点。然而实践中技术应用与学科特点契合度不高、教师信息素养参差不齐、资源建设缺乏系统性等问题依然突出。通过分析现阶段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困境,探索构建符合学科特点创新模式,提出具有操作性实效路径,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一、探析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困境
当前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面临多重挑战。技术应用浅层化倾向明显,许多教师仅将信息技术当成展示工具,停留在用多媒体替代传统教具层面,未能深入挖掘技术对语文学习方式变革潜能。课堂上多见简单图片文字展示或视频播放,缺乏互动性学习活动设计,技术使用流于形式。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问题突出,部分教师特别是资深教师对新兴技术应用存在畏难情绪,不善利用智能终端、教学软件等工具辅助教学;即使部分年轻教师掌握基本操作,但缺乏将技术与语文学科知识有机整合能力,无法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促进核心素养培养。
教学资源建设碎片化无序状态,现有数字资源多为零散素材,缺乏系统性设计,与教材体系衔接不够紧密;各类平台资源质量良莠不齐,筛选整合耗时费力;且资源开发多为技术人员主导,忽视语文学科特点与儿童认知规律,实用性不强。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传统纸笔测试仍占主导地位,难以全面客观评估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状况;信息技术支持下多元评价体系尚未形成,数据分析应用于教学诊断改进环节较少;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不够紧密,难以真实反映学生成长轨迹。学校硬件设施配备不均衡制约教学创新,城乡学校间信息化基础条件差距明显,部分农村学校网络环境不稳定、智能设备缺乏,制约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深入应用;即使硬件条件较好学校,设备管理维护机制也不完善,使用效率低下。
二、构建信息化环境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模式
信息化环境中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模式应立足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技术赋能促进教学方式变革。当前创新路径主要体现为四方面: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空间,打破时空限制,实现课前预习、课中互动与课后拓展有机衔接;推进智慧课堂建设,运用大屏互动、实时反馈等技术手段,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参与度;创新资源共享机制,整合区域优质内容,支持教师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二次开发;完善智能评价体系,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学习数据,生成个性化报告,为精准教学提供依据。
以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教学为例,教师构建情景体验式智慧课堂模式。课前通过学习平台推送动画版故事与思考题,学生预习并在线提交初步感受;课中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示井中青蛙视角与天空全貌对比图,引导学生体验视野局限感;随后通过平板电脑分组活动,让学生搜集不同动物生活环境图片,讨论“坐井观天”现象在生活中表现;接着开展角色扮演环节,学生通过AR技术变身青蛙,体验井中世界,感受故事寓意;课堂中还设计实时互动问答,检测理解程度;课后布置创意任务,请学生利用绘画软件或录音工具,创作“如果我是青蛙,我会怎样走出井口看世界”微作品,上传至班级云空间供同学点评。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打造信息化支持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路径
信息化支持下小学语文教学实效路径需聚焦应用场景,注重实践效果。应强化教师信息素养培训,采取“理论学习+实操训练+案例研讨”模式,提升技术应用能力;优化教学设计,立足语文学科本质,合理选择技术手段,避免形式主义倾向;推进个性化学习平台建设,基于大数据分析学生特点,推送适合材料与任务,满足不同水平需求;重视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围绕主题设计语文与其他学科融合项目,培养综合能力;加强校本特色资源体系构建,开发具备地方文化特色材料,建立资源库实现积累更新;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将信息化教学应用纳入考核体系,树立典型案例,给予创新应用奖励。
以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为例,教师实施情感浸润式数字阅读教学路径。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冬夜情境,播放雪景背景音效与温度计动画,让学生感受寒冷氛围;接着利用电子阅读器展示课文,配合朗读跟踪功能辅助阅读;重点段落采用分屏对比方式,将文字与相应场景图片并置展示,增强理解;难点词句通过弹窗释义与语境变换练习加深掌握;阅读过程中穿插情感测评活动,学生通过表情符号标注感受,系统自动汇总显示班级情感热点;理解掌握后,引导学生借助AI配音工具进行分角色朗读录制,制作有声绘本;最终组织线上主题讨论如何帮助生活中遇到困难人们,并鼓励学生利用平板电脑查询本地社区公益活动,形成践行方案。
结论:信息化技术赋能小学语文教学优化是教育改革大趋势,需要系统思考与实践探索。通过分析当前困境、构建创新模式、探索实效路径,能够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未来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研训一体化机制,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开发智能化教学工具;重视学科特质与儿童发展规律,避免技术主导倾向。唯有坚持教育初心,将技术视为手段而非目标,才能真正实现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伍子赟.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研究[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六).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昌邑中心学校;,2023:582-584.
[2]曾悦.信息化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魅力[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九).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第六小学南村校区;,2023:261-264.
[3]王玲.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新疆塔城额敏县第四小学;,2023:1391-1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