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程概预算与招标投标的协同效应研究

作者

赵凤娇

沈阳华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单位邮编:110031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发展,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项目管理体系中,工程概预算与招标投标制度作为核心环节,对控制工程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障项目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虽各有职能,但在实际运行中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存在天然的协同关系。本文以工程概预算与招标投标制度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协同机制,揭示了目前协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信息割裂、标准不一、职责不清等,并从制度建设、流程整合、技术支撑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

关键词:工程概预算;招标投标;协同管理;成本控制;项目管理

引言

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工程概预算与招标投标制度分别承担着成本预控与市场选择的重要职能。工程概预算通过系统分析工程量、工期、资源配置等因素,对项目投资进行科学测算,是项目经济可行性的重要保障。而招标投标制度则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引导项目建设各方合理报价、择优选取施工单位,直接影响项目实施质量、成本及进度。从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角度来看,概预算的准确性决定了招投标过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而招投标的结果也反向影响预算控制目标的实现。因此,构建工程概预算与招标投标的协同机制,不仅有助于提高项目管理的专业化与精细化水平,也有利于规避成本失控、质量隐患和进度延误等问题。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两者之间尚未形成系统性、制度化的协同机制,存在着诸如预算编制与招标条件脱节、投标报价与预算不一致、项目实施与预算控制割裂等突出问题。因此,深入研究两者之间的协同效应,并提出可行的优化策略,对于提升项目管理整体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程概预算与招标投标的协同关系分析

工程概预算与招标投标制度在功能定位和实施路径上虽有差异,但其目标高度一致,都是围绕着项目经济性、合理性与效益性进行服务。工程概预算是工程建设成本控制的起点,是投标人编制投标报价、建设单位制定招标控制价的重要依据;而招标投标是项目成本形成的中枢,是落实预算目标与市场资源配置的主要机制。从逻辑关系来看,概预算为招标提供了定量基础,通过清晰的费用项列、工作量分解和价格水平设定,为后续招标过程中的招标文件编制、标底设定和投标人报价分析提供数据支撑。而招标投标过程又通过市场化机制对预算内容进行验证和反馈,若预算高估或低估,往往会在投标结果中反映出来,有利于推动预算内容的动态调整与优化。此外,在施工阶段,招标中标价格与预算控制目标的一致性直接影响后续合同履行与资金支付管理。若两者脱节,不仅影响成本控制,也会引发工程款纠纷、合同变更频繁等问题。因此,将工程概预算与招标投标纳入统一的工程管理体系,从源头到过程进行一体化设计和管理,是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保障。

二、当前协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工程概预算与招标投标之间存在天然的协同逻辑,但在实际项目实施中,二者在组织体系、管理流程、技术标准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协调之处。首先,组织协同机制不健全。在多数项目中,预算编制单位与招标执行单位分别归属不同管理体系或外包机构,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共享机制,导致预算数据传递不畅、更新滞后,进而影响招标环节的精度与效率。其次,预算编制依据不统一。目前预算编制多依赖定额体系和历史数据,缺乏与市场价格、技术发展水平的动态关联,致使预算内容与招标实际不匹配。例如部分预算项目划分过于笼统,无法与招标清单对应,造成投标报价口径不一,影响评标的公平性与科学性。第三,招投标过程中预算控制作用薄弱。在一些工程项目中,为追求中标率,投标人故意压低报价,导致中标价远低于预算价,后期通过签证变更等方式增加项目总成本,破坏了预算控制的初衷。第四,缺乏协同的技术平台支撑。目前多数单位尚未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预算与招投标数据在多个系统间孤立存储、重复录入,不仅增加工作量,也易造成数据误差与版本混乱。以上问题严重制约了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亟待通过制度与技术手段加以解决。

三、工程概预算与招标投标协同优化的实现路径

实现工程概预算与招标投标的高效协同,需从顶层设计、流程再造与技术集成等方面入手。首先,应建立统一的协同管理机制,将预算编制、招标执行、评标决策等环节纳入一个整体管理体系,明确各环节责任边界与协作流程,构建多部门协同的信息共享机制,推动从预算编制到招标执行的无缝衔接。其次,完善预算编制标准与方法。应根据工程类型、地域市场、技术参数等因素建立动态预算指标体系,采用基于大数据的成本测算模型,提高预算的准确性与市场适应性。同时,应将预算项目与清单项目进行精准对接,确保招标文件内容与预算数据高度一致。第三,强化预算在招标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在编制招标控制价时,应严格依据预算编制成果,并结合市场调研结果进行合理调整;在评标过程中,应将预算价与投标价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合理设置评标权重,防止低价中标影响项目质量与履约能力。此外,还应强化中标价与预算价的偏差分析机制,为后续合同管理和预算调整提供依据。最后,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预算与招投标系统的深度融合。通过统一数据库、数据接口与操作标准,实现预算编制、招标发布、评标决策、合同签订等环节的数据贯通与流程协同,提升项目管理的智能化、透明化与规范化水平。

四、信息化支撑对协同效应的提升作用

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工程概预算与招标投标之间的协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首先,构建统一的工程项目管理平台可实现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将预算数据自动导入招标系统,减少人工录入与传递错误,提高数据一致性与时效性。其次,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预算编制系统可动态采集材料价格、人工费用、机械台班等市场信息,实时更新预算指标,使预算更加贴近市场实际,为招标设定合理标底提供坚实基础。同时,评标辅助系统可通过算法对投标报价、技术方案、施工组织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估,提升评标效率与科学性。此外,区块链等技术可用于保障预算数据与招标文件的真实性与不可篡改性,增强协同管理的安全性与可追溯性。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不仅可实现概预算与招标流程的高度集成,还能为项目实施阶段的成本控制、合同管理和变更控制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依据。因此,加快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工程概预算与招标投标协同管理的关键路径,也是推动建设项目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战略举措。

五、结论

工程概预算与招标投标作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二者之间具有密切的逻辑关系与协同基础。通过科学编制预算可为招标投标提供可靠依据,而通过规范招标过程亦能验证并反馈预算合理性。当前,两者协同过程中存在信息割裂、标准不一、平台分散等问题,亟需从管理体制、技术工具与操作流程多维度优化。未来,应加强制度顶层设计,构建统一协调的管理平台,推动预算与招标之间的数据融合与流程集成,并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协同效能。通过协同机制的不断完善,有望推动工程项目管理向高效、透明、智能的方向发展,为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少惠.基于BIM技术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系统研究[J].福建建设科技,2021,(02):92-95.

[2]鲍舜.建筑工程招投标的风险管理分析[J].江西建材,2020,(07):209-210.

[3]石聪.公路工程造价概预算审核控制措施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24,22(24):112-114.DOI:10.16673/j.cnki.jcfzdx.2024.0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