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指导策略
彭丽
石首市笔架山街道办事处中心幼儿园 4344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幼儿园大班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指导策略,通过营造多元环境、优化指导方法及完善评价机制等途径,促进幼儿主动探索、积极互动、全面发展。适宜环境能够激发幼儿游戏兴趣,科学指导方法有助于提升互动质量,合理评价机制可以促进幼儿能力发展。文章分析户外自主游戏指导现状,提出针对性策略建议,旨在为幼儿园教师提供户外游戏指导参考,推动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户外自主游戏;指导策略
引言:户外自主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大班幼儿处于关键发展阶段,户外自主游戏能够满足他们身体活动需求,促进社会交往能力提升,培养独立思考习惯。然而当前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指导中仍存在环境单一、指导方式机械及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限制了游戏教育功能发挥。基于此本文从环境创设、指导方法以及评价机制三个维度探讨户外自主游戏指导策略,旨在提高幼儿园教育实效性。
一、营造多元环境,激发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探索兴趣
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因此在进行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善于借助游戏的活动形式,为幼儿创建体验式游戏的教育方式。幼儿在参与游戏时,能有效提升自身综合素养,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协同发展。而户外游戏环境作为幼儿活动载体,其设计与布置直接影响幼儿游戏兴趣与质量,幼儿园应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与发展需求,构建富有挑战性且安全可靠环境。一是园所应当划分功能区域,包括体能锻炼区、沙水游戏区及种植观察区等,满足不同兴趣幼儿需求。其中体能区应当设置攀爬架、平衡木及隧道等设施,促进幼儿基本动作发展;沙水区提供沙具、水桶等工具便于幼儿感知物质属性;种植区则配备小铲子、浇水壶等工具,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生长。二是游戏材料选择应兼顾结构性与非结构性特点,既包括积木、拼图等成品玩具也包括树叶、石子等自然材料,允许幼儿依据想象力进行创造性组合。三是环境布置需考虑季节变化因素,春季应当增添花卉植物观察区,夏季应当设置水上游戏区,秋季需要布置落叶收集区,冬季则需要组织雪地活动确保环境持续吸引力。
环境营造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主体地位,鼓励其参与环境创设。例如教师应当组织幼儿讨论户外区域规划,收集他们对游戏材料偏好,邀请幼儿共同制作简易游戏器械,让幼儿感受主人翁责任感。环境还应体现开放性与可塑性,允许幼儿根据游戏需要进行空间重组与材料整合,如利用绳子、布条等简易材料划分临时游戏区域,或将移动式设备组合成新型游戏场景。值得注意是,环境安全始终处于首要位置,教师须定期检查设施状况,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幼儿在安全前提下享受探索乐趣。通过营造多样化户外环境激发幼儿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引导他们主动投入自主游戏活动中,培养积极进取精神。
二、优化指导方法,提升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互动质量
科学合理指导方法是保障户外自主游戏有效开展关键因素,教师应转变传统指导观念,从教师主导转向幼儿主体,尊重幼儿游戏主动权。具体而言,一是教师需掌握观察技巧,通过持续性观察了解幼儿兴趣点、发展水平及交往状况,为后续指导提供依据。观察过程中教师应当运用照相机、记录本等工具,记录幼儿游戏行为,分析游戏演变过程。二是教师应根据观察结果,采取不同介入策略。对于已形成明确游戏目标且游戏进展顺利幼儿,教师应当采取旁观支持态度,给予肯定眼神或微笑;对于游戏中遇到困难幼儿,教师应当适时提供言语提示或示范引导;对于游戏兴趣不浓或缺乏参与动力幼儿,教师则需主动邀请,通过假装角色等方式引发兴趣。三是教师应关注幼儿间互动质量,促进同伴交往;当发现幼儿间出现冲突时教师不宜急于介入或做出裁决,而应鼓励幼儿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培养自主解决冲突能力。
优化指导方法还需注重对游戏规则引导,教师应协助幼儿制定简单明确游戏规则,并引导他们理解规则意义,如滑梯区域需排队等候、沙池玩具用完归位等。规则制定过程中教师宜采用民主商议方式,让幼儿参与讨论,增强规则认同感与执行力;还需根据幼儿游戏进展情况,适时提供资源支持,如当发现幼儿对昆虫产生兴趣时及时提供放大镜、图鉴等工具,延伸游戏深度。值得强调是,指导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幼儿问题解决能力,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宜直接给出答案,而应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可能解决路径,如“你觉得这个积木为何会倒塌?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搭建更稳固结构?”通过恰当指导,提升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互动质量,促进综合能力发展。
三、完善评价机制,促进幼儿户外自主游戏发展能力
科学评价机制是衡量户外自主游戏效果重要手段,也是改进指导策略必要环节、而完善评价机制应秉持发展性原则,关注幼儿游戏过程中能力提升,而非单纯结果评判。一是要建立多元评价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幼儿自评及同伴互评三方面。教师评价注重专业视角观察记录,关注幼儿游戏行为变化;幼儿自评强调自我反思,应当通过绘画或讲述形式表达游戏感受,培养自我认知能力;同伴互评则促进社会性发展,幼儿间相互评价游戏表现,学习欣赏他人优点。二是丰富评价方式,综合运用观察记录、作品分析及谈话交流等多种手段收集评价信息。观察记录应当采用轶事记录法,详细描述幼儿游戏关键事件;作品分析则收集幼儿游戏创作成果如搭建物、手工作品等。
评价内容应涵盖认知、社会情感、身体动作等多个维度。认知方面关注幼儿探索精神、问题解决策略及创造性思维表现;社会情感方面注重合作能力、情绪调控、规则意识形成;身体动作方面则评估基本动作发展、身体协调性提升情况。另外评价过程需注重个体差异避免横向比较,应立足幼儿自身发展轨迹关注其进步幅度。评价结果运用同样重要,教师应根据评价发现及时调整环境设置与指导策略,如发现幼儿对某类材料兴趣浓厚可以增添相关资源;发现某些能力发展滞后,则有针对性设计相应游戏活动。与此同时教师需与家长共享评价信息,建立家园协同机制,邀请家长参与户外游戏观察与记录,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结论:户外自主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重要内容,对促进大班幼儿全面发展具有独特价值。本文从环境创设、指导方法、评价机制三个维度构建指导策略体系,强调多元环境营造对激发幼儿探索兴趣重要性,突出科学指导方法对提升互动质量必要性,凸显完善评价机制对促进能力发展关键性。未来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应持续优化户外自主游戏指导策略,尊重幼儿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创设丰富游戏情境,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超.幼儿园大班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指导策略[J]. 2024.
[2] 阿丽拉··马丁.幼儿园大班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指导策略[J].智慧少年, 2023(14):0173-0175.
[3] 吴霞.大班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有效介入的策略研究[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八).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