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 语境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趣味教学法的实践与成效
吴金亭
莆田市秀屿区平海第二中心小学
摘要:“双减” 政策的推行,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旨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趣味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本文深入探讨了在 “双减” 语境下,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应用及所取得的成效,通过多种教学实例,论证其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与课堂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法;高效课堂
一、引言
“双减” 政策的落地,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其核心目标是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让教育回归本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身心健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在 “双减” 政策框架内,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趣味教学法作为一种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的教学方法,正逐渐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运用多样化的趣味教学手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二、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趣味教学法通过引入有趣的故事、生动的游戏、形象的多媒体资源等,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授古诗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古诗背后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诗人创作的背景,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古诗的内涵,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提高课堂参与度
当课堂充满趣味时,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趣味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互动机会,如小组竞赛、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以角色扮演为例,在学习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小蝌蚪、青蛙妈妈以及其他角色,学生在模仿角色的语言和动作过程中,不仅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提高了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效果。
(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他们会更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趣味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从 “要我学” 转变为 “我要学”,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有趣的悬念或问题,激发学生课后自主查阅资料、寻找答案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策略
(一)故事导入,引发兴趣
故事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司马光》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讲述司马光小时候聪明机智砸缸救人的故事,让学生对司马光这个人物产生好奇,进而引出课文内容。这样的故事导入方式,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游戏教学,寓教于乐
游戏教学法是趣味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如字词接龙、诗词飞花令、课文知识抢答等。以字词接龙游戏为例,教师说出一个生字,让学生用这个字的最后一个音节作为下一个生字的开头,依次进行接龙。这样的游戏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字词,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三)多媒体辅助,增强直观感受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例如,在教授描写自然风光的课文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角色扮演,加深理解
角色扮演能够让学生深入体验课文中的角色情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比如,在学习《陶罐和铁罐》一课时,让学生分别扮演陶罐和铁罐,通过模仿它们的语言和神态,体会陶罐的谦虚和铁罐的傲慢,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四、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成效
(一)学生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趣味教学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激发,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从而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升。以某班级为例,在实施趣味教学法之前,该班级的语文平均成绩在年级中处于中等水平,经过一学期的趣味教学实践,该班级的语文平均成绩在年级中的排名上升了三个名次,优秀率也有所提高。这充分表明,趣味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升
趣味教学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更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在趣味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如故事讲述、游戏竞赛、角色扮演等,其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等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例如,在进行故事讲述活动时,学生需要组织语言、清晰表达,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参与诗词飞花令游戏时,学生需要积累大量的诗词知识,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三)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趣味教学法的实施,使小学语文课堂氛围发生了显著变化。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他们在游戏、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教师和同学进行积极互动,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这种活跃的课堂氛围,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还能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五、结论
在 “双减” 政策的背景下,趣味教学法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然而,趣味教学法的实施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创新,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趣味教学手段,才能真正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性。在未来的教学中,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应继续深入研究趣味教学法,使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市级课题《“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构的实践研究》,结题使用
参考文献:
[1] 结构化: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旨归[J]. 朱玲芹.人民教育,2020(10)
[2]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J]. 李润洲.课程.教材.教法,2018(07)
[3] 关于中小学作业形式、作业评价问题的思考[J]. 陈剑华.上海教育,20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