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启示

作者

苏敏

贵州师范大学、550025

摘要:本文概述了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启示,奥苏泊尔强调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实质性的联系,合理运用该理论并且发挥其优势可以增强思政课的科学性、系统性,并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通过深入分析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具体指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框题的教学设计为例,为其他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中国梦

引言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的非人为性和实质性联系,认为学习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并且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高中政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政治素养、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对于政治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使其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课为例,这一课程内容涵盖了中国的历史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高中政治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

一、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概述

奥苏伯尔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所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即就是符号所代表的的新知识与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一种实质性的联系,他认为这种联系之所以是实质性的,是因为它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学习材料本身要具有逻辑意义;二是学习者要具有学习的倾向和心向,即学习积极性;三是学习者本身要具有适当的已有观念。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它不仅强调了学习的主动性,更着重指出了学习过程中的内在联系与实质性理解的重要性。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需要超越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转而关注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地将新知识与他们的已有知识相融合,构建起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

教师需要首先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结构,确保所教授的新知识能够与学生的已有知识产生实质性的联系。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丰富的案例材料等方式,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并发现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通过讨论和辩论等方式,深化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此外,有意义学习理论还强调了学习的非人为性,即学习应该是一种内在的、自发的过程,而非外界强加的。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设计开放性的学习任务、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等方式,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在其中自由地思考、交流和合作,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二、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启示

(一)强调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与连贯性

高中政治教学知识体系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和连贯性。从基础知识到理论框架,再到时事政治分析,内容逐渐深入,层层递进。这种层次性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形成对政治学科的全面认识。同时,知识体系的连贯性也体现在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知识在不同年级、不同课程之间的衔接。

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注重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次,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得到充分体现。最后,要注重知识的整合和拓展,通过案例分析、时事评论等方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二)关注学生认知结构与发展水平

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主要表现为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增强。他们开始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复杂问题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高中生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为了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发展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首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策略。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最后,要注重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应用。

(三)创设情境化学习环境,促进知识内化

情境化学习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在情境化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模拟、实践等方式,亲身体验知识的魅力和价值,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情境化学习环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讲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创设与课题相关的情境化学习环境[2]。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中国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演讲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为实现中国梦所付出的努力和奋斗;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对中国梦的影响和挑战。这些情境化学习环境的创设,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增强对课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为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意义学习心向,即引导学生主动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多样的教学方式能最大程度的吸引学生的目光到课堂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一个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案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课的教学实践

(一)教学目标设定

1.政治认同

学生应深刻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国家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国家、民族、个人梦想的统一体。学生能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这一梦想的必由之路,并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2.科学精神

学生应具备科学分析和评价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理性看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过程中的挑战和机遇。

3.法治意识

学生应树立法治观念,理解法治在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

4.公共参与

学生应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关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内容安排

1.历史背景介绍

在介绍“中国梦”的历史背景时,可以从近代中国的屈辱史讲起,让学生了解中国在清朝末年遭遇的种种压迫与挑战。通过这段历史,学生能够认识到国家的衰败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随后,重点讲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从经济的高速增长、社会的全面进步,到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里就很好的体现了奥苏伯尔一种强调的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近代中国历史介入,这是旧知识,引入今天的新知识“中国梦”,以此形成一种实质性的联系。

通过这段历史背景的讲述,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梦”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必然性,从而增强对“中国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理论阐述

在详细讲解“中国梦”的核心理念和主要内容时,从国家、民族、人民三个层面进行阐述。首先,国家富强是实现“中国梦”的首要目标,它意味着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次,民族振兴是“中国梦”的核心要义,它要求中华民族在全球范围内重振雄风,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之一。最后,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它要求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

同时阐述“中国梦”与个人梦想的关系。每个人的梦想都是国家梦想的组成部分,只有每个人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因此,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自己的梦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为国家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3.现实分析

在分析“中国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时,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进行阐述。从国际上看,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不得不承认和看到“中国梦”面临的机遇。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高。同时,我国还拥有庞大的市场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在教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框时,教师应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即让学生理解并认同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设计具有逻辑意义的教学材料。

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意义学习心向,即引导学生主动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在教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框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将中国梦与个人的梦想、国家的目标等相联系,帮助学生将新知识同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同时,教师还可以布置相关作业、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认识。

在推动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本课的教学内容安排注重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和衔接。在介绍历史背景时,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帮助他们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在理论阐述时,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梦”的核心理念和主要内容。在现实分析时,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了解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四、结论与展望

奥苏伯尔这一理论不仅为思政教师提供了指导教学实践的理论框架,更在实际操作中揭示了促进学生学习效果提升的有效途径。通过将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框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辨能力。同时,该理论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需要注意到高中政治课程的知识点众多,且相互关联紧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是需要考虑到的因素,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善于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识记和理解。通过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起了清晰、系统的认知结构,为他们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

同时,教师需要更多的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发展水平。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努力创设情境化学习环境,通过生动、具体的教学案例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此外,还应注意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是势在必行的举措,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4]。

参考文献

[1]王佳.论社会责任感教育如何通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来渗透[J].新课程(下),2016,(09):220.

[2]潘文娇.高中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议题式教学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2.DOI:10.27280/d.cnki.gsdsu.2022.001305.

[3]杨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主体性研究[D].河北大学,2021.DOI:10.27103/d.cnki.ghebu.2021.000150.

[4]孟祥愫.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对中学政治教学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2,(7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