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措施
郝瑞波
150203198203013311
摘要:本文聚焦于BIM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相关理论基础,并深入探讨其在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的具体实践。在理论基础部分,介绍了BIM技术概念、特点与发展历程,梳理了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理论。在应用方面,施工前借助BIM技术实现质量控制中的碰撞检查、方案优化及可视化交底,安全管理中的风险识别与防护设施布置;施工过程中,利用BIM进行质量实时监控、问题追溯及材料设备管理,安全方面实现监测预警、隐患排查与应急演练;施工后通过BIM完成质量验收与评估、安全事故分析与管理体系优化。经研究发现,BIM技术显著提升了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BIM技术;土木工程;管理措施
引言
随着土木工程规模与复杂度的不断攀升,对施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施工管理方式在质量把控与安全保障方面逐渐暴露出局限性,难以满足行业精细化、高效化发展需求。BIM技术作为建筑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以其三维信息集成、可视化模拟、协同管理等特性,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构建数字化模型,整合施工全过程信息,BIM技术有望打破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精准化、智能化。本文旨在深入剖析BIM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路径与价值,为提升行业整体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一、BIM 技术与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理论基础
1.1 BIM 技术概述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种基于数字化三维模型的综合性技术。它打破了传统建筑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信息碎片化的局限,将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几何信息、物理属性、功能要求及施工进度等各类数据整合于一个三维信息数据库。通过该模型,设计师、施工人员、监理等各方人员能够实时共享和交流信息,实现协同工作。其核心特点包括可视化,能将抽象的设计理念转化为直观的三维模型,便于各方理解;参数化设计,模型中的任一元素变更,与之关联的其他元素会自动更新,极大提高设计效率与准确性。
1.2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理论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是指工程满足业主需要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特性综合。其质量管理涵盖从项目规划到交付使用的全过程。施工质量管理理论强调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对影响施工质量的五大因素,即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4M1E)进行有效控制。严格把控材料采购、检验与存储环节,保证材料质量合格,合理选择与维护施工机械设备,保障其正常运行。
1.3 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理论
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旨在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减少财产损失。其理论基础包括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将施工过程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识别、评价和控制安全风险;事故致因理论,如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强调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不良环境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围绕安全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展开,通过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安全教育培训、设置安全防护设施、进行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等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二、BIM 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1 施工前质量控制
在施工前阶段,BIM 技术为质量控制奠定坚实基础。利用 BIM 的三维模型,可进行全面的碰撞检查。通过整合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等各专业模型,系统能够精准检测出不同专业间的管线碰撞、构件冲突等问题。如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模拟中,可根据模拟结果合理安排浇筑顺序、设置浇筑时间间隔,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防止出现冷缝等质量缺陷。此外,利用 BIM 模型还能将复杂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给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质量交底,提高施工人员对施工要求的理解程度,减少因人为误解导致的质量问题。
2.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BIM 技术实现了质量的实时监控与动态管理。通过将施工现场的实际进度与 BIM 模型进行关联,能够实时跟踪施工进展情况。例如,利用移动终端设备,施工人员可将现场的施工信息,如材料使用情况、施工工艺执行情况等实时上传至 BIM 平台。一旦发现实际施工与模型中的质量标准不符,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
2.3 施工后质量验收
在施工后质量验收阶段,BIM 技术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 BIM 模型建立的质量验收模型,整合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所有质量信息,为验收工作提供了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验收人员可依据 BIM 模型中的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对工程实体进行逐一核对。在建筑外观验收中,通过将现场实际情况与 BIM 模型中的外观设计进行对比,能快速发现墙面平整度、门窗安装精度等方面是否符合要求。
三、BIM 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1 施工前安全规划
在施工前,BIM 技术为安全规划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借助 BIM 模型,能对施工现场进行虚拟布局。通过模拟不同施工阶段的场地布置,合理规划材料堆放区、机械设备停放区、人员通道等,减少因场地混乱引发的安全事故。BIM 技术可用于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将施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如高处作业、深基坑开挖、临时用电等信息整合到 BIM 模型中,通过特定算法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
3.2 施工过程安全监控
施工过程中,BIM 技术实现了安全监控的实时化与智能化。通过将 BIM 模型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利用传感器对施工现场的关键安全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例如,在施工现场的塔吊、升降机等大型机械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参数,如载重、垂直度、运行速度等,并将数据传输至 BIM 平台。一旦参数超出安全范围,系统立即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及时处理,防止设备故障引发安全事故。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如临边防护、洞口防护等,可通过 BIM 模型进行实时检查。
3.3 施工后安全总结与改进
施工结束后,BIM 技术在安全总结与改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 BIM 模型所积累的施工过程安全数据,可对整个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复盘。分析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部位以及时间分布等,总结经验教训。例如,通过对某高层建筑施工项目的 BIM 安全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外脚手架拆除阶段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进而针对性地优化后续项目在该阶段的安全管理流程。同时,利用 BIM 模型生成详细的安全评估报告,为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数据支持。报告中包含各类安全风险的实际支持。
结语
在土木工程领域,BIM 技术从理论根基到施工质量、安全管理的全流程应用,展现出强大优势。它革新了传统管理模式,施工前精准规划,过程中实时把控,结束后复盘改进。展望未来,持续深化 BIM 技术应用,融合更多前沿科技,必将进一步提升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张翠萍,王晓.基于BIM技术的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措施[J].砖瓦,2023,(10):114-116.
[2]陈祁宇,王伟伟.基于BIM技术的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措施分析[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3,(03):56-58.
[3]李旺红.融合BIM技术的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措施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2,(09):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