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校企合作视角下技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作者

魏炜

郑州财经技师学院

摘要:本文从校企合作视角探讨技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问题,提出优化校企协同机制、深化课程实践融合、创新考核评价体系三方面举措。通过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实施订单式培养、推行工学结合、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等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技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实际需求,促进校企双赢发展。本文对推动技校会计专业教育改革、增强技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校企合作;技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会计职能正从传统核算型向管理决策型转变,企业对会计人才提出更高要求。技校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担负培养技能型会计人才重任。然而现实中技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尚存脱节现象,表现为学生实操能力不足、职业素养欠缺等问题。本文立足校企合作视角,探索技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旨在构建部门引导、学校主导以及企业参与多方联动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为会计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优化校企协同机制,强化会计人才培养基础

构建利益共同体,打破传统合作模式中校企各自为政局面。技校可采取订单式培养方式与区域内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公司以及中小企业财务部门签订协议,明确双方权责,共同制定人才规格。需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地方相关部门可出台财税激励政策,对参与校企合作企业给予税收减免、项目扶持等优惠措施,调动企业积极性。建立校企联动平台,成立专门协调机构召开定期会商会议,及时解决合作过程中问题。健全法律保障机制细化合作协议条款,明确知识产权归属、风险分担机制为合作提供法律保障。

重视信息互通渠道建设,技校主动收集企业用人需求信息,企业及时反馈毕业生就业表现形成闭环反馈机制。校企双方还可共建实训基地,企业提供场地设备与指导人员,学校输送学生参与企业实际项目,解决实习难题。注重长效机制构建,从短期项目合作向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转变,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会计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二、深化课程实践融合,提升会计人才职业素养

技校应立足职业教育特点重构课程体系,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理论课程占比过大现状。可构建平台+模块课程结构包含通用能力平台、专业能力平台、拓展能力平台三大平台,其中专业能力平台重点强化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税务筹划以及财务软件应用等实务能力训练。创新教学方法广泛应用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引入企业真实业务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推行现代学徒制,学生进入企业跟随师傅学习,企业师傅定期来校授课,实现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无缝对接。优化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教材,增加新会计准则、税法变化等前沿知识,保持课程内容时效性与实用性。加强会计信息化教育,增设财务软件应用、大数据分析等课程,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重视职业道德培养,将诚信教育贯穿全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工作态度。

技校可设立企业人员兼职教师岗位,聘请企业财务经理、高级会计师以及注册会计师若干专业人才担任实践课程教师,将行业最新实务经验带入课堂;鼓励校内教师定期下企业实践锻炼,参与企业财务工作提升实践能力。校企共同开发课程资源,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课程标准制定、教材编写、教学设计等工作,确保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紧密对接。技校还应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打造仿真财务工作环境,配置先进财务软件,支持学生模拟企业财务运作全过程。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会计技能大赛、商业模拟竞赛等活动,激发学习积极性。建立会计专业社团,定期邀请企业专家举办讲座,开展参观学习活动,拓宽学生视野。通过校企共建共管实训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工作环境,让学生在企业真实岗位上锻炼成长,切实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三、创新考核评价体系,完善会计人才质量保障

技校应构建多元评价主体,打破单一学校评价局面,建立学校、企业、行业协会以及学生共同参与评价机制。改革评价内容从注重知识考核向能力评价转变,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创新精神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纳入评价范围。创新评价方式,推行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模式,注重学生学习全过程表现。针对不同课程特点,采用技能竞赛、模拟实训、项目成果展示等多样化考核方式,全面检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与实践操作能力。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将会计相关证书考取情况纳入学习评价,建立课程学分+职业资格双证融通机制,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健全质量监控体系,成立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制定科学质量标准,做好培养全程监控工作。落实企业评价反馈机制,定期组织企业满意度调查,邀请企业参与毕业设计评审,根据评价结果持续改进培养方案。

技校可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跟踪调查,形成客观公正评价数据,为专业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构建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全面分析培养成效与存在问题,接受社会监督。实施校企双向评价模式,即企业参与学生评价,学校参与企业实习指导质量评价形成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开展师徒制评价,企业师傅全程参与学生实习实训评价,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实施项目制评价,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考核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引入竞赛式评价,定期举办校企联合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推行作品式评价,学生提交会计实务操作作品,由校企专家共同评审。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机制,定期收集用人单位意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创新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全方位质量保障机制,确保技校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结论:校企合作视角下技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需系统推进。通过优化校企协同机制,构建利益共同体,深化课程实践融合实施项目化教学。创新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机制等举措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技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理实脱节问题。校企深度融合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效衔接,提升技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未来应进一步探索产教融合长效机制,完善校企协同育人制度设计,推动技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建国. 立足就业导向,提高财会专业教学效率[J]. 文理导航(中旬),2015(7):68-68.

[2] 吕晓敏. 新文科下智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 对外经贸,2024(8):108-111.

[3] 尹珍. 基于校企合作的工坊工匠型会计人才培养研究[J]. 财会学习,2023(10):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