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法在医院公共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李婷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01
【摘要】目的 分析PDCA循环法在医院公共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我院医务科的15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2023年1—6月实施常规管理,为对照组;2023年7月—2024年1月实施PDCA循环模式管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公共卫生考核成绩、工作质量、管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考核成绩(公共卫生知识、档案填写、医疗文书书写、软件熟练度)、工作质量(传染病管理、疾病监测、个案管理)、管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循环模式在医院公共卫生管理中的应用优势更明显,能够提升医务人员的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对公共卫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提高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
【关键词】PDCA循环法;医院;公共卫生管理
医院公共卫生部门在提升医院整体服务质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会通过对疾病的宣传及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从而达到预防作用,减少疾病的发生。通过对医疗环境的监督和管理,为患者和医务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提高工作及患者就医的满意度。还可以通过对感染的控制,降低医患感染率,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公共卫生管理也包括对慢性疾病的管理,通过健康教育与监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参与医院的管理及服务流程的优化,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随着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医院的管理模式也成为重中之重,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缺乏规范化、流程化,工作效率低。PDCA 循环法是一种具有时效性的管理模式。它最初由 Shewhart 构思,后来由美国的 Deming 博士扩展为质量控制周期,包括 P(规划)、D(实施)、C(检查)和 A(处理)四个循环环节,它已广泛用于管理[1]。本研究旨在分析PDCA循环法在医院公共卫生管理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研究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我院医务科的15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2023年1—6月实施常规管理,为对照组;2023年7月—2024年1月实施PDCA循环模式管理,为研究组。15名医务人员中男 4名、女 11 名;年龄 25~
36岁,平均(27.83±2.05)岁;工作时间 1~10 年,平均(2.78±1.02)年;学历分布:大学12名、硕士及以上3名。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观察对象均可以全程参与本研究,且为本院在职员工;调查期间无外出等情况。排除标准:实习生。
1.3管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按照以往的传统管理模式,根据医院的规章制度对医务人员进行管理,不针对公共卫生管理提出特殊的职能转变,根据各自的分工,做好档案填写、医疗文书书写、传染病管理、疾病监测、个案管理等公共管理工作。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知识讲座以及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卫生重视程度以及更新其相应的知识;每月上报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和培训。
规划阶段(P):分析目前医院中存在的公共管理现状,围绕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各项方案和目标控制评分表,包括人才培养、工作流程的完善、操作流程的规范,定期组织培训学习相关知识。
实施阶段 (D):按照制定的计划规范管理工作。①知识培训,培训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态度;②工作流程的优化。医院加强对各个科室工作内容的了解,根据具体科室具体分析,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分工明确,有条理有制度。③奖惩制度。通过对工作的评价及满意度,运用打分制进行相应的奖惩措施。④健康宣传。医院通过讲座或线上讲解的方式进行健康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对公共管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检查阶段 (C)。每月进行全方位监督检查,每张监督表打分100分。监督以理论考核、现场检查、随机询问、抽样监测等多种形式进行,监督结果的责任归人负责,也与绩效挂钩。同时,定期邀请医院健康管理相关人员参与监督审核,结合内外部评价结果分析公共管理质量,循环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质量控制目标。
处置阶段 (A)。总结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根据科室特点逐一发现不足,制定解决方案,并将需要改进的问题和针对问题的整改方案纳入下一个PDCA循环管理模型,从而更好地提升公共管理的效果。
1.4观察指标
统计比较公共卫生考核成绩、工作质量、管理满意度、工作能力评分。
考核成绩:包括公共卫生知识、档案填写、医疗文书书写等,总分100分。
工作质量:包括传染病管理、疾病监测、个案管理,各项满分100分,分值越高则工作水平越高。
管理满意度:采用调查表评价,分为很满意、满意、不满意三种情况。
1.5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数据中计量资料经Shapiro-Wilk检验是否满足正态分布,若满足正态分布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医务人员考核成绩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公共卫生知识、档案填写、医疗文书书写、软件熟练度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医务人员工作质量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传染病管理、疾病监测、个案管理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医务人员管理满意度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管理满意度整体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传播,目前医院不仅仅只需要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同时也需要提供相应的公共卫生管理,医院的职责从以往单一的疾病诊疗转变为疾病的预防、健康促进和就医环境的综合职责。而目前传统的公共卫生管理模式已经不足以承担医院的综合发展。因此公共卫生管理策略的改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现状下,医院的公共卫生管理系统需要构建一个全面、均衡且具有前瞻性的公共卫生体系,积极响应当前的公共卫生需求,满足医院职责的转变。为实现这一目标,医院应该重视并加强公共卫生的管理。大部分研究者认为PDCA 循环法强调全员参与和部门协作,有助于共同推进医院部门协作[2]。本研究关于PDCA循环法在医院公共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中发现,实行PDCA循环法后,医务人员在公共卫生知识、档案填写、医疗文书书写、软件熟练度等方面均优于以往的传统模式,且在传染病管理、疾病监测、个案管理方面,PDCA循环法仍然呈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因此可以看出,PDCA 循环法具有较高的执行价值,且取得了大多数参与者的认可。PDCA 循环法管理方法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 4 个步骤实现了对目标工作的循环管理[3]。这四个环节相互独立,但之间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通过相互作用实现有效的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同时又不断循环,在提出新的问题过程中,不断解决遗留问题,通过多人参与,使参与者增加经验,提出新的创意和解决问题思路,为下一环节提供保障,使管理效果得到提升,直至实现管理预期目标。这4个阶段的管理可以促使公共卫生管理中潜在的和现有的问题得到修正,管理的效果更佳[4]。
综上所述,PDCA循环法可以显著提高医院医务人员的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对公共卫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提高工作水平,构建一个全面、均衡且具有前瞻性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凤真.PDCA循环法在医院公共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健康大视野, 2023(8):284-285.
[2]栾淼, 栾冰. 医院公共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 中国卫生产业, 2024, 21(23): 231-3
[3] 周金婕,周吉,付昌伟.基于PDCA模式的医院公共卫生管理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 2024, 21(11):114-117.
[4] 高云飞. 医院公共卫生管理的功能定位研究——评《医院管理规范与公共卫生服务实践指南》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4, 30(10):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