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山区公路交通工程安全防护设施设置要点及优化策略

作者

刘慧俐

莱州市地方公路建设养护中心 山东莱州 261400

1 山区公路交通工程安全防护设施总体设置要点

防护设施要针对公路行车和顺行的安全性为基础,根据山区地形环境、公路、地质、气候等环境条件科学地设计,确定防护类型的品种、密度及功能需求,保障每一段路有各自的对应防护功能,并且考虑其维修方便性,维护成本低,从而达到安全设施的合理设置与环境相匹配的目的[1]。

2 山区公路安全防护设施建设面临的主要因素

2.1 道路地形地质复杂及环境影响

由于山区道路建设坡陡弯急、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且沿线崩塌、滑坡和水土流失情况严重,对防护设施的选点定位、选型布置和施工方式带来直接挑战和影响。在具体设计或实施环节应结合岩土工程特性、降水分析和土质条件,合理选择护栏、护坡护面墙、路堑边坡防护的形式及相应的强度,兼顾施工给自然植被及地表径流带来的冲击影响,以确保防护设施的安全有效和耐久性 [2]。在具体实施环节,应将不同地质危害程度的区域分级采取防护措施,对于危险性路段采用多级防护、多级加固措施,结合道路的负荷等级和服务能力进行施工方式的优化,让设施适应地形地貌环境条件,以保障设施在恶劣地形环境条件下能长期有效发挥防护和救援的功能。

2.2 交通流特性及车辆行为特征

山区公路车速变化多样,车型复杂,司机对路面路况辨识力不足,在弯道、陡坡等地方易发生路段级交通瓶颈或超速现象。安全防护设施的布置要考虑车重、刹车距离和行驶路径,要按不同车道、弯道分别设置防护措施,关键处所补强增设提示、减速设施等,通过动态分析影响设施的应力水平和布置率等因素及时做出设施和交通安全保障措施的调整,形成有针对性的安全系统 [3]。

3 山区公路交通工程安全防护设施设置优化策略

3.1 科学布局与分类设置

合理规划与分区布设需要对道路全线进行分析,依据地形及道路类型与交通流特点来确定各种设施的布设原则与目的。对于道路转弯频繁和坡度较大等易垮塌路段,增加高强度护栏和挡墙或边坡支护,并按照防护需要合理布置减速带和警示标牌。如莱州市驿道镇通往郭家店镇的乡路 Y007 南天门段,该路段该路段地处山区且为 s 行路段,交通主管部门严格按照《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标准在拐弯路段合理设置波形防撞护栏。对于平缓及直线路段,可以适量减少设施配置,以节约资源并降低维修难度。然而,在保障安全连续性和防止车辆误离控制方面,应避免出现空白盲区。布设时应构建主防护、辅助防护、引导警示三层次结构,将设施划分区块、分类处理,根据路段风险、路况和通行流量等级等做出区别设计,通过量化指标规范设施间距、长度、强度与延伸范围,保证设施布设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具体到交叉口、桥梁入口或事故频率高的路段可以进行特殊布设 [4]。

3.2 材料与结构选择的优化

对于材料与结构选用的优化,应该充分考虑材料与结构所具备的耐久性、强度、适应性,综合分析山区地质环境与气象条件以及影响公路设施安全的因素选择与确定公路设施设计。对于护栏和挡土墙及边坡支护结构来说,应选用耐腐蚀、高强度、高疲劳材料,根据路域年降水量、昼夜温差、冻融以及土壤稳定性变化选择和确定材料规格或结构形式。对边坡不稳定区域或者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的路段,应选择和确定可调节组合结构、可扩展支护结构,以适应设施在极限工况下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需求。对于施工条件、设施后期维护和管理便利性与经济成本应作为材料选用与结构形式优化的主要指标,对材料与结构选择应尽量统一与采用一致的技术标准与接口设计,达到设施与设施之间配套性、互相兼容的功能,使材料选择与结构形式确定的整体可行性和安全水平一致,实现材料与结构的选择设计对施工及后期运维持续调整与优化设计。

3.3 山区公路交通安全防护设施的验收

山区公路交通安全防护设施的验收是确保安全设施有效运行、发挥预期防护功能的关键环节。通过系统化验收,可以验证安全设施设计的合理性、施工质量的可靠性以及设施与山区特殊地形条件的适应性,最终形成安全可靠的公路交通环境。以莱州市为例,交通安全防护设施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在组织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完成质量自检和问题整改的同时,安排专业检测单位对实施的护栏、标志、冷喷标线、道口标柱等进行检测。并邀请交通主管部门、公安交管部门、安全监管部门的代表以及公路安全专家共通参与验收,在检查工程实体质量的同时,全面评估安全设施的整体效果及其技术状况。通过结合定量检测与定性评价的方法,最终形成科学、客观的验收鉴定书与验收报告,并进行留档与保存。通过上述实力我们可知,山区公路交通安全防护设施可通过科学规范的验收工作不仅能识别和整改潜在质量问题,还是保障公路运营安全、降低事故风险的重要手段。

3.4 日常维护与应急管理措施

维系和应急保障工作须系统化和模式化,应将设施的维系和应急保障列入全生命周期管理;维系要依照设施类型、设施使用时间、车流量、环境因素进行分类,并确定维系的检查周期、维系关注点、维系准则、维系处理流程,通过数据记录与信息共享使设施的状况得以追溯;应急应基于地质、气象和交通事故来设定快速响应对策与方式,如设施加固、交通紧急封闭、设施应急恢复和调集方案,并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实现施工单位、道路运营部门、道路管理部门和应急部门之间的应急调派与响应。在滑坡和塌方以及积雪路段应增设监测设备以及状态采集装置,并对边坡形变、护栏承载、路面状况进行持续监测和记录,为设施的维系和应急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结束语:

山区公路交通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与优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本文通过对山区公路交通特点、安全风险、防护设施设置要点及存在问题的系统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旨在为提升山区公路交通安全水平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我们必须认识到,山区公路安全防护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和社会问题。它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协同努力,需要技术人员的专业支撑,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只有将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教育措施有机结合,将传统经验与技术创新有效融合,将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紧密衔接,才能真正构建起安全、高效、绿色的山区公路交通系统。未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管理理念的持续更新,山区公路安全防护工作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相信,通过持续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创新,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国山区公路交通安全水平必将不断提升,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更加坚实可靠的交通保障。

参考文献:

[1] 罗 皓 . 交 通 工 程 安 全 防 护 设 施 施 工 技 术 探 究 [J]. 中 国 住 宅 设施 ,2024(8):168-170.

[2] 赵彬 . 公路交通工程安全防护设施的作用与质量控制分析 [J]. 汽车周刊 ,2023(8):0041-0043.

[3] 曹磊 . 交通工程安全防护设施作用及质量控制措施 [J]. 时代汽车 ,2024(15):190-192.

[4] 王纯伦 , 王一岚 . 交通工程安全防护设施施工技术及管理探究 [J]. 中国住宅设施 ,2024(9):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