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学生作业熔断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作者

邢燕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关川实验学校

摘要:本文聚焦“双减”政策背景下农村初中学生作业熔断机制实施现状,通过实地调研、问卷分析与访谈等方法,揭示了农村地区作业熔断实施中存在时间限定不合理、申请流程形式化、监督机制乏力等问题。针对这些难题,文章提出精准施策路径:构建分层递进作业体系、优化申请认定流程、健全家校协同机制;从资源整合角度,探索建立乡村教育共同体、打造多元评价体系、构建数字化支持平台等创新举措。

关键词:“双减”政策;农村初中;作业熔断

引言:“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作业熔断作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重要举措受到广泛关注。该机制通过设定具体时间节点,允许学生在达到规定时限后停止继续完成作业,未完成部分无需补做。然而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初中因区域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短缺、家校互动薄弱等因素,在作业熔断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独特困境。文章立足于农村教育实际,透视农村初中作业熔断现状,分析实施困境,探索优化路径,希望能够推动农村初中作业管理水平提升促进农村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实现教育公平贡献力量。

一、农村初中学生作业熔断现状多维透视与问题分析

时间标准设定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多数农村初中照搬城市标准,规定学生每晚22时后可申请作业熔断,忽视农村学生通学距离远、家庭劳动任务重等现实情况,致使实际可用学习时长被压缩。申请流程执行中存在诸多障碍,家长签字确认环节因农村家长文化水平有限、外出务工比例高而难以落实,教师认可步骤因担忧教学质量评估而流于形式。

作业公示制度形同虚设班级作业公示栏设置率低,内容更新不及时,预估时长与实际完成时间严重脱节,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农村初中作业熔断申请率远低于城市学校,学生普遍存在不敢申请心理,担忧影响学业成绩与教师评价。农村初中教师对作业熔断认识不足,部分教师将其视为教学质量威胁,采取变相增加作业难度或拆分作业方式规避政策要求。家校协同机制缺失,农村家长参与度低,家庭教育指导缺乏,无法有效支持作业熔断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导致作业熔断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农村初中学生课业负担实质性减轻目标难以实现,需要系统性解决方案破解困境。

二、农村初中学生作业熔断难题精准施策与靶向突破

针对作业负担问题构建分层递进作业体系成为必要选择,通过科学设定基础性、拓展性与探究性三层次作业,实现对农村学生学习情况差异化管理。基础性作业聚焦核心知识掌握,确保学科基本要求达成;拓展性作业关注能力迁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探究性作业引导创新思维培养,激发潜能开发。这种分层体系与作业熔断机制有机结合,基础性作业应控制适量完成,拓展性与探究性作业则可适用熔断规则,避免机械训练。优化申请认定流程,简化家长签字环节,允许多渠道确认方式,建立班主任审核制度,明确评估标准,区分合理申请与主观拖延,引导形成理性申请氛围。从制度层面看将作业设计质量与熔断实施情况纳入教师考核指标体系,避免唯完成率考核,组织专题培训提升教师作业设计水平,鼓励精简高效作业形式创新切实减轻农村学生负担。

农村地区家长因文化程度限制或务工原因,普遍缺乏参与学校教育能力,难以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与监督。通过定期举办家长学校,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提升农村家长教育理念,指导科学安排子女家庭学习时间,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定期分享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与熔断申请记录,促进家长理解支持作业熔断政策。推动共育导师制度,选聘村内有一定文化水平人员担任学生课后学习辅导员,为无人监管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建立作业熔断预警机制,记录分析学生申请情况,实现对异常申请及时干预,发现作业量过大问题,督促相关教师调整布置方式。推动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社区多方协同育人格局,打破熔断实施壁垒构建符合农村实际作业管理模式。

三、农村初中学生作业优化资源整合与生态重构

建立区域性乡村教育共同体成为破解资源不足瓶颈有效路径,通过整合周边优质学校资源,构建跨校教研联盟,实现优质作业设计与实施经验共享流通。引入高校教育专家定期开展针对性指导,帮助农村教师开发契合本地学生认知特点精品作业,避免低水平重复与机械训练循环。构建农村初中作业资源库,采取县统筹、镇联动、校实施模式,收集整理分学科、分层次、分类型作业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解决农村教师作业设计能力不足困境。打造多元评价体系,突破传统唯分数评价局限,建立学科核心素养导向评价标准,引导作业设计从注重知识记忆向能力培养转变。

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创新型人才逐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教育教学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实用型创新人才。数字技术应用为农村初中作业熔断机制提供现代化支持平台,打破地域限制与资源壁垒。构建县域一体化作业管理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作业智能推送、即时反馈与个性化指导,提高作业效率,减少无效重复。开发线上作业熔断申请系统,简化申请流程,提高操作透明度便于数据收集分析,为政策调整提供实证依据。推动智能作业批改工具普及应用,减轻教师工作负担,释放更多精力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思维发展。建立跨校作业资源共享云平台,实现优质作业设计集中展示与区域推广,提升农村初中整体作业设计水平。在班级层面营造积极向上学习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形成合理规划时间、高效完成作业良好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与时间管理意识,从根本上减少熔断申请需求。通过学校微环境营造,推动农村学生形成珍视学习时间观念,提升学习效能。这种资源整合与生态重构路径,推动农村初中作业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优化转变,实现作业熔断机制效能最大化,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最终达成“双减”政策在农村地区落地生根目标。

结论:通过多维透视农村初中作业熔断实施现状,揭示其在时间标准、申请流程、监督机制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构建分层递进作业体系、优化申请认定流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等精准施策路径并从资源整合角度探索建立乡村教育共同体、构建数字化支持平台等创新举措。未来应进一步关注农村学生个体差异,开发更具包容性作业熔断机制,加强城乡协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目标,让农村学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教育。

参考文献

[1] 肖萍华.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家庭作业实施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D]. 湖南理工学院,2022.

[2] 詹祥迎.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生自律能力提升途径的研究[J]. 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46):10-12.

[3] 刘淑霞. 分层作业单在农村初中学校的应用——“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究[J]. 中学数学,2022(8):35-38.

本文《“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学生作业熔断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已被列为定西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立项课题。课题立项号:DX[2024]JKS0027 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