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园大班教学策略优化探究

作者

巴桑志玛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同心幼儿园  627650

引言:幼小衔接作为幼儿成长关键过渡期,其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儿童未来学习发展;幼儿园大班阶段作为幼小衔接关键期,其教学策略选择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幼小衔接问题日益凸显,大班教学策略需要进行适时调整与优化。探究立足幼小衔接视角,深入剖析当前幼儿园大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有效教学策略,旨在为幼儿园教师提供参考,帮助幼儿顺利过渡至小学阶段,实现教育连续性与一致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一、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园大班教学现状分析,问题解析

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园大班教学现状呈现出复杂多变态势,主要表现为教学理念与实践脱节、教学方式单一化、评价体系不完善等方面。部分幼儿园对幼小衔接认识偏差,要么过度强调学科知识传授,将大班教学小学化,忽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要么完全忽视幼小衔接需求,导致幼儿入学后适应困难。教学内容设计上缺乏系统性思考,未能有效衔接小学一年级课程内容,造成学习内容断层;教学活动安排上,游戏化教学形式不足,过于注重书面作业练习,忽视幼儿主动探究能力培养。师资配备层面,部分幼儿园缺乏专业幼小衔接指导教师,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难以有效实施适宜教学活动。

深入分析问题成因,可归纳为三点:幼小衔接理念理解偏差,部分幼儿园及家长对幼小衔接存在认知误区,过度关注学习准备而忽视心理准备、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幼小衔接体制机制不完善,幼儿园与小学缺乏有效衔接机制,两个教育阶段教学目标、内容等方面差异较大,衔接不畅通;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缺乏幼小衔接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难以科学设计实施衔接教育活动。这些问题导致幼儿入学适应期长,学习兴趣受挫自信心不足,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因此探索科学有效幼小衔接教学策略,优化大班教学质量,促进幼儿顺利过渡至小学阶段,成为当前幼儿教育亟需解决问题。

二、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园大班教学内容优化,方法创新

针对现状分析中发现诸多问题,幼儿园大班教学内容需要精准定位,重点关注学习品质与关键能力培养,而非简单知识灌输。教学内容应注重衔接性,既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又要前瞻小学学习要求,构建内容递进体系;重点培养幼儿专注倾听能力、规则意识、任务完成能力等入学必备能力,通过主题式整合教学内容,将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多领域融合,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与学习品质培养,将好奇心、探究欲、坚持性等优良品质融入日常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设计应前置体验,通过模拟小学情境活动、参观小学等方式帮助幼儿提前了解小学生活,减少陌生环境恐惧感,增强适应能力。

方法创新方面,应坚持游戏化教学理念,采用游戏 + 学习融合模式。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模拟小学上课场景,让幼儿体验小学生角色;设计结构化游戏培养规则意识与自控能力;开展合作性游戏促进社会交往能力发展。项目式学习方法值得推广,通过设计“我即将上小学”等项目主题,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合作解决问题,培养综合能力。同时教学活动中适当引入区角活动,设置小学生角色扮演区、图书阅读区、数学益智区等满足不同幼儿发展需求。另外教学评价应从单一结果评价向多元过程评价转变,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关注幼儿个体差异与进步状况,采用观察记录、成长档案袋等方式全面评估幼儿发展状况,提供针对性指导,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此类教学内容优化与方法创新举措,有助于幼儿园大班教学策略升级,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奠定基础。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园大班教学环境构建,资源整合

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园大班教学环境构建需兼顾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双重维度,通过科学设计,为幼儿创造平稳过渡氛围。物理环境方面,教室布局可适当借鉴小学教室元素,设置幼小衔接区展示小学生活场景、学习用品等,增强幼儿对小学环境熟悉感。教室墙面可张贴时间表、值日表等,培养幼儿时间观念与责任意识;学习区域应适当增加桌椅活动比例,引导幼儿逐步适应小学课堂学习姿势要求;同时保留充足活动空间,确保幼儿活动需求得到满足。环境材料选择上,可适当增加结构化材料,引导幼儿按规则完成任务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还可创设准小学生活动角,提供小学教材、文具等实物让幼儿通过操作体验小学生角色,减少心理焦虑。

心理环境营造与资源整合层面,幼儿园应加强与小学协同合作,建立幼小衔接共同体。可采取组织幼儿参观小学、邀请小学教师来园交流、举办幼小衔接主题活动等形式,增进幼儿对小学生活了解;同时注重家校协同,开展系列家长培训与指导活动帮助家长树立科学幼小衔接观念,掌握有效引导方法;建立家长学校或家长委员会,定期举办经验分享会,形成教育合力。师资培训方面组织教师参与幼小衔接专题研讨,学习先进教育理念与方法,提升专业能力。可通过幼小互访活动,让大班教师与小学一年级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促进教学理念与方法交流;可利用社区资源,邀请社区单位参与幼小衔接活动,丰富教育资源。整合各方资源,构建幼儿园、家庭、小学、社区四位一体幼小衔接支持网络,为幼儿顺利过渡提供全方位保障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结论: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园大班教学策略优化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幼小衔接内涵,准确把握幼儿心理特点与发展需求。通过内容优化、方法创新等策略,建立系统科学幼小衔接体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有效幼小衔接教学策略应坚持以幼儿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与心理准备,强调游戏化教学方式,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加强家校协同。唯有多方协作才能实现教育衔接平稳过渡,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邓琦 . 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探讨[J]. 2025.

[2] 郭文丽 . 幼小衔接大班幼儿教学中的策略探究 [J]. 世纪之星—小学版 ,2022(18):0175-0177.

[3] 赵婷婷 . 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教学中的策略探究 [J]. 新课程 ,2021(27):195-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