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在多元素痕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樊孝北

鼎龙(潜江)新材料有限公司 潜江市 433100

痕量元素的准确测定在环境科学、食品检测、生命科学及材料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人们对健康、安全与生态问题的重视,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精确度不断提升。传统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光发射光谱法在某些方面存在局限,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凭借其极低的检出限、宽线性范围和强大的多元素检测能力,已成为当前痕量分析的重要工具。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展现出技术优势和广阔前景。

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特点

(一)ICP-MS 的基本原理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是一种通过高温等离子体将样品中元素电离,并利用质谱仪按质荷比( m/z )进行离子分析的技术。其主要组成包括样品引入系统、等离子体源、离子透镜、质量分析器(通常为四极杆)和检测器。样品经雾化形成气溶胶,进入温度约6000-10000K 的氩气等离子体中电离,随后离子被传输至分析器进行分离和检测。ICP-MS 可覆盖几乎所有元素,适合广泛的元素分析需求。

(二)技术优势分析

ICP-MS 具备极低的检出限( 0.1-10ng/L )、宽广的线性范围(达9 个数量级)以及快速多元素同步分析能力。其在同位素比值测定、高通量检测及微量样品分析中表现优异,适用于复杂基体样品如血液、海水等。通过内标校正(常用 115In 、89Y 等)可提升数据精密度,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一般控制在 2% 以内。

(三)潜在干扰及其解决策略

ICP-MS 主要干扰包括谱线干扰与基体干扰。前者如 204Hg 对204Pb 、 40Ar160+ 对 56Fe+ 的影响,可通过碰撞 / 反应池技术(使用He、NH₃、 02 等)加以消除;后者则因高盐基体(如 Na、Ca、Cl)对离子化效率的影响,可通过样品稀释、标准加入法或使用螯合柱进行预分离。此外,常借助内标元素校正仪器波动,提升稳定性与准确性。手段。

二、ICP- MS 在多元素痕量分析中的典型应用

(一)环境监测领域

ICP-MS 在环境监测中广泛应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大气颗粒物和土壤的重金属污染评估 [1]。例如,测定饮用水中铅(Pb)、砷(As)、镉(Cd)和汞( Hg )时,检出限分别可低至0.01、0.05、0.02 和 0.1μg/L ,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在河流或湖泊监测中,采用标准加入法结合碰撞池技术,有效解决了高基体水样(如高 Cl- 含量)中 As、Se等元素的干扰问题。在土壤分析方面,通过微波消解预处理结合 ICP-MS,可准确测定稀土元素(如 La、Ce、Nd、 sm 等)在 水平下的分布状态,用于矿产勘查和农业污染评估。例如,在重金属污染场地评价中,通过同时测定 Zn 、Cr、Ni、Cu、Pb 等十余种元素,结合GIS 系统绘制污染热图,实现空间分布的可视化分析。

在大气领域,使用 ICP-MS 检测 PM2.5 或 PM10 中的元素组成,需结合膜过滤富集与酸消解处理技术。研究表明,北京城区冬季 PM2.5 样品中 V、Ni、As、Cr 含量可高于 50ng/m3 ,提示交通与煤燃烧源显著影响空气质量。

(二)食品与农产品安全检测

ICP-MS 在食品中重金属及营养元素的痕量检测中具备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大米、茶叶、鱼类等为例,可检测 Pb 、Cd、Hg、As 等有毒元素,其中 Cd 的检出限可达 0.01μg/kg 。对食品样品通常采用高压密闭微波消解,使用 HNO3-H2O2 体系,确保元素充分释放。此外,营养元素如 Zn 、Fe、Cu、Se、 Mn 等也可通过 ICP-MS 实现高精度分析。对于婴儿配方奶粉,其微量元素含量的质量控制要求极高,通过内标校正结合多点标准曲线法,可将测量误差控制在 ±5% 以内。在农产品残留分析中,ICP-MS 也被用于检测含磷农药或非法添加剂的金属元素标志物,例如草甘膦残留中可追踪其与金属离子的络合物,实现间接识别。

(三)生物医学与生命科学研究

ICP-MS 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样品中微量和超微量元素的研究。在人血、尿液和发样中分析 As、Hg、Se、 Zn 等元素,为疾病早期筛查、环境暴露评估提供数据支持。人体血清中的铅含量通常控制在 <50μg/L ,ICP-MS 可实现 <1μg/L 的检出限,适用于暴露人群的健康评估。此外,同位素示踪技术(如使用 57Fe 、 65Cu 、 68Zn 等稳定同位素)可用于体内金属代谢途径研究。例如,在研究锌在胰岛细胞的分布时,采用激光剥蚀-ICP-MS 成像技术(LA-ICP-MS)可实现单细胞层面空间分辨分析,空间分辨率可达 5μm

在药物分析中,ICP-MS 可用于纳米药物载体(如金属有机框架MOFs)或无机纳米颗粒(如 AgNPs)的元素定量与释放行为追踪。结合单颗粒 ICP-MS(SP-ICP-MS)技术,还可测定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布和数量浓度。

(四)地质与材料领域

在地质样品分析中,ICP-MS 可检测岩石、矿物和沉积物中的稀土元素和痕量金属,常用于研究地球化学演化过程。配合激光剥蚀进样(LA-ICP-MS),可实现矿物晶体内部微区元素的定量测定与二维空间分布分析,广泛应用于地质年代测定、矿床成因分析及矿物结构研究[2]。在材料分析方面,ICP-MS 被用于半导体、光电材料、合金等高纯材料中的杂质控制。以硅片为例,常测定的杂质元素如Fe、Cu、Ni、Zn 等,其含量控制要求可低至 ppt 级。采用高纯酸消解、三级净化系统、超洁净器皿与洁净室环境等措施,是确保痕量检测精度与重复性的关键保障。

三、发展趋势与面临挑战

(一)技术集成与自动化趋势

ICP-MS 的发展正朝向与其他技术的联用方向发展。液相色谱(LC)与 ICP-MS 联用(LC-ICP-MS)在形态分析中广泛应用,如区分As(III)、As(V)、DMA 和 MMA 等形态。气相色谱(GC-ICP-MS)则适用于挥发性金属化合物的分离检测 [3]。此外,自动进样器、在线稀释系统与样品前处理自动化设备已在高通量实验室中普及,大幅提升分析效率。

(二)纳米分析与单细胞ICP-MS 技术

近 年 来, 单 颗 粒 ICP-MS(SP-ICP-MS) 和 单 细 胞 ICP-MS(sc-ICP-MS)技术成为热点。前者可对单个纳米颗粒进行粒径、数量与组成分析,广泛用于环境纳米污染物检测。后者则结合流式细胞术,实现单细胞内微量元素的精确定量,适用于肿瘤异质性分析与干细胞标志物研究。尽管目前仍受限于样品通量和处理复杂性,但随着仪器灵敏度与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前景广阔。

(三)面临的挑战与未来方向

ICP-MS 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多种挑战,如高盐基体引起的信号抑制、缺乏稳定同位素标准、部分元素形态分析困难等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多模式质谱系统的集成(如同时具备ICP-MS与TOF-MS功能),数据智能化处理(引入 AI 算法识别干扰与趋势),以及绿色前处理技术的开发(低酸耗、低能耗)。加强跨学科协作、推动标准物质研制和方法标准化,也将是提升ICP-MS 应用广度和深度的重要保障。

总结: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凭借其优异的灵敏度、宽广的动态范围及多元素同步分析能力,已在环境、食品、生物及材料等多个领域中展现出广泛应用价值。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联用技术和微区分析的发展,ICP-MS 在痕量分析中的核心地位将进一步巩固。未来通过解决干扰问题、提升自动化水平与分析精度,其应用范围仍有广阔拓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许 亚 丽 , 祁 蒙 , 杨 平 , 等 . 高 效 液 相 色 谱 - 电 感 耦 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水中 5 种硒形态 [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24,41(06):59-61+70.

[2] 冯晓婷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土壤样品中锗含量分析[J]. 世界有色金属 ,2024,(24):181-183.

[3] 胡家明 , 易超 , 李时亮 . 火焰原子荧光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铅锌矿中镉的对比研究 [C]//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江西省地质学会.2024 江西地学新进展. 江西省地质局物化探大队;江西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 ; 江西省地质局实验测试大队 ;,2024:13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