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摄影技术在短视频拍摄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

徐凯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引言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短视频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传统的短视频拍摄方法相对单一,应用摄影技术能够使短视频更具吸引力,在有限的时长内留住更多观众。对此,短视频创作者应在创意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拍摄设备,根据短视频类型选择合适的构图、光线色彩搭配,提高作品的互动性与商业价值,为短视频行业未来发展添助力。

一、短视频摄影的特点

短视频摄影具备诸多特点,其中较为显著的特点如下:时间短,主题明确。一般情况下,短视频在几秒至几分钟之间,要求创作者“开门见山”,直接进入主题用清晰的画面为观众传递核心信息,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镜头,确保视频内容精炼;画面互动性强。短视频依托社交媒体平台,观众在刷到喜爱的短视频作品后可以点赞、评论、分享、下载,留住生活的美好,同时,短视频创作者在选择拍摄内容时多选择亲和力强的素材,使观众置身其中,产生共鸣;合理的画面比例。不同的社交平台对短视频的比例有着不同的要求,需要创作者根据观看体验选择竖屏与横屏的比例进行拍摄,相对灵活、多变,应对观众的多元化需求;镜头切换频繁。由于短视频简短精悍,创作者需要频繁切换镜头,用卡点等形式使观众保持注意力,并且不同镜头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保证了短视频整体画面的流畅度,为观众带来新奇的视觉体验 。

二、摄影技术在短视频拍摄中的具体应用

(一)设备选择

短视频拍摄设备的选择是一门重要的学问,拍摄设备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短视频作品的呈现效果。常见的拍摄设备有手机、专业相机等,配合辅助设备,保证画面的质量。展开来说,手机是最为常用的短视频拍摄设备,如今的智能手机具备强大的摄影功能,即高像素摄像头与多种拍摄模式,还自带个性化滤镜,对焦简单,可以手动调节曝光度与色彩偏差度,应对丰富的拍摄场景;专业相机是手机拍摄的“进阶版”,有更多类型的镜头与画质供创作者选择,不仅分辨率较高,还能结合拍摄场景选择长焦镜头、广角镜头,多用于拍摄商用类短视频与自然景观短视频,为创作者的创意提供展现的载体;辅助设备类型多元,其中三脚架能够防止相机在拍摄中抖动,为延迟摄影带来便利,稳定器使拍摄设备保持平稳的运镜状态,再加上麦克风高效收音、补光灯与柔光灯的氛围营造,是短视频拍摄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二)构图技巧

合理的构图提高了短视频画面呈现效果,创作者需要结合自身需要选择构图类型。三分法构图多适用于人物、景物等拍摄,是一种“突出主体,画面和谐”的构图方法,将完整的画面用横竖两条分界线分割开来,形成九宫格,拍摄主体在分割线的交叉点处,与其他构图形式相比平衡度更高;对称构图与三分法构图类似,但比前者拍摄主体更集中,在拍摄建筑时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还能用来拍摄海上日出、拱桥倒影等上下对称的画面,是提高画面的美观度的有效方式;引导线构图顾名思义,用明显的线条引导观众的视线,蜿蜒的盘山公路、村庄中潺潺的小溪,或者人物视线所投射的方向,起到增强视频冲击力的作用;框架式构图源自美术领域,利用某前景元素作为主体框,突出主体框中的图案、细节,多用于拍摄古镇旅游短视频、Volg 短视频等,强烈的纵深感与别具一格的呈现效果使短视频深受文艺工作者、青年人的喜爱 [2]。此外,选择构图时还需要考虑到视频的时长与人物动态,分析竖屏与横屏各自的优势与缺点,突出“闪光点”,拍摄出受观众欢迎的优秀作品。

(三)光线运用

光线可以使短视频变得具有“高级感”,常见的光线分为自然光与人工光两种,其中自然光是基础。相比来说,自然光更加真实、柔和,创作者根据拍摄需要选择清晨、午后、傍晚等时间段,利用不同角度与投影变化拍摄出氛围感强烈的短视频作品。例如,清晨时段阳光柔和,能够使人物的肤色更加细腻,若想体现立体的效果,应配合侧向角度,用明暗关系拉大块面色差;人工光是自然光的补充,随着短视频行业的发展应用愈加广泛 [3]。当创作者想要营造特定氛围时,可以在拍摄目标周围增设不同色温的补光灯或柔光灯。例如,创作者拍摄美食类短视频,在食物侧面增设柔光灯,突出蔬菜的色泽、肉类的纹理、炙烤食物的热气腾腾,或者拍摄人物访谈短视频、人物特写短视频时在人物下方开启补光灯,提高人物脸部亮度,更显“气色”。

(四)色彩搭配

良好的色彩搭配是优秀短视频作品所必备的特质,创作者应了解基本的色彩原理,掌握常见的对比色、邻近色,学习色彩偏向对拍摄整体的影响,善于运用环境色等。其中,对比色指色环上相对的一组颜色,即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创作者可以根据短视频人物的衣着颜色选择相应的对比色背景,或者在用食物与景色相对比。例如,拍摄时尚类短视频时,模特身穿柠檬黄色运动装,背景色可以设置为丁香色、葡萄紫色,或者在拍摄火红的花束时搭配绿色森林背景,增加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邻近色指色环上角度在 60°以内的颜色组合,即红与橙、黄与黄绿、蓝与蓝绿等,具有明度接近的特征。例如,创作者在拍摄青绿色的湖水时,搭配湛蓝色天空,拍摄慵懒的白色猫咪时,搭配米白色抱枕与米黄色地毯,满足观众的审美需要。另外,在色彩搭配时还应考虑色彩的饱和度、色温等参数设置,拍摄一系列同色系视频,形成固定的模式,打造“品牌”。例如,某茶叶企业宣传部门工作人员拍摄色彩饱和度较高、画面整体呈现蓝绿色调的短视频作品,搭配企业logo,体现品牌文化。

(五)镜头运动

镜头运动增强了短视频的动态效果,多用于进阶型拍摄,确保短视频的专业度。文娱市场中常见的镜头运动方式有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移镜头等,适用于不同的拍摄场景。其中,推镜头指将镜头推至主体方向,所拍摄的画面自远景、全景、中景、近景至特写,集中表现人物的神态表情与物体的细节,不仅符合观众观看的顺序,还具备较高的商业价值,深受广告业的欢迎。然而,此类镜头运动方式对设备的功能、参数要求高,创作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应用;拉镜头与推镜头相反,从特写向近景、中景、全景、远景上过渡,突出环境特点,交代环境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在拍摄湖面上的船夫划小舟时,从小舟特写推至湖面全景,不仅能够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还能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给观众留下了思考与回味的空间;摇镜头是在机位固定的情况下左右转动镜头,扩大相机收景范围。例如,创作者在拍摄一个关于海边游玩的短视频作品时,应用摇镜头的方式展示惊涛拍岸与海边的游客群体,营造一种热闹的氛围。还可以作为短视频作品中的补充与解释,突出环境全貌,给予观众一种仿佛转动头部环视四周的视觉体验;移镜头指运动拍摄,镜头跟随拍摄主体的移动而移动,细分为横移、纵移、斜移等 [4]。创作者拍摄夜跑短视频,镜头处于横移状态,并在稳定器的帮助下保持画面稳定性,为观众展现夜跑期间遇到的建筑、景色、行人,观众置身其中,提高短视频的艺术性,增强动感效果。

三、不同类型短视频中摄影技术的应用分析

(一)美食类短视频

美食类短视频在短视频类型中占据重要地位,各式各样的美食短视频成为观众心目中的“电子食粮”,创作者在拍摄此类视频时,应围绕“激发观众食欲”这一点进行。对此,可以选择特写镜头,将拍摄视角聚焦在食物本身,重点体现食物的纹理,如西兰花清洗后水滴四溅,鸡胸肉划开后细密的纹路,奶油蛋糕细腻的质感,搭配色彩搭配合理的餐盘、餐布等,在白色的瓷盘中的红烧肉上撒上若干葱花,体现色彩的对比,或者根据餐厅、室内厨房的场景来确定背景色彩倾向。选择浅色系背景,以免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营造浓浓的“烟火气”。在光线上使用侧逆光,强调食物的明暗对比,体现“高级感”,再加上合理运用补光灯,提高食物的亮度与光泽感。在拍摄拔丝地瓜时,用侧逆光凸显地瓜外壳酥脆与拉丝效果,配合补光灯照射,糖稀晶莹剔透。若想拍摄更为精致的食物,还可以使用环形补光灯,确保光线、色彩的均匀度。此外,在构图方面,创作者多使用对角线构图,按照食物的造型或者其他元素,斜向摆放食物、餐盘,提高短视频的灵动性,用独特的拍摄手段赢得观众的欢迎。

(二)旅游类短视频

旅游类短视频的拍摄主体是各地风景,与美食类短视频相比,需要更加专业的摄影设备与摄影技术,对创作者的创意与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选择运动相机与广角镜头,拍摄全景的大草原、动态的牛羊,记录牧民们赛马的运动瞬间,观众观看此类视频能够感受到草原的辽阔、牧民们挥动马鞭的磅礴气势,吸引城市观众的目光,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将文化转换为经济利润,助力经济发展。在构图上,多使用三分构图法,按照拍摄主体分割短视频画面,将天空、远景山脉、近景道路巧妙融合起来,或者用引导线构图法,选择一条纵深的山脉,人物站在小路上眺望远方,还有一部分表现主体为古建筑的短视频,应使用框架式构图,将古建筑的窗户作为框架,透过窗户表现窗外的风景,层次递进,古风古韵,打造文化深厚的优秀短视频作品[5]。同样,色彩与光线也是拍摄的关键,选择具有地域特点的色彩作为短视频的“卖点”,用自然光下的静物、人物构成一个整体,加上后期的滤镜与饱和度调整,使树木变得郁郁葱葱,海水清澈透明。还可以配合人工光,将落日的余晖与古城街道的五彩斑斓的灯光相结合,或者根据夜景情况添加点状光源,突出拍摄重点,别具特色。

(三)生活技巧类短视频

生活技巧类短视频受众面更广,整体内容趋向实用性,在应用摄影技术时,需要考虑到观众的喜好,在有限的视频时长中讲解清晰的操作步骤。此类型的短视频无须专业、沉重的摄影设备,仅需一部摄像分辨率高的手机搭配三脚架即可,并固定拍摄角度与位置,成本低廉,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画面构图多使用中心构图,强调均衡、和谐,创作者将所要拍摄的主体放置在画面的中心位置。例如,为观众展示非遗泥塑制作,画面中能够全面展现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手部动作,以及泥土在其手中的变化,最后定格泥塑成品,流程自然,或者拍摄服装收纳视频,将凌乱的衣物与衣柜作为构图中心,观众跟随短视频主人公的动作一步步完成服装收纳任务,从全局视角中了解操作流程。同样,创作者应善于运用相邻色,其中背景选用纯色,以免与画面主体结合后干扰观众视线,添加具有识别度的物品,如在操作台的一角放置一盆绿色盆栽,用红色容器收纳杂物等。配合窗外自然光营造侧逆光效果,打开室内射灯、吸顶灯补光,确保短视频画面整体明亮均匀,各种细节一目了然。

四、展望

未来,短视频行业进一步发展,行业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短视频摄影技术将呈现出多维度的创新趋势。相关企业推出更加专业的摄影设备,具备自动优化参数、AI 辅助对焦、拍摄防抖动功能,大幅度降低短视频拍摄门槛。技术融合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动力,将虚拟现实技术(VR)与增强现实技术(AR)运用到短视频拍摄中,创作者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用沉浸式情境使观众能够“亲临”旅游短视频目的地,“嗅闻”美食的烟火气息,还能自动标记生活技巧类的步骤节点,观众一键式选择想看的内容[6]。另外,还会出现更先进的调色软件、调色工具,可以根据短视频的类型、风格自动匹配色彩,完成打光,将短视频画面变得自然、灵动,打造“百花齐放”的短视频行业新态势。

五、结语

综上所述,摄影技术在短视频拍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短视频创作者应意识到摄影技术的种种优势,根据短视频类型选择合适的拍摄设备与镜头,合理选择构图形式,体现拍摄对象的细节,用自然光与人工光增强画面的美观程度,用对比色、相邻色吸引观众的眼球,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短视频传播效果,为短视频拍摄行业带来无限可能。

参考文献

[1] 李淳 . 短视频拍摄中摄影技术的应用分析 [J]. 旅游与摄影 ,2024,(20):164-166.

[2] 王 俊 伟 . 媒 体 融 合 背 景 下 新 闻 摄 影 与 短 视 频 制 作 [J]. 中 国 报业 ,2024,(13):216- 217.

[3] 孙志娟 .“ 互联网 +′′ 模式下电视节目短视频化传播的有效路径 [J].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4,21(13):52- 54.

[4] 李芊莹 , 张剑 . 人物摆拍短视频创作的策略研究——基于日常生活审美化视角 [J]. 湖南包装 ,2023,38(06):93- 97.

[5] 田甜. 借助短视频平台实施摄影摄像技术教学的对策研究——以“ 抖音”为例 [J]. 科学咨询 ,2023,(24):140- 142.

[6] 王小英 . 短视频文艺:文艺大众化的符号构筑与接受 [J]. 南京社会科学 ,2022,(09):131- 13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