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下校园文学教育的策略研究

作者

张慧华

莆田市秀屿区实验中学

摘要:核心素养下校园文学教育的策略研究,以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为背景,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校园文学教育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研究分析了校园文学教育在提升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传承能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通过整合文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文学活动等手段,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校园文学教育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文学教育;策略研究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其文学教育部分承载着提升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传承能力等重任。然而,当前校园文学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核心素养下校园文学教育的有效策略,以期为高中语文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核心素养下校园文学教育的作用

(一)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校园文学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通过选取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和文化精髓。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思想和情感,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分析和评价作品的过程中,锻炼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同时,校园文学教育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使他们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和文学的美,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不仅包括了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还着重收录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作品。通过校园文学教育,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这些作品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使他们在面对多元文化时,能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文学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核心素养下校园文学教育的策略研究,对于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文学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也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文学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而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校园文学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文学创作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这不仅能够提高文学教育的实效性,使学生能够真正从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和力量,还能够增强文学教育的吸引力,使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到文学学习中来。

二、核心素养下校园文学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融合经典与现代,拓宽阅读视野

在核心素养框架下,校园文学教育应融合经典文学作品与现代文学创作,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通过引入现代文学作品,如当代小说、诗歌等,与传统经典相结合,使学生既能领略古典文学的魅力,又能感受现代文学的创新与多元。

例如:在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中,教师在讲授《红楼梦》等传统经典作品的同时,也不忘引入莫言等现代杰出作家的作品。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不同历史背景下文学风格的演变,以及这些变化所折射出的社会现实,从而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增强其文化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文学与生活结合,激发创作灵感

鼓励学生将文学创作植根于日常生活,通过细致观察周遭环境与深刻体验个人情感来点燃创作灵感。教师可以巧妙设计一系列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文学任务,如撰写一封满载深情的家书、细腻描绘一次难忘的旅行经历等,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情境中灵活运用文学语言,让文字成为情感与生活的桥梁。

例如:在一次以“寻根家乡,情系故土”为主题的文学创作活动中,学生们被赋予重任,以诗歌或散文的笔触深情描绘自己的家乡。他们不仅通过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家乡的自然风光,还深入采访长辈,挖掘家乡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创作出了一篇篇饱含深情、富有感染力的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三)跨学科整合,提升综合素养

校园文学教育应与其他学科紧密融合,共同构筑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石。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学生能够围绕真实问题,灵活运用历史、地理、艺术等多领域知识,进行深度探究与创意表达。这一过程不仅促进了知识的融会贯通,更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重走古代文学之路,探寻自然之美”跨学科项目中,学生们深度挖掘古代诗词中的地理元素,结合地理知识剖析诗词背后的地形地貌。同时,他们运用历史知识解读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再以绘画、摄影等艺术形式生动再现诗词所描绘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锻炼了跨学科综合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手段

借助信息技术,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校园文学教育迎来了全新的教学方式。这些前沿技术能够为学生打造沉浸式的文学世界,让抽象的文字描述瞬间变得鲜活且直观。学生可以在虚拟场景中亲历文学故事,与角色共鸣,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内涵,激发创作灵感。

例如:在讲解《水浒传》的经典篇章时,教师巧妙地运用VR技术,重现了梁山泊的壮丽景象。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古代英雄豪杰之中,亲身感受作品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他们对作品的深层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结束语:

核心素养下校园文学教育的策略研究,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的积极回应。通过融合经典与现代、文学与生活、跨学科整合以及利用信息技术等策略,我们为学生打开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让他们在欣赏、创作、思考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实践,不断优化校园文学教育的策略,为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卢骏瑶《浅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素养》《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年第2期。

[2]沈旺盛《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探究》,《学苑教育》2022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