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探析

作者

任红玉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250200

引言: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思政课不仅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更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可靠建设者的关键阵地。面对社会环境的深刻变革与高职学生思想观念的多元发展,如何有效增强思政课的教学吸引力,更充分地发挥育人实效,成为高职教育领域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其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意义

(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教学吸引力的强弱关乎育人成效。当思政课的教学吸引力得到有效提升时,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思政教育过程中,领会课程所传递的思想理念与价值内核,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 “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引领学生成长为符合国家与社会需求的人才[1]。

(二)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

新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时代处于持续发展变化之中,通过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能够促使思政教育更紧密地契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与需求,紧扣时代发展脉络,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路径

大学时期是学生形成“三观”的关键期,思政课对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提升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有助于帮助学生在系统学习中强化自我修养,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深度融合,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贡献青春力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与能力支撑。

二、新时代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课程育人目标的基础依托,直接影响着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当前部分思政课教学内容存在针对性不足问题,制约了育人效能发挥,而针对性与时代性是增强吸引力的关键。高职学生具有显著职业导向,学习需求与专业发展、职业规划紧密相关,教学内容唯有契合其专业路径与职业需求,才能破解“理论与实践脱节”难题。同时,思政课作为时代精神传递渠道,需紧跟社会发展,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理论、新实践,避免内容陈旧,提升思想引领力。另外,内容亲和力是拉近与学生距离的重要环节,抽象生硬的表述会降低接受度,只有将理论话语转化为学生易懂的语言,才能让思政课走进学生心里,增强教学实效。

一是提升内容专业适配度。针对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创建“基础理论 + 专业特色”内容体系,剖析学生专业特性及职业发展走向,在不改变思政课核心理论的情况下,增添与专业相关的案例、议题,让学生体会到课程同自身日后职业发展的密切联系。二是形成内容动态更新制度。定时整理国内外重要事件、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党和国家最新的政策理论,将其融入教学内容中,保证课程内容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三是丰富内容呈现形式。将枯燥的理论阐释转化为生动的故事案例、精准的数据支撑、直观的图片素材等多元形态,减少纯理论性表述的占比,增强教学内容的可读性与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影响着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以及学生的参与度 [2]。当前,部分思政课教学方法存在学理化倾向与传统化特征,难以适配新时代学生的学习习惯。高职学生群体更倾向于实践性、互动性的学习方式,而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模式,难以有效调动其主动学习意识。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课堂的机会,促使其在亲身实践、深度思索与互动交流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同时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与吸引力。此外,教学方法的革新是应对新时代教育环境变化的必要举措,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良,可突破时空限制,拓展教学场景,进而提升教学成效。

一是推广互动式教学。减少教师单向讲授时间,增加课堂讨论、辩论赛等互动环节,通过设计具有思辨价值的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探究,鼓励多元观点的交锋碰撞,使学生在思想交流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体系的理解与建构。二是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构建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相融合的协同机制。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设计具有职业场景特色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情境中践行思政理论,实现理论认知与实践能力的有机统一。三是进行教学技术创新。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在线教学平台等现代教育工具,开发微课、动画等可视化教学资源,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象化的教学内容。通过构建传统教室学习 + 线上自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拓展教育时空边界,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教学过程的吸引力与便捷性。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思政课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综合素质是影响课程吸引力的重要变量。教师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教学能力的专业性与人格魅力的独特性,共同构成学生对课程产生价值认同的基础要件。高职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还要了解高职教育规律和学生特点,如此才能做到“因材施教”[3]。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化,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夯实理论根基、精进教学技艺,敏锐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回应其认知困惑,才能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价值引导力。教师的行业实践经验对高职思政课也尤为重要,通过把理论知识与职业场景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更贴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

一方面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及政治素养提升。通过定期参加学术培训等,通过定期参与专题学术培训、主题研讨等活动,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确保教学内容始终坚守正确政治导向。同时,应积极投身思政课教学科研课题研究,以科研促教学,在理论探索中提升研究水准,为教学实践提供学理支撑与案例储备。另一方面,加强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升。通过教学技能培训、教学观摩交流等,学习优秀教学方法与教学经验,提升互动教学、实践教学等多元教学手段的应用效能。鼓励教师通过企业挂职锻炼、行业培训等方式,了解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职业特色,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衔接,从而使教学内容设计更贴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增强教学服务的精准性。三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教师应构建常态化师生沟通机制,通过个别谈心、集体座谈等途径,动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学习诉求,为教学方法的个性化调整提供依据。同时,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话语表达特点,推动教学内容进一步贴近学生实际,切实提升课堂凝聚力与吸引力。

结束语:

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是一份系统性工程,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与实践意义。通过改良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多维路径协同发力,可以显著增强思政课的思想引领力与课堂感染力,进而提升教学实效,为“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落地见效提供坚实保障。这一探索亦能培育更多兼具专业水准与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国家产业升级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齐晓琪 . 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研究 [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5,38(11):18-21.

[2] 杜文琴 .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路径研究 [J].华章 ,2025(4):0120-0122.

[3] 段云虹 , 陈彦奇 .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探究[J]. 品位·经典 ,2025(5):123-125.

(此文章为:课题名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问题研究 --以为例》立项编号JG202327,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