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孙秀芝
敦化市实验小学校 133700
引言
语文是一门核心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承担着识字、阅读、表达等基础语言能力的培养任务,更肩负着启发学生思维、塑造情感与品格的育人使命。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传统语文课堂已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AI 所具备的数据分析、学习能力建模、智能推荐等技术特征,可实现对学生阅读行为的动态跟踪与精准诊断,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有力支撑。本文聚焦 AI技术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中的融合应用,结合部编版教材内容体系,探讨具体应用路径、成效与问题,旨在为未来教学实践与技术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借鉴。
一、人工智能赋能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以智能适应学习系统、智能测评平台和智能反馈机制为核心,在提升教学效率、拓展学习方式方面表现出独特优势。以大数据与机器学习为支撑的个性化教学系统,能够通过海量学习行为分析构建学生画像,进而动态调整阅读材料的难度、主题与形式,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作为融合语言发展、思维训练与审美体验的复杂活动,需要系统性的技术介入。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体系中,阅读单元内容涵盖叙事、说明、诗歌、寓言等多种文本类型,对不同年级学生在理解深度、阅读方式、审美层次上提出了渐进性要求。因此,AI 可作为链接学生认知状态与教材内容结构的中介,通过技术手段支持“教学—学习—评价”的精准融合。此外,AI 还能在师生交互过程中提供辅助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的阅读障碍与兴趣转移,实现对阅读过程的可视化与可调节,从而提升教学的精准性与个体适配度。
二、人工智能在语文阅读个性化教学中的核心应用方式
人工智能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形式多样,涵盖前期阅读诊断、中期资源推荐与后期效果反馈等环节。在前期阶段,系统通过学生过往阅读数据、语文考试成绩、课堂互动行为等信息进行学习能力分析与偏好识别,构建“学习画像”。在此基础上,利用自然语言处理与文本分析技术,对教材文本进行语义分级与主题提取,依据学生画像智能匹配最适合其当前水平与兴趣的阅读材料。例如,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三年级学生,系统可推荐语言较浅显、插图丰富、篇幅短小的童话故事;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则推荐富含哲理、结构复杂的寓言类文章。进入阅读过程后,AI 技术通过嵌入式提问、语义标注与阅读轨迹分析对学生阅读行为进行实时监测,自动识别其在句义理解、段落结构、情节逻辑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在后期反馈中,系统生成个性化学习报告,指导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同时为学生推送相应的训练资源。此种应用模式极大程度上突破了教师在大班教学中关注个体的瓶颈,使个性化教学从理念走向现实。
三、AI 技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协同发展
个性化阅读的本质在于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化发展,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使得阅读能力的形成过程更加科学、精准与动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不同学段均强调阅读理解、表达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培养目标,如三年级注重内容理解与句意把握,五年级则引导学生进行主旨提炼与情感推断。AI 系统通过任务分解与微技能训练,精准支持这些能力的渐进性发展。例如,在进行“寓言理解”任务时,系统可根据学生前测表现安排针对比喻、象征手法的微任务训练,帮助学生提升抽象理解能力。通过持续追踪阅读行为并提供即时反馈,AI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策略意识。同时,借助语音识别与情感分析等功能,学生的朗读能力与情感理解力亦可同步提升。值得关注的是,在个性化阅读过程中,学生更多地以主动探索者身份进入学习场景,AI 技术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引导,使其逐渐形成“自主选材—目标设定—过程调节—结果反思”的完整学习链条,推动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等维度的协同提升。
四、人工智能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挑战与对策
尽管人工智能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已展现出积极成效,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教师技术适应能力不足,部分一线教师对 AI 系统的操作流程、数据解读与策略调整不熟悉,易造成教学依赖或误用,影响教学效果。其次是资源推荐的精准度和匹配度不高,部分系统过于依赖算法逻辑,忽视了学生真实情感体验与认知特征,导致推荐文本出现“难度偏离”“风格单一”等问题。此外,教学评价机制尚未建立起与 AI 协同的反馈体系,教师难以从系统反馈中获得可转化的教学信息,学生也缺乏对个性化路径的认知与评价能力。为应对上述问题,应从教师培训、技术优化与评价改革等多维度协同推进。教师层面,应加强 AI 素养培训与实践支持,使其具备教学情境中合理使用AI 工具的能力;技术层面,应引导开发企业深入分析小学语文教材体系与学生发展特征,提升内容语义处理能力与推荐算法的文化适配性;评价层面,则需构建“技术 + 教师 + 学生”三元互动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反思自身阅读路径,提升元认知水平,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阅读成长。
五、结论
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为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注入了强大动能,在提升阅读资源精准推送、学习行为动态监控、反馈机制即时调节等方面展现出广阔前景。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演进与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应更加注重人机协同机制的构建与文化内涵的融合表达,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从“技术赋能”走向“智能协同”。
参考文献:
[1] 李辉 . 游戏与信息技术融合促进三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探索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4,(24):47-49.
[2] 籍莹莹 , 高甜雯 . 人工智能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实践 [J].阅读与成才 ,2024,(06):129-131.
[3] 王艳艳 . 智慧教育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J]. 中小学电教 ( 教学 ),2024,(1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