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作者

焦艳菊

邯郸市鸡泽县第二中学 057350

引言

当前教育改革正在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核心素养体系逐渐成为教学设计、课程实施与评价导向的根本依据。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语言运用与思维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写作教学则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载体。在传统教学中,写作常被简化为命题作文训练,教学内容停留在结构安排与语言规范层面,缺乏对学生生活经验、个性表达与思维逻辑的引导,难以实现综合素养的生成。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写作教学,应以真实表达、思维拓展与情感建构为目标,注重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与语言感受力,引导其在真实语境中完成有意义的写作活动。这不仅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更需在教学流程设计、任务呈现方式与评价体系上作出全方位优化,从而打破“套路写作”的局限,推动写作教学回归语言实践本质,实现学生语言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协同提升。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写作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写作教学的目标不应局限于培养学生“写得对”“写得通顺”,更要关注“写得有思维”“写得有温度”。这意味着,写作教学需从重结果转向重过程,从单一的语言呈现转向思维与情感的共同建构。语文核心素养强调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维度,而写作教学正是各项素养的交汇点。写作不仅是输出语言的过程,更是学生组织材料、形成观点、表达情感、传递价值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围绕学生如何在特定语境中表达自我、如何调动知识经验完成构思、如何在写作中实现思维迁移与逻辑表达等方面,明确多维度的能力发展目标。以此为指导,写作课堂不再是机械训练场,而应成为语言实践、生活思考与审美生成的融合平台。

二、课堂任务设计的真实化、多样化与启发性原则

在教学实践中,任务设计是决定写作成效的关键环节。传统命题作文往往与学生生活经验脱节,缺乏语境依托与表达动因,容易导致学生写作兴趣低下与表达模式化。基于核心素养的写作任务应具有情境真实、内容开放与表达驱动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调动个人经验完成创造性表达。一方面,写作任务应根植学生真实生活,涵盖日常观察、人际交往、校园活动等多个层面,让写作成为学生回应现实与表达思考的手段;另一方面,任务设计应具有多元表达路径,不拘泥于文体定势,为学生提供多样构思角度与个性化表达空间。同时,教师还应在任务布设中融入启发性提示,如问题导引、素材呈现与结构策略,使学生在写作前构建明确写作目标与逻辑框架,增强语言组织与观点表达的自信。这样的任务设计有助于将学生从“写不出”到“想表达”的思维转变中推进,使写作真正成为思维与语言同步生成的过程。

三、课堂组织方式与教学流程的系统优化路径

优化写作教学,不仅是任务设置的改变,也需要课堂组织方式与教学流程的整体转型。传统写作课常见“讲解要求—布置写作—课后批改”的模式忽视了学生写作能力生成过程中的互动与建构环节。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写作课,应重视写作前、写作中与写作后的全过程指导,构建“输入—构思—表达—交流—修改”的完整学习链条。在写作前,教师应组织阅读输入、主题研讨与范文解析,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写作兴趣;写作过程中,应组织小组协同构思、片段创作与课堂指导,实现动态跟进与及时纠偏;写作完成后,除教师讲评外,更应鼓励学生互评、展示与自我修订,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与评价素养。这种由单向灌输转向交互生成的教学流程,有助于激发学生表达动力,提升其语言建构能力、审美判断与逻辑分析等综合素养。

四、评价机制的多维化与过程化引导策略

传统作文评价往往注重结果评价与等级评定,评价标准固化、反馈手段单一,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持续发展。在核心素养框架下,写作教学评价应向多元主体、多维内容与全过程转变。其一,评价主体应从单一教师扩展至学生、同伴与自我,构建多角度视野下的互评机制,增强学生的表达反思能力;其二,评价内容应兼顾语言表达、情感态度、思维逻辑与写作过程,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展现的思维路径、语言调动与修订行为进行关注与肯定;其三,评价方式应突出形成性评价,借助写作日志、过程性作品档案等形式记录学生写作成长轨迹,激励其在反思与修正中持续进步。例如在部编教材第五单元“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的写作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先通过校园观察完成“特征提炼”表格,再进行小组交流,最后独立完成写作,写后由同伴从语言条理性与描写准确性两个维度进行评价,学生通过反思修改显著提升表达效果。这一过程评价机制,不仅增强了写作行为的目标感与方向性,也促进了学生写作元认知的发展。

五、结论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核心不应只是语言训练,而应成为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重要场域。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写作教学,不是对传统模式的简单否定,而是对其目标、过程与方式的深度重构。在目标层面,写作教学应关注学生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文化理解的协调发展;在任务设计上,应立足真实情境、突出思维引导、强调语言生成;在课堂组织中,应强化过程支持与协同互动;在评价体系上,应注重多元主体参与与成长过程记录。通过系统优化写作教学结构与内容,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语言表达与思维建构能力,更将写作从孤立训练转变为真实学习,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我表达、自我思考与自我成长的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 王俊贤 . 核心素养视域下构建初中作文互评模式的思考与探究 [J].基础教育论坛 ,2025,(09):15-17.

[2] 代 菊 英 . 基 于 主 题 探 究 的 初 中 语 文 写 作 教 学 策 略 [J]. 家长 ,2025,(10):164-166.

[3] 陈水金 .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议论文教学策略研究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5,(12):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