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三年级数学趣味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效果研究

作者

郜燕

南宫市东街小学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对于各种新鲜有趣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教师要善于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营造和谐、积极、轻松的趣味化数学课堂,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趣味化教学,可以使得数学学习变得有趣,可以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思维。基于此,本文接下来将会就小学三年级趣味教学策略的实践方式展开分析,希望能给对大家有所帮助,助力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1 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构建趣味化数学课堂

情境创设方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情境创设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有效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因此,在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趣味教学情境,通过直观展示数学内容的方式集中学生注意力,引领学生在多媒体情境、生活化情境中思考和学习数学知识。相比较于传统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创设多媒体情境构建趣味数学课堂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帮助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数学图形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所以开展这节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直观教学情境,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多媒体设备具有图文并茂的优势,可以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两者之间的巧妙转换过程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帮助学生区分两者,逐步树立空间观念。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练习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并试着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探索长方形和正方面的面积计算方式。

2 开展趣味游戏活动,构建趣味化数学课堂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爱玩游戏是他们的天性,通过游戏活动进行趣味化课堂创建,可以让学生边玩游戏边学习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的。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创新设计数学游戏活动,将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蕴藏到游戏中,以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以此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新颖性,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辨认方向”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旨在要求学生可以认识东、南、西、北的方向,增强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情特点设计趣味数学游戏活动,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学生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描述物体所在方向,并能够运用具体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该游戏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相比较于单纯讲授式教学,引领学生参与趣味游戏活动,更易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巧妙联系生活元素,构建趣味化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知识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但与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引入现实生活元素来构建生活化课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具体来说,课堂上,教师可以依据具体内容联系生活,将有趣的生活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距离,降低他们学习新知时的畏惧,带领他们更好地学习。

以“学会购物”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购物行为,并了解与购物相关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律。趣味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购物场景,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学会正确快速地计算购物物品的总价、找零方法,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如此一来,可以给予学生运用购物相关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的机会,还可以切实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构建趣味数学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可以为他们之后愿意学习更加深入复杂的数学知识做好铺垫,可以引领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发挥积极性学习知识,从而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可见,构建趣味性数学课堂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采取多样教学方式展开趣味教学,带给学生课堂新鲜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金雨虹 . 趣味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探析 [J]. 小学生 ( 上旬刊 ),2025,(03):67-69.

[2] 朱音嬙 . 小学数学趣味课堂教学活动的应用探究 [J]. 学苑教育 ,2024,(36):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