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I 赋能与理论重构的创意设计课程跨学科教学模式研究
黄建军
江苏海洋大学 江苏连云港 222005
引言:
数字化时代到来,为创意设计领域发展提供了新方向,AI 技术已经成为创意设计领域中的重要工具,而传统的创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数字化时代发展需求。由此衍生了跨学科教学理念,这一理念对于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与数字化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契合。为提高创意课程教学针对性,应通过 AI 赋能与理论重构,进一步探索创意课程跨学科教学新模式,这对推进创意设计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意设计课程理论重构的必要性
基于 AI 赋能对创业设计课程理论重构,能够保证新创意设计课程教学方向与人才培养需求一致。新时代到来,促进了科技与设计领域的深度融合,这使得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产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设计理论与教学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对此需要通过理论重构的方式,将新技术与新方法以及跨学科知识融入创意设计课程中,确保课程教学模式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1]。
二、基于AI 赋能与理论重构的创意设计课程跨学科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一)基于AI 赋能与理论重构,设定新的教学目标
基于 AI 技术与理论重构进行创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构建,需要教师认识到当下教学目标与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差异,借助 AI 技术分析提炼设计人才培养所需具备的核心职能要素,对创意设计理论进行重构,基于此重新设定创意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应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目标设定形式,结合设计行业发展需求,分别设置知识、能力、素养等多重目标,助力学生综合素质与核心能力同步发展,成为复合型设计人才,为后续跨学科教学模式构建奠定良好基础。
(二)基于AI 赋能与理论重构,整合教学内容
基于 AI 技术与理论重构的创意设计课程跨学科教学模式构建,除了需要重新设定教学目标,还应对焦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为此教师应积极收集与AI 设计相关的教学资源与设计工具,基于此开设新课程模块。首先,设置 AI技术模块,在这一模块中需要包含 AI 基础理论,如机器学习分类算法的原理与应用场景,常用的 AI 设计工具使用,如借助 Stable Diffusion 进行 AI 绘画,运用AutoCAD 的AI 功能实现建筑图纸的智能标注,以及数据采集与分析等 [2]。其次,设置跨学科知识模块,将工程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多个与创意设计相关的学科知识融入其中,如,结合心理学中的认知负荷理论优化收集应用操作流程,或是,在产品设计中应用工程结构知识设计轻量化的无人机机身框架。最后,设置项目模块,提炼创意设计真实项目,组织项目化学习活动,如,让学生参与“乡村振兴主题的数字文旅平台开发”项目,要求学生运用计算机编程、视觉传达、旅游管理等多学科知识,完成线上导览、文化展示。借助上述方式,对焦教学目标,优化课程内容,在创意设计课程中融入多学科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推进跨学科教学模式有效构建 [3]。
(三)基于AI 赋能与理论重构,创新教学方法
基于 AI 技术与原理重构的创意设计课程跨学科教学模式构建,需要教师能够打破传统理论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契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采用项目式学习、混合教学、双师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式授课,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助力跨学科教学目标落实。首先,组织项目式学习:以实际项目为载体,细化学习任务,将学生分成跨学科小组,鼓励学生共同完成创意构思、方案设计、成果展示等项目任务。 其次,开展混合式教学:将线上与线下教学充分结合,借助在线课程平台,为学生 提供AI 技术与跨学科学习资源,如,在线上学习人工智能导论、设计心理学等课程;借助线下课堂,开展实践教学,组织小组讨论,如在实验室中指导学生如何运用 3D 建模软件制作产品原型,组织小组分享设计思路 [4]。最后,开展双师教学:邀请专业的企业设计师与 AI 技术专家到高校中兼任指导教师,分享行业经验,传授 AI 设计理念与方法,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学水平。
(四)基于AI 赋能与理论重构,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具有导向作用,为促进跨学科教学目标落实,实现跨学科教学模式的有效构建,应基于跨学教学目标设定,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应设置多元评价主体,改变以教师评价为主的评价主体设置结构,设置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企业评价等多元评价主体。其次,将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结合。在关注项目成果评估的同时,还需对学生参与度、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最后,将量化与质性评价结合,如,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技术应用熟练度进行评价,同时对质性描述,如创意创新性、设计理念表达等进行全面评价。借此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突出对学生综合素养与核心能力的全面评价,实现跨学科教学模式的有效构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 AI 技术与理论重构进行创意设计课程跨学科教学模式构建,是提升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针对性与时效性的有效措举,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所需的设计人才,适应设计行业发展需求。为此,应充分了解当前设计人才所需具备的核心素养与技能,提炼设计行业中包含的跨学科知识与技能,聚焦设计行业重新构建设计学理论,基于此重新设定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跨学科教学目标的有效构建。
参考文献:
[1] 王竹立 , 关向东 , 罗霖 . 数智融合课程 :" 人工智能 + 课程 " 教改新方向 [J]. 开放教育研究 , 2025, 31(1):34-41
[2] 赵发珍 . 数据赋能图书馆治理创新 : 内涵 , 模式及发展路径 [J]. 国家图书馆学刊 , 2023, 32(2):40-48.
[3] 苏世亮 , 李霖 , 翁敏 , 等 . 数智筑基 , 文理融通 , 实践赋能 : 空间分析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J]. 测绘通报 , 2023(S02):19-22.
[4] 董倩 , 刘阳 . 教育数字化赋能学校体育发展 : 历史 , 现状与未来 [J].体育科学 , 2024, 44(8):50-60.
作者简介:黄建军(1972.10),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江苏泰兴人,职称:副教授,学历:硕士,研究方向:从事设计学、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研究。
基金项目 :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应用型高校设计学专业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GJ2020-32) 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