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建筑节能技术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付颖坤
华北理工大学
现阶段我国持续提高新能源技术利用效率,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广泛成就,教师在开展建筑节能技术课程教学时,应积极遵循国家提倡的双碳目标,引入真实生动的节能技术应用案例。同时,教师还应当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课程理论教学与技术实践,引导学生认识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命运之间的联系。不仅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与创新意识,还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生态社会责任意识,积极投身于建设美丽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一、深研课程思政理念,明确课程核心目标
教师应当深入分析建筑类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目标,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建筑节能技术课程,首先明确课程的整体核心教育目标,锻炼学生对建筑节能技术的熟练掌握,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规范,能够在实践工作中秉承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创新性的建筑节能应用技术。并且,教师还应当结合课程的规划特点,持续进行分阶段的思政教学目标设计,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建筑节能技术不仅是技术应用问题,还关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议题。
例如,教师围绕“能源现状”开展教学时,应带领学生了解全球的能源使用现状,认识当前化石能源的分布不均衡,以及面临枯竭的使用现状。同时,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认识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破坏生态环境的危害效应。教师需要从中挖掘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引入当前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极端气温等自然现象,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提倡的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有效提高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让学生坚持绿色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念。
二、融入前沿技术案例,渗透课程思政元素
随着新技术的持续涌现,建筑节能技术领域持续发展。教师应当在建筑节能技术课程中融入国内外的先进节能建筑设计案例,如德国的被动式房屋、我国的绿色建筑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新时代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动态,激发学生持续探索的学习动力。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在建筑节能技术中所取得的创新成就,让学生认识自然环境与文化特色如何深度融合,构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还能让学生更加重视保护环境、传承文化,从而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建筑作品。
例如,教师围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利用技术”开展教学时,应带领学生了解多种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如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教师可以播放我国喜马拉雅山南哨所士兵清扫屋顶光伏板积雪的视频,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在光伏产业领域所取得的惊人成就,增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教师还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认识其中所蕴含的科学创新精神,然后带领学生积极对比分析节能材料的成本以及所产生的长期生态效应,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深刻认识现代技术的创新应用。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教师需要创新建筑节能技术的课程内容,打破传统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实证验证为辅的教学模式,重点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建筑节能项目实地考察、项目设计、现场施工等多种实践环节,深入了解建筑节能技术在现实环境中的应用以及所产生的深远社会影响,培养学生形成精益求精、严谨求实的工匠精神。同时,教师还应当充分利用学校的校企合作渠道,引导学生参与企业的真实项目运营,接触工程实际应用的节能技术,让学生学习企业工程师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
例如,教师围绕“绿色低碳”开展教学时,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实操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被动房模型。学生需要积极选择具有生命周期环保理念的建筑材料,并进行建筑能耗调研活动,深入了解建筑材料的结构特点与使用注意事项。比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测试实验,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影响因素并撰写相关的实验报告,对比不同方案所形成的节能效果,分析其成本与使用效益,从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建筑节能技术课程教学,需要积极融入国际时事热点,引入国家的高科技发展现状,挖掘教材中所富含的思政元素。同时,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了解前沿技术应用案例,认识国家的重大应用工程,充分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最终形成专业成才与精神成人的育人闭环。
参考文献
[1] 李超越 . 课程思政背景下建筑节能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J].现代商贸工业 ,2025(3):243-245.
[2] 赵美霞 , 杨宁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36(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