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高段英语故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房正育
兴化市中堡中心校
在小学高段英语教学中,故事教学是一种普遍而又有效的教学手段,但是传统的英语故事教学往往只注重对知识的单向传递,这样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很难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真正的了解和应用,而在新的教育观念下,教师也在寻找一种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其中,思维导图可视工具可以把抽象的知识以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所以把它用于小学高段英语故事教学将会给课堂带来新的生机,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高段英语故事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形结合技术,它能为英语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面对冗长的英语故事语篇,他们往往容易感到枯燥乏味,难以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而思维导图凭借其直观性强的特点能够对知识内容进行精准的定向与导向,将原本单调乏味的故事教学变得充满童真童趣,这样一来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更加专注于课堂,注意力也能得到显著提升;同时,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网络,以此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因为意义的、理解的记忆远比机械记忆更有效,而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将文本知识显性化、语言信息图像化,从而让故事中原本琐碎的单词、句式等内容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比如在语篇教学中,教师借助思维导图的引导能够使学生能轻松梳理学习内容、化繁为简,并以自己的方式将知识串联形成可联想的记忆链条,这种记忆方式不仅更持久,还便于学生在需要时快速回想,从而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1]。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高段英语故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在小学高段英语故事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创设故事情境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具体表现为教师可依据故事主题绘制以核心概念为中心的思维导图框架,向学生直观呈现故事的潜在脉络与关键元素以引发其好奇心和探索欲,使其能依据思维导图所呈现的线索在脑海中初步勾勒故事轮廓,并更主动地投入阅读,这种情境式呈现方式能够让抽象故事内容变得具体可感、降低阅读难度,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开启阅读之旅。
例如在进行 《At Christmas》的故事教学时,教师可以将“Christmas”作为思维导图核心概念并置于中心位置,接着从中心向外延伸出“Date”(日期)、“Decorations”(装饰)、“Food”(食物)、“Activities”(活动)等多个分支,在“Date”分支下标注“December 25th”让学生明确圣诞节具体日期,在“Decorations”分支简单列举“Christmas tree”(圣诞树)、“lights”(彩灯)、“stockings”(长筒袜)等关键词,并配上简笔画或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装饰特色;在“Food”分支,教师可以提及“turkey”(火鸡)、“pudcing”(布丁)等传统圣诞食物来引发学生对节日美食的兴趣,在“Actvities”分支列出“exchange glifts”(交换礼物)、“sing carols”(唱圣诞颂歌)等活动,并用箭头指向“Family Gathering”(家庭聚会)总结节点,暗示活动多在家庭聚会中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对《At Christmas》故事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使学生更主动投入故事阅读,并为后续理解内容做好铺垫。
(二)引导思维拓展,促进深度思考
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特征,在小学高段英语故事教学中可利用这一特性引导学生思维拓展、促进深度思考,即在学生完成故事阅读后,教师可以鼓励其以故事核心为出发点绘制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使其能从故事的主题意义、人物性格的深层分析、故事结局的多种可能性等不同角度展开思考,并在绘制过程中不断挖掘故事内涵,从而将个人见解与感悟融入其中,这一过程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进而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2]。
例如在开展《Our animal friends》英语故事教学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animal friends”(动物朋友)这一故事核心为出发点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并提示学生可从“character traits”(性格特点)角度深入剖析故事里的动物形象,比如对故事中聪明的小猴子在思维导图分支写上“clever”(聪明的)并思考其体现在“solve problems”(解决问题)等具体行为上,对忠诚的小狗标注“loya”(忠诚的)并联想到“guard the home”(守护家)等表现;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story themes”(故事主题)层面拓展思维,并思考故事传达的“friendship”(友谊)主题,同时在思维导图上列出“helpeach other”(互相帮助)、“share happiness”(分享快乐)等体现友谊的要点,以此鼓励学生大胆设想“alternative endings”(不同结局 ),比如故事中小动物们遇到新危险时,它们会怎样应对,是“run away together”(一起逃跑)还是“work together to fght”(一起对抗),从而使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不断挖掘故事内涵、融入个人见解;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享,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从而更好地吸收故事所蕴含的知识与情感价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为小学高段英语故事教学带来全新活力与思路,它通过直观呈现故事脉络、关联知识要点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他们的阅读理解与知识吸收能力,且对写作能力提升也很有帮助,所以教师可进一步深入挖掘思维导图在故事教学各个环节的潜力,并不断优化其应用方式,同时将其与多样化教学手段相结合以持续创新教学模式,从而助力学生在英语故事学习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并实现英语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纪惠 .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的应用途径分析 [J]. 小学生( 上旬刊 ), 2024(4).
[2] 董淑萍 . 思维导图在小学中年级英语故事板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引文版 ) 教育科学 , 20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