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情境创设策略探究
赵振信
高青县黑里寨学区中心小学 山东淄博 256300
引言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对小学生来说,古诗词的学习不仅仅是对语言的掌握,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体验。然而,由于古诗词本身语言抽象、韵律复杂,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导致学习兴趣不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课文讲解为主,学生只能通过被动的听讲和记忆来掌握诗词内容,这种方式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情境创设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能够通过模拟真实或虚拟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共鸣,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参与感,从而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果。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情境,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一、古诗词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的必要性
古诗词作为语言艺术的精髓,其魅力不仅在于语言的优美,还在于蕴含的深刻情感和文化意蕴。古代诗人通过精练的语言、独特的韵律以及浓烈的情感表达,使古诗词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瑰宝。然而,由于古诗词常常采用凝练的语言和丰富的修辞手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面临着理解难度。古诗词的情感和意境并非直白明了,许多抽象的情感和象征意义需要学生在深层次的体验和理解中才能感受到。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中的情感表达,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传统的教学方法,如通过文字解释和单纯的朗读,虽然可以传达古诗词的字面意思,但在情感和意境的表达上常显得力不从心。传统的教学往往过于注重诗词的字句分析,而忽视了通过感官体验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单纯的语文知识讲解和形式化的朗读训练,难以帮助学生真正进入古诗词的情感氛围中,甚至让学生产生对古诗词的“隔膜”,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情境创设教学法应运而生。情境创设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还原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真实场景或情感状态,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感受诗词的情感内涵,从而增强学习的效果和趣味性。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强调感官体验,力图通过让学生“感受”而非“解释”,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情感世界。
例如,在教学《静夜思》这首诗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夜晚的景象、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模拟夜晚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在安静的氛围中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当学生进入到这种宁静的环境中时,他们自然会联想到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所表达的孤寂和思乡之情。这种情境创设不仅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感知诗中的情感,还能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诗人身处异乡,看到明月照地的情景,触发心中的乡愁与思乡之情。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还能更好地体会到诗人创作时的内心波动。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
情境创设策略的核心是通过模拟现实生活或创造虚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从而增强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图像、视频、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创造与古诗词相关的情境。例如,在教学《春晓》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春天的自然声音,如鸟鸣、风声等,配合春天的景象,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刺激下,体验春天的气息,进而理解诗中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意境。通过多感官的参与,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从而提高诗词学习的效果。
其次,角色扮演是一种有效的情境创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诗中的人物,进行情景再现。以《登鹳雀楼》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讲台上,模拟诗人登楼望远的情景,通过模拟行为和语言来理解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含义。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不仅能够深刻体会诗词的内涵,还能够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三、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实践效果
情境创设策略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学生能够在愉悦和互动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词,从而增强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能力。首先,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积极参与。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能够从中找到共鸣,进而对诗词产生兴趣,主动去探索和学习。其次,情境创设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诗词理解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往往只能通过文字的解释来理解诗句,而情境创设通过多感官的刺激,帮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维度去体验诗句中的情感和意境,增强了对诗词的深刻理解。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诗词的字面意思,还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文化内涵。例如,通过创设《望庐山瀑布》中的自然景观情境,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陶渊明所表达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壮丽景象,进而理解诗人对大自然的敬仰和热爱。情境创设通过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情感,使诗词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文字的背诵,而是深入到情感的体验和思考,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论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是一种极具实践意义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富有情感的教学情境,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情境创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诗词中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教师应不断优化情境创设策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从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朱旻宇 .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以王崧舟教师的《墨梅》和《西江月》教学实录为例 [J]. 成才 ,2024,(S1):71-73.
[2] 徐阳阳 . 关于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2024 数字化教育教学交流会论文集(上).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春城小学 ;,2024:96-98.DOI:10.26914/c.cnkihy.2024.064290.
[3] 沈雪 .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探究 [J]. 新智慧 ,2024,(36):80-82.
[4] 谷炳海 , 王增梅 . 信息技术让小学古诗词教学有情有境 [J]. 教育文汇 ,2024,(12):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