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赋能职业院校教学模式转型的探索与实践
杜新丽
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 300400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社会及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例如会计事务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正从“核算型”向“智能复合型”转变,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能力正在逐步成为核心竞争力,AI 系统运维与基础优化能力初现需求。这些变化也对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及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研究背景及需求分析
1. 政策背景研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 20 条”)提出“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求职业院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解决传统实训中“进不去、看不见、动不了、难再现”的痛点。例如,教育部明确要求到 2025 年建成 200 个左右全国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推动 AI 技术在实训教学中的规模化应用,如智能账务处理系统、虚拟企业办税流程等场景的开发。
“职教 20 条”强调“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鼓励职业院校与 AI 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实训基地,联合开发智能化教学资源。例如天津市提出“开发职业教育专业适配产业大模型”,推动会计专业与智能财税工具的深度对接。
同时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教师掌握 AI 教学工具应用能力。教育部《职业院校人工智能应用指引》进一步要求教师分层掌握 AI 技术,从基础工具使用到行业应用开发,形成“普及层—深化层—研发层”的能力梯队。
2. 岗位需求分析。在此背景下,随着会计行业逐步向“智能财税、业财融合”等方面的转型,岗位需求也从“单一核算”向“多元职能”方向过渡。主要表现在:
(1)传统核算岗位需求缩减,新兴岗位分化明显。出纳、基础核算会计占比减少约30%,而智能财务助理、财务数据分析师、AI 财税应用专员等岗位需求在不断增加。
(2)岗位职能向“业财融合”“战略支持”延伸。会计从业人员需参与到业务前端,跨部门协作向刚需化方向发展,财务金融方面业务,可以通过 AI 模拟不同融资方案,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模型。
(3)小微企业催生“AI 工具赋能财税合规”复合型岗位。中小企业更需要“多面手”,要求会计从业人员既能操作 AI 代账工具,又能处理税务合规。智联招聘 2024 年数据显示,会计岗位招聘中“AI 工具操作”关键词出现频率较 2020 年增长 210%,中小企业招聘启示普遍要求“会用PRA 完成发票查验”、能用Excel+AI 插件做财务分析。
3. 职业素养分析。人工智能背景下,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数据伦理与合规意识成为必备素养。在利用 AI 技术时,需防范 AI 算法偏见,并遵守数据安全法规。教育部《职业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指引》要求中职会计事务专业学生掌握“AI 数据采集的合规流程”,例如不得擅自将客户财务数据输入外部 AI 平台。另外,还要养成人工复核的责任意识,即使AI 完成核算,会计人员仍需对结果负责。
(2)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成为差异化优势。尤其是对人机协同模式的优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只是一味地依赖 AI,要能对 AI 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和调整。例如通过观察AI 在费用审核中的误判规律,调整审核规则参数,提升人机协作效率。
二、中职会计事务专业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面对会计从业人员向智能复合型人才需求的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凸显出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 实训场景存在局限:主要表现在手工账实训与企业数字化流程存在深度脱节的现象。传统中职会计教学中,实训环节仍以手工账为核心,如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但是现在企业普遍采用 ERP 系统,如用友、金蝶、智能财税平台完成自动化核算,甚至引入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处理高频重复性工作。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手工账技能难以适配企业“业财一体化”“智能记账”的实际流程,导致毕业即面临“实训经验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局面。
2. 师资能力存在缺口:中职会计教师多具备传统会计理论功底,但对智能财税工具的应用能力普遍不足。主要是因为院校师资培训体系滞后于技术发展,缺乏系统的 AI 工具操作培训渠道,导致教师自身对“人机协作”模式认知有限,难以将“AI 辅助会计决策”等前沿理念融入教学;另外部分教师长期脱离企业实践,未接触过 AI 财务软件、大数据分析平台等新兴工具,难以指导学生掌握智能记账、自动报税、财务数据可视化等技能。
3. 学生学习存在短板:会计理论如权责发生制、借贷记账法等本身具有抽象性,传统教学模式的讲解主要依赖课件及例题,学生难以建立理实一体的关联认知;另外,学生缺乏系统性训练以及对“异常业务处理”的模拟,难以理解财务数据在企业全流程中的流转逻辑,例如学生缺乏对 ERP 系统模块联动的直观感受,只能死记硬背流程逻辑,只能掌握标准化操作,缺乏应对复杂场景的能力。
三、AI 赋能中职会计事务专业教学模式转型策略分析
1. 对接新业态,做教学内容升级,填补“课程体系滞后性”
传统课程中,《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更侧重于手工核算,将AI 技术引入课程中,就要求融入“智能财税应用”“财务大数据分析”“RPA 财务机器人操作”等新内容。
例如,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可引入AI 财务预测模型,让学生理解技术如何辅助决策;在《会计信息化》课程中,可通过 AI 教学平台模拟“电子发票自动验真 - 智能归类 - 凭证生成”全流程,让学生掌握 OCR 识别、语义分析等技术在财务中的应用;将《智能财税》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学生通过学习相关课程,对“智能财税工具操作””财务数据可视化分析”等技能的掌握率有了大幅度提升,显著缩小了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的差距。
2. 构建“沉浸式、全流程”实训场景,提升实训效率。
在实训教学开展过程中,可以利用 AI 教学软件生成海量仿真业务,从而解决传统实训的“场景缺失”问题,例如,利用 AI 生成税务申报场景,在此场景下学生利用系统实操电子发票开具、智能报税、银行对账等高频工作;还可以通过模拟“增值税自动申报系统”,让学生能够直观理解AI 如何根据发票数据自动生成申报表并校验逻辑。
另外,还可以利用AI 设置例如发票验真失败、银行对账不平等“数据异常”“系统报错”的情境,可以要求学生结合AI 工具提示进行人工核查,培养“人机协作”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将 AI 技术引入实训平台后,可以大幅提升学生实训可接触业务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复杂技能的掌握速度。
3. 对标“人机协作”时代的岗位能力新要求,完善教学模式。
当前会计岗位已从“纯手工核算”转向“AI 工具操作 + 业务逻辑判断”的复合模式,企业要求会计人员具备“工具应用”与“智能决策支持”双重能力。例如,财务共享中心的会计岗需熟练操作RPA 机器人处理报销流程,并对机器人输出的异常数据(如重复报销预警)进行人工研判;税务会计需利用智能税务平台完成批量申报,并分析 AI 生成的“税收筹划建议”。
通过 AI 赋能的教学模式可以直接对标这些需求,例如通过 RPA 流程设计训练、财务数据清洗训练等,让学生掌握 AI 工具的基础操作;同时培养 AI 无法替代的逻辑分析、业务场景与财务规则的匹配判断等的核心能力。同时,我们要认识到,人工智能并不能替代会计人才,中职会计事务专业教学模式要培养既能驾驭 AI 工具、又能在人机协作中发挥不可替代价值的技能人才。
四、AI 赋能中职会计事务专业教学模式转型具体实施路径
1. 课程体系重构
首先,进行核心课程升级改革。例如在《基础会计》中融入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模拟,让学生掌握自动化会计核算操作;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增加财务大数据分析模块,培养数据解读与决策支持能力。
其次,新开特色课程,提升岗位匹配度。例如可以开设《智能财税工具应用》,加强财务共享平台等工具的实操训练;开设《会计数据可视化》,通过 Tableau、Python 等工具的学习,实现对学生财务数据图表化呈现的训练。
2. 教学环境智能化改造
首先,建设“智能财务实训中心”。包含财务机器人实训室,配置RPA 软件,模拟凭证处理、报表生成等重复性会计核算工作,提升学生对自动化工具的应用能力;虚拟商业环境实训室,开展全流程企业财务仿真场景,覆盖采购、销售、成本核算等业务,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真实财务工作流程。
其次,搭建 AI 教学平台。本平台课前通过智能分析前测数据,为学生推送微课、案例文档等的个性化预习学习包;课中实时收集答题数据并进行及时反馈,同时搭配虚拟助教解答共性问题;课后自动分析错题原因,推送针对性拓展训练和知识点巩固资料。
3. 教学方法创新
首先,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开展项目教学。以财务共享平台为载体,将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引入平台,设计“企业全周期账务处理”、“智能财税申报”等项目,让学生在实操中掌握AI 工具与会计业务的结合应用。
其次,开展“人机协同”实训。划分学生与 AI 的任务边界,AI 承担凭证复核、数据批量处理等重复性工作,学生负责异常业务审核及处理,培养人机协作思维。
4. 评价体系改革
首先,引入 AI 技能测评系统。通过此系统,可以对学生开展的例如原始凭证审核、纳税申报、财务软件操作等实操性任务进行自动化评分,从而提升评价的效率和客观性。
其次,探索构建三维评价模型。借助AI 分析各小组团队协作数据,包括线上讨论参与度、任务分配记录、团队默契度等,评估素养能力,结合理论考试与实操成绩,形成全面评价体系。
五、结语
本研究以中职会计事务专业为切入点,探索了 AI 技术对职业院校教学模式转型的思路与路径。从职业教育改革全局来看,AI 技术的深度应用绝非简单的教学工具升级,而是对“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的系统性重构。当 AI 能够精准对接“智能会计”岗位需求,将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真实业务转化为教学项目,职业院校才能真正实现从“知识传授”到“职业能力建构”的跨越。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2023). 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工作进展情况 [EB/OL].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2]. 财政部 .(2022). 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 (2021-2025)[EB/OL]. 中国电子政务网 .
[3]. 张伟锋 , 郭媛媛 . 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人力资源的影响分析 [J]. 山西青年 ,2018(18)
[4]. 张素芳 . 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与重构研究 [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23(20):224-225
本文系天津市 2024 年度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 首批天津市高端培育智库 ) 规划立项课题《数智赋能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以会计事务专业为例》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TJZJ2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