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读写
兰鹏春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引言
在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的当下,初中语文教学面临转型需求。传统教学偏重文字解读,难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智慧读写结合多模态教学,以多元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契合初中生认知特点。例如,通过音频朗诵感受诗歌韵律,借助视频还原历史场景,增强学习代入感。研究多模态语文教学,对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意义深远。
一、智慧读写与多模态语文教学的理论基础
1.1 智慧读写的内涵与特征
智慧读写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强调读写过程的智能化、个性化与交互性。它突破传统读写局限,借助智能设备和学习平台,实现读写资源的精准推送、学习过程的实时反馈以及师生间的高效互动。例如,通过阅读分析软件,可追踪学生阅读轨迹,生成个性化阅读报告,助力教师因材施教。其特征体现在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人机协同的学习模式以及注重思维培养的教学目标。在实际应用中,智能写作辅助工具能根据学生写作风格和薄弱环节,提供针对性的词汇推荐和语法纠错建议,帮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升写作能力,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与终身学习习惯。
1.2 多模态语文教学的理论依据
多模态语文教学基于认知语言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媒体学习理论。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对语言的理解依赖多种感官体验;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情境中主动构建知识;多媒体学习理论证实,多种模态信息的协同呈现,能有效提升学习效果。以朱自清《春》的教学为例,结合动态春景视频、鸟鸣音频与文字赏析,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帮助学生在丰富的感知中深入理解文本,构建对春天的独特认知。再如,在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通过播放老照片修复后的动态影像、还原旧时私塾的环境音效,配合教师对文本的深度解读,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内涵,强化学习效果。
1.3 智慧读写与多模态教学的融合逻辑
智慧读写与多模态教学在教学目标、技术应用和学习体验上高度契合。二者均致力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通过整合智能技术与多元模态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发布多模态学习任务,如观看名著改编动画后撰写观后感,学生通过平台提交图文并茂的作业,教师借助平台进行智能批改与针对性指导。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更促进了学生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授《西游记》相关内容时,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走进”取经场景,结合语音交互功能与虚拟角色对话,随后通过智慧写作平台完成读后感创作,系统自动分析文章结构与语言表达,教师再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个性化点评,实现教学环节的紧密衔接与高效推进。
二、智慧读写视域下多模态语文教学的实践路径
2.1 多模态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多模态语文教学资源开发需立足初中语文教材,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特点。以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为例,教师可收集济南冬季实景照片、城市宣传片,录制方言诵读音频,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课件,还能引入虚拟现实(VR)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济南的冬天。同时,整合网络优质资源,如“学习强国”平台的文化纪录片、学科网的互动课件等,构建系统化、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库。此外,鼓励师生共同创作资源,如学生录制课文朗读音频、制作主题手抄报,增强学生参与感,实现教学资源的动态更新与共享。
2.2 多模态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多模态教学能有效激活文本,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教学《皇帝的新装》时,先播放动画短片,呈现荒诞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兴趣;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通过语气变化感受人物性格;最后组织小组讨论,结合漫画形式的情节思维导图,分析故事寓意。对于古诗词教学,如八年级上册《黄鹤楼》,借助数字博物馆的 3D 建模技术,还原黄鹤楼历史风貌,结合古筝配乐朗诵,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与情感。此外,利用在线阅读平台的批注、投票等功能,开展互动式阅读,促进学生深度思考与交流。
2.3 多模态教学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多模态教学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提供了新视角与新方法。在命题作文教学中,以“难忘的旅行”为题,教师先展示旅行 Vlog、风景明信片等素材,激活学生记忆;再组织小组分享旅行故事,通过语音记录保存灵感;最后指导学生运用图文排版软件,将文字、照片、手绘插图结合,创作个性化作文集。对于应用文写作,如请假条教学,可模拟情境拍摄短视频,呈现错误与正确的请假条使用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写作规范。同时,利用智能写作辅助工具,如语法纠错软件、词汇推荐系统,帮助学生修改完善作文,还可通过班级博客开展线上互评,拓宽评价渠道,提升写作教学效果。
三、结论
智慧读写视域下多模态语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成效显著。从理论层面明确二者融合逻辑,实践中通过资源开发整合、阅读写作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多模态教学让晦涩的文言文学习变得生动,使写作教学更具针对性。未来,应持续探索多模态教学与智慧读写的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资源,推动初中语文教学向更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丽丹 . 基于多模态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堂实践与效果评估 [J]. 中学时代 ,2024,(24):4-6.[2] 刘燕萍. 高中文言文多模态教学研究[D]. 闽南师范大学,2024.[3] 曹升 .“看”教材中的多模态语篇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运用 [J]. 校园英语 ,2023,(28):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