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村初中生人际交往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研究

作者

孙红

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南杂木镇中学 113217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然而,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家庭环境复杂等因素,农村初中生在人际交往中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困难,容易出现心理危机。这些心理危机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可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1 农村初中生人际交往心理危机干预的意义

农村初中生人际交往心理危机干预具有不可忽视且深远的意义。于学生个体而言,这是助力其健康成长的关键。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心理健康的基石。有效的干预能帮助他们克服社交恐惧、自卑等心理障碍,学会正确表达自我、理解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提升自信心与自我认同感,塑造积极乐观的人格。同时,还能增强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在面对人际冲突时,能以理性、平和的方式应对,避免因情绪问题引发更严重的心理危机,为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2 农村初中生人际交往心理危机的成因

2.1 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农村家庭环境对初中生人际交往心理危机的形成有着深远影响。一方面,农村地区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儿童现象普遍。这些孩子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情感上的陪伴与支持。例如,小李是一名农村留守初中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只能回家一两次。在遇到人际交往难题,如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他无人倾诉,内心的委屈和困惑不断积累,逐渐变得孤僻、内向,害怕与他人交往,担心再次受到伤害。另一方面,部分农村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缺乏科学的育儿理念。

2.2 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是农村初中生学习和社交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方面的问题也容易导致他们出现人际交往心理危机。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匮乏。许多农村学校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缺乏相关的课程和教材。学生无法系统地学习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

2.3 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环境对农村初中生的人际交往心理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农村地区相对封闭,信息流通不畅,学生的视野相对狭窄。他们接触到的社交场景和人际交往模式比较单一,缺乏与不同人群交往的经验。例如,农村学生大多生活在村庄或小镇,平时接触的主要是家人、邻居和同学,很少有机会参加大型的社交活动。当他们进入更广阔的社会环境,如升入高中或大学后,面对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同学,就会感到不适应,不知道如何与他们交流和相处,从而产生人际交往心理危机。另一方面,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如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也会对农村初中生产生负面影响。

3 农村初中生人际交往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3.1 强化家庭支持与引导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港湾,强化家庭在农村初中生人际交往心理危机干预中的支持与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家长应主动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每天抽出固定时间倾听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琐事、人际交往中的困惑与烦恼。例如,家长可以在晚餐后与孩子围坐一起,营造轻松的氛围,鼓励孩子分享当天与同学、老师相处的点滴。当孩子倾诉时,家长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打断、不批评,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展示良好的人际交往方式,如与邻居友好相处、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等,为孩子树立榜样。

3.2 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学校是农村初中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干预人际交往心理危机的关键。学校应开设专门的人际交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人际交往技巧、情绪管理、冲突解决等内容纳入教学大纲。

3.3 营造积极的班级社交氛围

班级是农村初中生人际交往的重要环境,营造积极的班级社交氛围有助于缓解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危机。班主任要发挥引导作用,组织各种班级活动,如主题班会、小组合作学习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4 整合社会资源开展辅助干预

社会资源在农村初中生人际交往心理危机干预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等应共同参与,为农村初中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例如,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为学校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设备和资料。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项目,组织志愿者定期到农村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和人际交往培训活动。企业可以赞助学校举办各类文体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结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农村初中生人际交往心理危机的表现、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四个层面的干预策略。通过实施这些干预策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初中生的人际交往心理危机,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然而,农村初中生人际交往心理危机干预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初中生发展资源对感知压力与社会适应的影响:校本心理课程研发 .阿茹汗. 华东师范大学,2023

[2] 家庭功能、反刍思维和初中生抑郁的关系及干预研究. 张晓菲. 青海师范大学 ,2024

本文系 2023 ∽ 2025 年辽宁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农村初中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LZX202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