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在乡镇中学德育中的渗透应用:价值、路径与案例研究
吴连香
龙川县紫市中学 517379
乡镇中学是基础教育中的重点阵地,德育成效与乡村青少年价值塑造有着直接影响。而实际情况是偏远地区德育资源的不均衡配置和教育手段的陈旧存在已久,造成了一些学生道德认知的模糊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淡薄。信息科技跨界融合给乡镇德育带来了开创性的力量—从虚拟仿真技术对红色历史场景的还原到大数据分析对德育需求的准确定位,技术赋能正在重构德育生态。文章着眼于信息科技对乡镇中学德育的渗透运用,对其价值内涵,实施路径和实践案例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教育公平语境下德育创新提供可资借鉴的解决方案。
一、信息科技在乡镇中学德育中的渗透价值
(一)拓展德育资源,打破地域限制
乡镇中学受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德育资源较为缺乏。而信息科技渗透则能够突破这一窘境,借助互联网,乡镇学生能够触摸到大量高质量的德育资源。比如在慕课平台的帮助下学生可以在网上学习国内著名的德育课程;通过看纪录片和时政新闻等方式来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和道德故事以开阔眼界【1】。
(二)创新德育方式,提升教育实效
传统的德育方式主要是说教,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信息科技则可以为德育提供多样化的途径。例如,以短视频和动画的方式展现德育内容,把抽象的道德观念变成生动风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社交平台进行主题讨论和案例分享等线上德育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另外,大数据技术可以分析学生的行为与思想动态,有利于教师更加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德育需求并因材施教。这一创新德育方式可以使德育更加贴近生活,切实增强乡镇中学德育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信息科技在乡镇中学德育中的渗透路径
(一)构建数字化德育资源共享平台,打通优质资源下沉“最后一公里”
以互联网为基础构建乡镇中学独家德育资源共享平台实质上就是借助数字技术来消除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隔阂。乡镇地区受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因素制约,传统德育资源较为缺乏,互联网开放性,包容性等特点突破了这种窘境。通过融合国内外优质德育课程,红色教育资源和文化纪录片数字化内容建设一个覆盖多个领域和形态的资源库。同时在资源分类索引,智能推荐系统等辅助下,可以准确匹配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有效流转德育资源【2】。
某乡中学响应教育信息化的号召,结合本地教育部门和互联网企业共同研发了“德育云平台等”, 为期 6 个月。在平台的初始建设阶段,项目团队对师生的需求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依据教育部的德育大纲,精心设计了如“经典诵读”、“红色故事汇等”、“法治讲堂”和“乡土文化”等多个具有特色的板块。在资源引进上,既联合著名教育机构引进名校名师德育课程,又运用互联网爬虫技术对优质网络资源进行甄别,并通过严格把关整合到平台中。该平台的推出使学生可以利用校内的电子阅览室和个人智能设备实现业余时间的自由点播;教师利用各种平台进行集体备课活动,将“红色故事汇等”里的经典案例整合到课堂教学中,以一种生动活泼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经过一年的运营,该学校的学生对于德育课程的满意程度增加了 40% ,德育资源的短缺状况也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二)创新智慧化德育教学方法体系,激活学生自主成长“内生动力源”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合运用,给乡镇中学德育带来精准化途径。通过部署在校园的智能终端(比如考勤系统,图书借阅记录,课堂互动平板),多维度收集学生行为数据,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学生学习习惯、社交模式与价值倾向,构建动态德育画像。该数据驱动德育模式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和道德认知偏差并为教师干预提供依据。混合式教学模式则通过“线上的资源学习加上线下的情境研讨”的有机结合,利用短视频、互动游戏等轻量化数字载体,把抽象的道德规范变成具象化生活场景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并激发积极的参与意
某城市乡镇中学结合科技企业研发了“AI 的德育助手”系统并布放了智能手环和教室行为采集设备,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动记录同学们的课堂参与度,课外活动表现,校园消费行为数据。系统每月生成个性化成长报告,包含“诚信指数”“团队协作能力强”等12 项德育指标评估。同时,学校开发“道德闯关”互动游戏,将《中学生守则》转化为 100 个情境任务,如“面对学生作弊的行为应该怎样应对”“发现公共设施受损如何处理”等。学生在手机 APP上执行任务时,系统会依据选项进行道德判断解析。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教师设计了具有差异性的主题班会,例如为“责任意识薄弱”的群体组织“校园的小主人”实践活动。经过一个学期的项目实施,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的比率从32% 增加到了 78% ,同时校园内的违纪事件也减少了 45% 。
结语
信息科技在乡镇中学德育渗透绝不是单纯的技术叠加,它是由资源供给向教学模式的系统性转变。数字化平台突破优质德育资源地域封锁和智慧化教学方法活化学生道德主体意识,两者共同建构“资源均衡- 方法创新- 效果提升”良性循环。伴随着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乡镇中学德育也会逐渐由“被动灌输”向“主动建构”过渡。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和教育深度融合、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价值内化、使信息科技成为乡镇德育优质开展的真正核心动力、构筑乡村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道德基石。
参考文献:
[1] 程 林 玲 . 德 育 在 初 中 信 息 科 技 课 堂 中 的 融 入 路 径 [J]. 智力 ,2024,(17):179-182.
[2] 蒋 倩 . 初 中 信 息 科 技 课 堂 德 育 策 略 探 析 [J]. 中 学 教 学 参考 ,2024,(15):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