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作者

吴昭禹

云大附中星耀学校(小学部)  650000

引言

审美能力是指人感受、鉴赏、评价和创造美的能力。在当今社会,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承担着传授语言知识的任务,还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资源,如优美的文学作品、生动的语言形式、多彩的文化内涵等。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让学生在感受语言之美的同时,提升他们的情感体验、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和精神的成长。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审美能力培养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加以改进。

1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意义深远且不可或缺。审美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它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等紧密相连。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通过欣赏优美的文学作品,能丰富内心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敏锐感知,进而在情感上得到滋养与升华。同时,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情节,能锻炼逻辑思维与判断能力,促进认知发展。

2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审美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审美教育意识淡薄,教学目标偏离审美导向

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对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知,导致审美教育意识严重淡薄。他们往往将语文教学的重点单纯地放在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上,如过分强调字词的书写、语法的讲解以及阅读技巧和写作方法的机械训练,而忽视了语文学科本身所蕴含的丰富审美教育资源。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这些教师没有将审美能力的培养纳入其中,或者只是将其作为次要目标一笔带过。

2.2 教学方法陈旧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审美兴趣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的问题,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许多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地讲解知识,学生则被动地听讲和记录。这种教学方法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难以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例如,在讲解文学作品时,教师往往只是逐字逐句地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死记硬背文学常识和写作技巧,而没有引导学生去自主阅读、思考和感悟。

2.3 审美评价体系缺失,无法准确评估学生审美水平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反馈教学效果,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评价体系严重缺失,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技能水平,如考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等,而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主要以量化评价为主,缺乏质性评价。例如,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只注重字数的多少、语句的通顺程度和结构的合理性,而没有关注学生作文中所体现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3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3.1 深度挖掘教材美育资源,构建审美教学内容体系

小学语文教材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审美宝库,教师需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其中自然、人文、艺术等多方面的美育元素。在自然美方面,教材里诸多描写山川河流、四季更迭的课文,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感受西沙群岛五彩斑斓的海水、形态各异的珊瑚与成群结队的鱼儿,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人文美上,《司马光》等课文展现了古人的智慧与品德,教师可借此培养学生善良、勇敢、机智等美好品质。

3.2 创新多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审美情感体验

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审美能力培养的需求,教师应积极创新多元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能营造逼真的教学情境,如教学《草原》时,通过播放草原风光视频、播放悠扬的马头琴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广袤的草原,感受草原的辽阔与牧民的热情,从而激发审美情感。角色扮演法可让学生深入角色内心,如学习《陶罐和铁罐》时,学生分别扮演陶罐和铁罐,通过对话和表演,体会两者不同的性格特点,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审美体验。

3.3 开展丰富审美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推荐适合小学生的经典文学作品,如《安徒生童话》《小王子》等,并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分享书中的精彩情节和独特见解,拓宽审美视野。举办写作比赛,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美的感悟,如以“美丽的校园”为题进行创作,让学生在写作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校园的美。

3.4 提升教师审美素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教师是学生审美教育的引导者,其审美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效果。教师要加强审美理论学习,阅读美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书籍和期刊,如《美学原理》《中国文学史》等,不断丰富自己的审美理论知识。提高艺术鉴赏能力,积极参加各类艺术展览、音乐会、戏剧演出等活动,拓宽艺术视野,提升对不同艺术形式的鉴赏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多样化审美活动,提升自身审美素养,将审美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有效的审美教育,让学生在感受语言之美的同时,提升审美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进一步完善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和方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古诗教学中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策略——以《山居秋暝》教学为例 [J]. 张慧 . 语文教学通讯·D 刊 ( 学术刊 ),2024(08)

[2] 审美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培养路径 [J]. 刘相美 . 甘肃教育研究 ,20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