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成绩的教学策略研究
陈曦 万军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新哨中学
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由于受到母语负迁移、文化背景差异、语言环境缺失以及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整体学习成效亟待提高。仁爱版英语教材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广泛采用的教材,其内容编排和教学设计需要配合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更加契合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特点。本文以仁爱版教材为依托,重点探讨一系列针对性教学策略及其应用路径。
一、创设情境,促进语言理解与内化
情境化教学策略着重将语言知识置于真实或模拟的情境里,协助学生建立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联。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而言,脱离语境的语言学习往往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和维持学习动机。该策略通过视觉、听觉等多模态输入,降低语言抽象度,促进知识内化。
为帮助学生理解现在完成时表示经历的功能,教师可结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Unit 9“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的相关话题,创设“班级旅行经历调查”情境。教师可准备涵盖全国各地特色景点的图片或短视频素材,特别纳入如西双版纳、九寨沟、布达拉宫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典型景观,引导学生运用“Have you ever been to...?”进行小组调查,并使用“Yes, I have.”/“No, I haven't.”作答。在这一真实语境中,语法结构成为完成交际任务的必要工具,学生为询问和分享旅行经历,主动使用目标语言,从而在语用中理解其表意功能。该策略通过情境的代入感与趣味性,有效减轻单纯语法讲解的枯燥感,尤其有助于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参与意愿与表达自信。
情境化教学借助真实语境与多模态资源,把语法学习转变为有价值的交际活动,切实增强了语言教学的效率与吸引力。尤其对少数民族学生而言,这种策略不仅降低了语言认知负荷,更增强了文化认同与表达动机,实现了从“学语言”到“用语言”的自然过渡,充分体现了“形式服务于功能”的语言教学理念。
二、设计任务,驱动语言运用与探究
任务型语言教学策略主张以完成具体的、有实际意义的任务为学习驱动力,让学生在“用”中学。该策略着重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与工具属性,契合少数民族学生倾向合作及实践操作的学习特性。任务过程涵盖了语言的理解、操练、输出和反馈,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为帮助学生掌握一般过去时被动语态的表达功能,教师可结合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Unit 6“When was it invented?”的主题,设计一个“家乡的发明与创造”推介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项本民族或本地区的传统技艺或特色产品(如壮锦、藏毯、蒙古马鞍等),通过合作搜集资料、整理信息,最终用英语进行创意展示。在描述物品的制作工艺、历史渊源及其特点时,学生需自然运用“was/wereinvented/made/used by...”等被动语态结构来完成表达。该任务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至意义的传递上,而后在教师点拨下关注语言形式的准确性,从而在真实语境中实现语言运用能力与语法准确性的协同发展,尤其有助于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参与感与文化认同。
任务型教学把语言学习嵌入真实文化项目里,让学生在协作和实操里掌握语言的形式与功能,特别有助于唤起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文化自豪感。
三、融入文化,增强认同与学习动机
文化融合教学策略指将学生的母语文化背景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有机融入目标语教学中。对少数民族学生而言,在英语课堂上看到自己文化的影子,能极大增强其身份认同感、学习归属感和内在动机。该策略将文化内容作为语言学习的载体和催化剂,使学习过程更具人文性和亲和力。
在《提升初中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成绩的教学策略研究》一文中,该策略的灵活性同样适用于核心语法教学。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 Unit 4“Natural disasters”或类似涉及复杂描述的单元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that/which/who 等定语从句,描绘本民族的传统节日、服饰或重要人物,如:“The Water-Splashing Festival, which is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for the Dai people, usually takes place in April.”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入,使抽象的语法规则变得具体而生动。学生在用英语描述和展示自身文化的过程中,不仅扎实地掌握了语言知识,更在此过程中树立了文化自信,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积极转变,这正是提升其学业成绩的内在动力与深层保障。
文化融合策略将语言学习与民族文化传承有效整合,切实增强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自信程度,让英语课堂成为推动文化理解与自我展现的关键阵地。
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成绩,关键在于采用适合其认知特点和文化背景的教学策略。本文所探讨的情境化教学、任务型教学和文化融合教学等策略,共同构成了一个相互支撑的教学策略体系。情境化教学为语言输入和理解提供支架;任务型教学为语言输出和运用创造机会;文化融合教学则为整个学习过程注入持续的内在动力。教师应以仁爱版教材为基本框架,灵活运用并创新这些策略,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文化背景深度融合,才能真正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实效,为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开辟更为广阔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王忠书 . 借助在线学习平台训练少数民族地区初中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策略 [J]. 中学生英语 ,2023,(06):75-76.
[2] 汪月琴 . 少数民地区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探究 [J]. 读写算 ,2020,(27):141-142.
[3] 龚旬 , 向灿 . 云南彝族地区初中生英语学习策略与英语成绩相关关系研究 [J]. 风景名胜 ,2019,(08):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