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立德树人导向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探究

作者

赵瑞娟

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第三民族中学 云南德宏 678600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期,道德与法治课程承担着重要育人使命。随着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深入,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践行立德树人理念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实效性,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围绕立德树人导向,通过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现状,探讨策略构建与实践路径,希望能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一、立德树人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现状分析

部分学校对立德树人内涵理解不够深入,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现象,德育工作未能真正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教师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部分教师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专业素养不足,缺乏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把握,德育能力有待提升德育评价体系不健全,过分注重知识考核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导致德育成效难以量化,家校社协同机制不完善,德育合力未能充分形成。

在信息时代多元文化冲击下学生价值观易受网络负面信息影响,道德判断能力与法治意识培养面临新挑战,部分地区存在德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城乡差距明显。德育工作缺乏系统规划活动流于形式难以产生深远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教师须回归立德树人根本理念,从实际出发,构建科学有效德育体系。

二、立德树人导向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策略构建

教师应当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德育为先思想,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优化课程体系时需完善国家课程实施强化道德与法治学科主阵地作用,开发校本课程结合学校特色与学生需求,设计符合实际德育内容。教学方法创新方面推行情境教学、案例教学、体验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模式,注重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内在道德情感。深化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专题培训、教研活动、名师引领等方式提升教师德育实践能力,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机制,注重学生道德实践表现与内在品质养成。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建立家长学校、开展社区实践形成育人合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德育载体,拓展德育空间,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培育优良校园文化发挥环境育人功能营造浓厚德育氛围,强化典型示范引领,通过榜样力量感染学生引导形成道德认同。

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自己为例,教师应当实施立体化德育策略。课前准备环节,引导学生收集自我认知相关资料,包括古今中外名人自我认知故事、科学研究成果等,培养信息获取能力。课堂教学中设计我眼中我自己与他人眼中我对比活动,通过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认识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差异,体会客观认识自我重要性。设置情境模拟案例,如面对考试失败、遇到挫折困难等典型场景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认知方式产生结果差异,培养积极心态,组织我擅长什么才艺展示活动,让每位学生发现自身优势增强自信心。课后延伸阶段布置我成长日记实践任务,记录每周进步与不足形成持续自我反思习惯,引入家长参与环节设计父母眼中我变化家校互动作业,多维度认识自我。邀请心理健康专家开展讲座科学引导青春期学生正确看待自我,培养健全人格。

三、立德树人目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实践路径

课堂教学创新路径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教材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设计富有启发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辩论讨论等互动教学形式来增强教学吸引力。实践活动拓展路径强调组织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感悟道德法治内涵,开展主题班会、道德讲堂、法治知识竞赛等活动丰富德育形式。环境文化营造路径注重精心布置校园环境,设立道德法治文化长廊,创设良好育人氛围利用校园媒介传播正能量,信息技术融合路径鼓励开发微课、慕课等数字资源建设虚拟德育课堂,利用学校网络平台拓展德育空间。家校社协同路径倡导邀请家长参与德育活动设计与实施,定期开展家长培训讲座联合社区资源开展实践体验,榜样示范引领路径强调选树学生身边榜样,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邀请道德模范、法治工作者进校园,讲述感人事迹,评价机制创新路径建议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包括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形式注重过程记录,建立德育成长档案全面评价学生德育发展状况。

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增强安全意识为例展开实践路径探索,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创设身边安全隐患调查导入,引发学生思考生活中各类安全问题。组织安全风险地图绘制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标注校园、家庭、社区潜在风险点培养风险识别能力,设计情境模拟演练如火灾逃生、地震避险、防范校园欺凌等场景通过角色扮演方式掌握应急处置技能。引入真实案例分析邀请消防、交通、网络安全专业人士现场指导,增强教学权威性与说服力,课外实践环节组织参观安全教育基地,现场体验各类安全设施使用方法。开展安全知识进社区宣传活动,让学生转变角色成为安全宣讲员,在教学相长中深化认知,建立安全观察员制度轮流担任校园安全巡查员,发现并记录潜在风险。家校协同方面设计家庭安全隐患排查表,指导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家庭安全检查,提升全家安全意识,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建立班级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发布安全提示分享防范经验,评价体系构建上将安全意识与行为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通过安全行为积分卡量化评估学生安全素养提升情况。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文章基于立德树人理念,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工作进行系统探究,当前德育工作存在理念落实不到位、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通过构建包括理念更新、课程优化、方法创新以及评价改革等策略体系,实施课堂创新、实践拓展、环境营造等路径能有效提升德育实效性。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全过程,注重知行合一能促进学生道德认知、情感、行为协调发展。未来德育工作应进一步加强理论探究与实践探索,构建更加科学完善德育体系,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铁琪.德育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5,(10):157-159.

[2] 贺洁凤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德育教学的实施策略 [J]. 学苑教育 ,2025,(04):19-21.

[3] 黄珲 . 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研究 [J]. 吉林教育 ,2023,(3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