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之策略探讨

作者

方小荣

重庆市云阳县养鹿镇养鹿小学 重庆云阳 404512

从过去到现在,五千年积攒下来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薪火相传的传统文化,没有泯灭在历史长河中,是因为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核心民族素养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同样也是人类文明思想的重要宝库。加强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就成为了延续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措施,教育和传承必须要从孩子小时抓起,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制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从幼儿园至小学正规教育的过渡阶段,在该时间段内让幼儿接触传统文化的滋养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与行为习惯,在学龄前期这一时间段内所形成的幼儿品质,对幼儿成长路上的发展影响颇大,因此,加强在学前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一、在学前教育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

学前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龄前的儿童仿若一张白纸,处于何种环境就会绘出何种景象。所以在学前教育里,一定要强化人文素养的培育,以此助力幼儿身心健康地成长。而人文素养教育的核心要点在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因而在学前教育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既关乎亿万幼儿的精神成长,也关联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走向。 与此同时,中华传统文化具备出色的教育价值,教师能够借助传统文化里的故事和人物,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在正确思想观念的作用下,能够为幼儿赋予正确的是非辨别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等,以此协助儿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然而当下在传统教育思维的作用下,考试成绩成了评判学生发展水平的重要参照,所以无论何时,教师都将幼儿的学习成绩当作重点教育内容,这不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需求。因此需要凭借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在保证幼儿学习质量的同时,推动幼儿全面发展。

二、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有效措施

1、为幼儿选择符合幼儿学习特征的文化内容

幼儿年龄较小,爱玩好动,自我学习的能力相对较弱,因而并非所有的传统文化幼儿都能全方位接受。教师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之前,需要熟知幼儿的学习特点,能够为幼儿选取契合其特性的文化内容用于教育。在幼儿的学习进程中,幼儿的学习思维主要是直观思维为主,所以讲故事、做游戏、唱歌跳舞等,是学龄前幼儿最为喜爱的中华文化传承形式,教师应当秉持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涉及上述幼儿活动时将传统文化融入进去。例如,中华传统文化与文化故事联系紧密,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可以采用故事讲解的形式来组织教育活动。拿中华文化中的“24 孝”来说,教师能够将这些故事改编得适合幼儿学前年龄段的理解。

同时要注意,仅仅让幼儿听故事讲解,很难激起幼儿的情感认同,这时就需要强化幼儿的自主体验,以‘卧冰求鲤’的故事为例。为了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到冰面的寒冷,教师在讲解这个故事时,可以提前在冰箱里冻好冰块,幼儿听故事的时候把冰块分发给他们,让其握在手中,感受冰的温度。如此一来,能够让幼儿更直观地体会故事中主人公想要获得鲤鱼的艰难。随后向幼儿提出生活化的问题:“小朋友们,在生活里妈妈为自己做了哪些事,而自己又为妈妈做了哪些事?”通过这类问题激发幼儿的生活记忆,接着幼儿很快就会意识到自己在生活中没有展现出对妈妈的爱,此时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回家后切实为自己的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既让幼儿知晓了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又让幼儿明白了孝顺这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2、加强体验式教育,丰富幼儿情感

幼儿的思维认识以及想象能力尚不够充实,因此在幼儿教育里,得促使幼儿从心理层面去认识和接纳事物。而传统文化作为相对抽象的理念性教育,若要让幼儿完全理解,就得让幼儿投身于传统文化的体验活动当中。这时幼儿教师能够为幼儿规划一些具体的情境,让幼儿展开角色扮演,于具体的情境里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吸引力和存在价值。 比方说,在有关言行举止的礼仪教育活动里,可以为幼儿设定家里来客人的情景活动。把幼儿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每名幼儿都要依次充当客人和孩子。孩子作为家里的主人,在客人到来时要打招呼、拿水果、倒茶水等等。还能够为幼儿设计聚餐的情景,在聚餐时需要让长辈坐在上位,等所有长辈入座了,自己方能入座。并且在吃饭过程中,倘若嘴里有食物,应当避免讲话,切实引导幼儿形成“食不言”的良好生活习惯。

3、建立家园合作的教育模式

在幼儿的成长历程中,父母乃是幼儿的首位老师,而且孩子平日里和家长相处的时间更为长久。故而,让幼儿家长充当中华传统文化的施教者,能够切实增强教育的成效。在平常生活里,家长通过自身的言语和行为进行示范教导,其效果远超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这时,幼儿教师应当强化与幼儿家长的沟通交流,促使家长明晰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时常共享教育观念,为幼儿家长提供更具专业化的教育方法。同时,也能够策划以传统文化作为根基的亲子活动,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当中,为其营造优良的文化氛围。这不但有益于幼儿的心灵发育,也有助于幼儿家庭的和谐美满。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学前教育中传统文化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因素,在学前阶段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未来的发展建立良好基础,增强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真正为祖国培养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静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之策略探究 [J]. 新课程 ,2021(52):203.

[2] 王昌珺 , 叶莹洁 , 陈诗瑶 , 等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过程中的家庭认知偏差 [J]. 教育观察 ,2021(28):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