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王程程

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济东小学 山东 济宁

一、核心素养与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在关联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于小学音乐学科而言,其核心素养主要涵盖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等维度,这与小学音乐教学的本质目标高度契合。

审美感知是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基础,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聆听、观察等方式,感受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音色等要素,形成对音乐美的初步认知。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如欢快的儿歌、优美的民族音乐等,帮助学生积累审美经验,提升对音乐的敏感度。

艺术表现是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强调学生运用歌唱、演奏、律动等方式,表达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小学阶段是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课堂上的演唱练习、乐器演奏实践等活动,能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掌握音乐技能,增强音乐表达的自信心。

文化理解则聚焦于让学生了解音乐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包括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音乐特色,以及音乐与社会生活、历史背景的联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文化元素,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其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认同,进而提升文化素养。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音乐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聚焦核心素养培育

教师应依据新课改对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明确、具体且兼顾知识、技能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在目标设定中,既要包含音乐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更要突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教授《茉莉花》这首歌曲时,首先学生能够准确演唱《茉莉花》,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了解简单的民族乐器在歌曲伴奏中的作用。然后通过聆听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如江苏民歌版、合唱版),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优美、清新的旋律特点,体会音乐所营造的意境之美。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歌唱、舞蹈、乐器伴奏等多种方式,表现《茉莉花》的情感内涵,提升音乐表达能力。最后向学生介绍《茉莉花》作为中国经典民歌的历史背景,以及它在国内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通过这样的教学目标设定,能让教学活动更具方向性,确保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趣味性与互动性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1 情境教学法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例如,在教学《森林狂想曲》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森林的图片、视频,搭配鸟鸣、溪流等自然音效,营造出 “走进森林” 的情境。然后播放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中不同乐器所表现的动物形象(如小提琴表现的小鸟、大提琴表现的大象),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内容,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2 合作探究法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探究音乐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民族音乐单元时,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民族(如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让小组成员共同搜集该民族的音乐作品、文化背景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各小组进行展示交流,分享自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如演唱民族歌曲、介绍民族乐器、演示民族舞蹈动作等。通过合作探究,不仅能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族音乐文化,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游戏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的特点,将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融入游戏中。例如,在认识音符的教学中,设计 “音符找朋友” 的游戏:将不同音符(如 do、re、mi)制作成卡片,分给学生,教师播放对应的音高,持有相应音符卡片的学生站起来,找到与自己音高相邻的 “朋友”,组成音阶。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音符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丰富教学内容,加强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1 挖掘生活中的音乐素材

音乐源于生活,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音乐元素,将生活中的音乐素材引入课堂。例如,在教学 “节奏” 这一知识点时,带领学生聆听生活中的声音,如钟表的滴答声、雨滴的落下声、汽车的鸣笛声等,让学生感受不同声音的节奏特点,然后引导学生用拍手、跺脚等方式模仿这些节奏,再将这些节奏组合成简单的节奏型,创作属于自己的 “生活节奏曲”。这样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能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其对音乐的热爱。

2 加强学科融合教学

打破学科界限,将音乐与语文、美术、历史等学科有机结合,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学习古诗《静夜思》后,音乐教师可以选取根据《静夜思》创作的歌曲,让学生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情感内涵,实现语文与音乐的融合;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根据音乐作品的旋律、情感,绘制出自己心中的画面,如聆听《蓝色多瑙河》时,画出多瑙河的美丽景色,将音乐的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艺术,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在历史教学中,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音乐在历史发展中的变化,以及音乐与社会历史事件的关联,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结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是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深刻认识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完善评价体系等策略,优化音乐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不仅能掌握知识与技能,更能提升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许学英 . 新课标视野下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研究 [J]. 考试周刊 ,2024, (33): 150-154.

[2] 刘云.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创新路径研究 [J]. 考试周刊,2024, (32): 163-166.

[3] 邱伟. 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跨学科融合教学探索 [J]. 学苑教育,2025, (06): 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