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从数字场景到文化浸润: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意蕴与实践路径

作者

闫宇菲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 O 八学校 130062

引言: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承担着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的重任。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场景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新常态。如何在数字场景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意蕴

(1)提升文化素养: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提升其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古诗词、成语故事、传统节日等内容,学生能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形成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识。

(2)增强文化认同感: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具有民族情怀和时代精神的合格公民。

(3)促进文化传承: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需要代代相传。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传承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二、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挑战

(1)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单一:当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传统文化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如讲授法、背诵法等,导致教学内容与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2)数字场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不足:尽管数字场景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授传统文化知识时,仍然面临着融合不足的挑战。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技术,而忽略了深入挖掘和传递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其所承载的价值,这种做法往往导致了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3)学生参与度不高:在传统文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显著的问题,那就是学生们的参与度普遍偏低。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侧重于知识的单向传授和灌输,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个性差异。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和消极态度。由于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许多学生难以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这不仅影响了他们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也限制了他们在文化传承方面的潜力发挥。

三、基于数字场景的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路径

(1)创新教学内容与形式: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们应当致力于创新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与形式。例如,可以将古诗词、成语故事等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让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教师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如投影、音频和视频资料,来呈现传统文化的图像、音频和视频资料,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都能获得更加丰富和直观的学习体验。

(2)深化数字场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在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时,教师应注重深化数字场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可以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前沿技术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传统文化的场景和氛围。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传统文化教学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和资源。这种融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化知识。通过数字化的手段,传统文化得以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记忆效果。同时,这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平台,使其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3)提高学生参与度: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应当特别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活动等,可以有效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此外,教师还可以精心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和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从而使得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也更加愿意投入到学习中。

四、案例融入理论

以古诗词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场景模拟古诗词中的意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古诗词的韵味和内涵。例如,在教授李白的《静夜思》时,教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精心构建一个模拟环境,其中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夜晚氛围。通过这样的技术手段,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人的情感世界之中,能够更加直观地体验到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运用的艺术手法,比如通过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月光和思乡之情,从而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这种将具体案例融入理论的教学方式,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享受学习乐趣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吸收和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五、结论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是传承民族文化、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数字场景下,教师应创新教学内容与形式、深化数字场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提高学生参与度等方面下功夫,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融入。通过案例分析与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式,本文提出了基于数字场景的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路径,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教学策略和实践指导。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将更加深入和广泛,为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蔡雅冰 .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融入研究[N]. 大河美术报 ,2025-05-16(015).

[2] 谢娟娟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路径 [J]. 吉林教育 ,2025,(13):54-56.

[3] 刘哲 . 小学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路径 [J]. 作家天地 ,2025,(11):15-17.

[4] 李丽萍 .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 [J]. 中华活页文选( 教师版 ),2025,(06):64-66.

[5] 韩富星 .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为例 [J]. 新智慧 ,2025,(08):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