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业建筑智能化设计在提高生产效率中的应用

作者

龚杰

华越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浙江省宁波市 315000

引言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工业生产正经历着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自动化的深刻变革。工业建筑作为工业生产活动的物质载体,其设计理念和功能特性直接影响着生产效率和企业竞争力。传统工业建筑设计侧重于满足基本生产功能,在应对现代工业生产中日益复杂的流程、多样化的需求以及对高效管理的追求时,逐渐显现出不足。研究工业建筑智能化设计在提高生产效率中的应用,有助于推动工业建筑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促进工业生产的高质量发展,对提升工业企业整体效益和行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工业建筑设计在生产效率提升中的局限性

(一)空间布局灵活性不足

传统工业建筑设计往往基于固定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空间布局规划,各功能区域划分明确且相对固定。然而,现代工业生产需求变化频繁,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生产工艺也不断调整。这种固定的空间布局难以适应生产流程的动态变化,当生产任务或工艺发生改变时,重新调整空间布局不仅成本高昂,还会导致生产中断,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例如,生产线的改造可能需要重新规划设备摆放、物流通道等,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无法及时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

(二)设备与系统协同性差

在传统工业建筑中,各类生产设备、建筑设施以及管理系统相互独立,缺乏有效的信息交互和协同机制。设备之间无法实现实时数据共享和联动控制,导致生产过程中各环节衔接不顺畅,容易出现设备闲置、等待或过度运行等情况。例如,生产设备与仓储系统之间信息不通畅,可能造成物料供应不及时或库存积压;建筑的暖通、照明等设施不能根据生产活动的实际需求自动调节,造成能源浪费的同时,也无法为生产活动提供最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管理与监控效率低下

传统工业建筑的生产管理和监控主要依赖人工操作和简单的仪表监测。管理人员需要通过现场巡查、人工记录等方式获取生产信息,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信息滞后、不准确的问题。对于大型工业建筑或复杂的生产系统,人工管理难以全面、及时地掌握生产动态,无法快速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同时,传统的监控手段无法对生产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难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准调控和优化,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持续提升。

二、工业建筑智能化设计的优势与功能特性

(一)智能感知与数据采集

工业建筑智能化设计通过部署大量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实现对建筑内部环境参数、设备运行状态、生产流程数据等多维度信息的实时感知和自动采集。这些传感器分布在建筑的各个角落和生产设备的关键部位,能够持续、准确地获取数据,并将其传输至中央控制系统。通过智能感知与数据采集,工业建筑能够实时掌握自身运行状态和生产活动情况,为后续的智能决策和优化控制提供丰富、准确的数据基础。

(二)自动化控制与联动响应

基于智能感知获取的数据,工业建筑智能化设计构建了自动化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预设规则和算法,自动对建筑内的各类设备和设施进行控制。例如,当室内温度超过设定阈值时,空调系统自动启动并调节制冷量;当生产设备出现异常运行参数时,系统自动发出警报并采取停机保护措施。同时,智能化设计实现了不同设备和系统之间的联动响应,各子系统不再孤立运行,而是相互配合、协同工作。如生产设备启动时,相关的照明、通风、物料输送系统自动开启并调整至合适状态,确保生产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三)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

工业建筑智能化设计借助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对采集到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和算法,系统能够发现生产过程中的潜在规律和问题,预测设备故障、生产瓶颈等情况的发生。同时,智能化系统还能根据分析结果为管理人员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如优化生产计划、调整设备运行参数、合理分配资源等。

三、工业建筑智能化设计在提高生产效率中的应用与实现策略

(一)智能化空间布局优化

工业建筑智能化设计打破了传统固定空间布局的局限,采用模块化、柔性化的设计理念。通过智能化的可移动隔断、智能仓储货架等设施,实现空间的灵活划分和快速调整。利用智能控制系统,根据生产任务和工艺的变化,自动规划设备布局和物流通道,使建筑空间能够快速适应不同的生产需求。例如,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下,智能化空间布局可以迅速调整生产线配置,实现不同产品的快速切换生产,减少生产准备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二)设备与系统的智能化集成

将生产设备、建筑设施以及管理系统进行智能化集成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之间、设备与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构建统一的智能化管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类设备和系统的运行数据能够实时共享,实现协同作业。例如,生产设备与物料管理系统集成后,系统可以根据设备的生产进度自动安排物料配送,确保物料及时供应;建筑的能源管理系统与生产设备联动,根据生产负荷自动调节能源供应,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智能化集成使工业建筑内的各个环节紧密配合,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和资源浪费,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三)智能化管理与监控体系构建

构建智能化管理与监控体系是保障工业建筑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利用智能化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全流程监控和管理。通过可视化的监控界面,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查看生产现场的设备运行状态、生产进度、质量数据等信息,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同时,智能化管理系统能够对生产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评估,自动生成生产报表和决策建议,为管理人员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

(四)推动智能化设计实现的策略

实现工业建筑智能化设计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更新设计理念,在工业建筑设计阶段充分考虑智能化需求,将智能化元素融入建筑的整体规划和功能设计中。其次,加强信息技术与建筑设计、工业生产技术的融合,培养既懂建筑设计又熟悉智能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智能化设计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再者,政府和行业应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引导和规范工业建筑智能化设计的发展,促进不同企业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结束语

工业建筑智能化设计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解决传统工业建筑设计存在的局限性,发挥智能化设计的智能感知、自动化控制、智能分析等功能特性,在空间布局优化、设备集成、管理监控等方面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随着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建筑智能化设计将不断创新和完善。未来,工业建筑智能化设计将更加注重与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更高水平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为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推动工业建筑行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 何海. 工业建筑智能化设计在提高生产效率中的应用[J]. 智能建筑,2019, (12): 66-69.

[2] 历莹莹, 李君杰. 工业建筑智能化设计在提高生产效率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 , 2017, 44 (10): 112-113.

[3] 工业建筑智能化设计在提高生产效率中的应用 [J].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 2014, 8 (02):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