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燃煤电厂锅炉烟气脱硝技术应用发展

作者

高文萍 边道顺

辽宁调兵山煤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引言

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严格,燃煤电厂作为传统能源利用主体,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面临巨大挑战。氮氧化物(NOX)是燃煤过程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对酸雨、光化学烟雾及细颗粒物( PM2.5 )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烟气脱硝技术是实现 NOX 高效减排的核心环节,其技术水平与应用效果直接关系到电厂运行的环保合规性与可持续性。过去几十年间,脱硝技术经历了从初步探索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选择性还原技术为主导的技术体系。深入研究其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对推动煤电清洁化转型、改善区域空气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烟气脱硝技术原理基础

锅炉烟气中氮氧化物的生成主要源于燃烧过程中燃料氮的转化及高温下空气中氮气的氧化反应。烟气脱硝的核心目标是将烟气中存在的NO(主要形式)和 NO2 等氮氧化物,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无毒无害的氮气( N2 )和水( H2O )。当前主流技术路线均基于选择性还原原理,即利用特定的还原剂在特定条件下优先与 NOX 发生还原反应,而非消耗烟气中的氧气。还原剂的选择至关重要,氨( NH3 )或其前驱体(如尿素)因其反应活性高、选择性好、可获得性强,成为最广泛使用的还原介质。技术路线间的本质差异在于实现还原反应所需的条件与控制手段,特别是在反应温度窗口与催化剂应用上的不同设计,这直接决定了反应效率、系统复杂性与运行成本。

二、主流脱硝技术路线及应用特征

当前燃煤电厂应用最广泛的烟气脱硝技术为选择性催化还原(SCR)与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SCR 技术通过在特定温度区间(通常为 300-420 ° C)的烟气中喷入气态氨或尿素溶液,并在布置于烟道内的催化剂作用下,实现 NOx 的高效还原脱除。其核心优势在于极高的脱硝效率,普遍可达 85% 甚至更高,且对氨逃逸具有较好的控制能力;关键在于高性能催化剂的开发与应用,其活性、选择性、抗中毒能力及使用寿命直接影响系统运行经济性。SNCR 技术则不依赖催化剂,将还原剂直接喷入炉膛内部适宜的较高温度区域(通常为 850-1100° C),利用该温度下的气相反应实现 NOX 还原。其系统相对简单,投资成本较低,但脱硝效率通常在 30%-60% 之间,且对锅炉运行工况变化敏感,氨逃逸控制难度较大。实际应用中,SCR 因其高效率和高稳定性占据主流地位,尤其适用于排放要求严格的机组;SNCR 则多用于改造空间受限或排放要求稍低的中小型机组,或与 SCR 组合形成 SNCR/SCR 混合技术以平衡效率与成本。

三、脱硝系统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

脱硝系统的实际运行性能并非恒定,诸多因素对其效率与稳定性构成显著影响。烟气特性是根本前提,包括温度、流量、氧含量、NOX初始浓度、粉尘浓度及其成分、硫氧化物(SOX)浓度等。温度决定了反应能否在最佳窗口内进行,偏离窗口将导致效率骤降或催化剂损坏;粉尘与 SOX 可引起催化剂堵塞、磨损与化学中毒失效。催化剂性能是SCR 系统的核心,其配方设计决定了活性温度窗口、反应活性、抗中毒特性及机械强度;催化剂的失活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科学管理。还原剂的精准控制是保障效率与防止二次污染的关键,过量喷氨导致氨逃逸,不仅造成浪费,更会形成硫酸氢铵堵塞空预器等设备;喷氨不足则使脱硝效率不达标。此外,烟气流场的均匀性直接影响还原剂与烟气的混合接触效果,进而影响反应效率和氨逃逸水平。锅炉负荷变动带来的烟气参数波动,也对脱硝系统的快速响应与稳定控制提出了挑战。

四、技术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面对日益严苛的排放标准和经济运行压力,燃煤烟气脱硝技术持续向更高性能、更低成本、更强适应性方向演进。催化剂技术的持续创新是核心驱动力,重点在于开发具有更低起活温度、更宽反应窗口、更强抗中毒能力(尤其是抗硫、抗碱金属)及更长使用寿命的新一代催化剂,以适应复杂的烟气条件并降低更换频率。低能耗运行技术受到重视,包括研发高效低阻的催化剂及反应器结构设计以降低系统压损,优化喷氨策略提升氨利用率,以及开发更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精准喷氨与闭环控制。耦合协同脱除技术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探索脱硝系统与脱硫、除尘等环保设施在工艺设计、反应机理上的深度协同,例如研究氧化脱硝、低温SCR 与湿法装置的整合,以实现多污染物一体化高效、紧凑、低成本脱除,并解决传统工艺中存在的瓶颈问题。

五、应用挑战与应对策略展望

尽管脱硝技术已取得巨大成功,但在实际大规模应用中仍面临持续挑战。催化剂成本高昂且寿命有限,其失活后的再生或无害化处置问题突出;开发长寿命催化剂、高效再生技术及环保的废弃催化剂资源化回收工艺是解决之道。宽负荷运行适应性亟待增强,尤其在深度调峰需求下,锅炉低负荷导致的烟温下降可能使SCR催化剂退出高效反应区间;需结合锅炉改造、催化剂优化设计以及耦合低温 SCR 技术等综合手段应对。复杂煤种适应性是另一难点,特别是燃烧高硫、高灰、高碱金属煤种时对催化剂的毒化作用加剧;需研发具有更强抗毒化能力的催化剂材料,并强化燃料管理与配煤掺烧优化。此外,系统运行优化与智能控制水平的提升也至关重要,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喷氨量的精准实时控制、故障预警与智能诊断,是保障长期高效稳定运行、降低物耗能耗的关键支撑。

结论

燃煤电厂烟气脱硝技术作为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核心手段,已形成以SCR 与SNCR 为主体的成熟技术体系。其中SCR 凭借高脱硝效率( > 85% )与稳定性成为主流选择,而 SNCR 因其系统简易性在特定场景中仍具应用价值。当前技术发展聚焦于三大方向:一是通过开发宽温域、抗中毒、长寿命催化剂以提升 SCR 系统的适应性与经济性;二是优化喷氨控制与智能运维系统实现低能耗运行;三是探索脱硝与脱硫、除尘等环节的多污染物协同控制路径,推动技术集成化发展。然而,催化剂成本与寿命管理、深度调峰下的低负荷适应性、高硫 / 高灰煤种引发的催化剂中毒等挑战仍需突破。未来需深化催化剂材料创新、强化智能控制算法应用、构建多技术耦合协同机制,方能满足“双碳”目标下燃煤电厂深度减排与灵活运行的双重需求,为能源清洁转型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卜钰 . 燃煤电厂锅炉烟气脱硝技术应用发展 [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2(18)

[2] 韩玉珍 . 锅炉脱硫脱硝及烟气除尘技术研究 [J]. 能源与节能 ,2022(05)

[3] 张迪 . 燃煤电厂锅炉烟气精准脱硝技术研究 [J]. 新型工业化 ,2022(04)

[4] 陈洪剑 , 单慧娜 , 张兆卿 . 电厂锅炉脱硫脱硝及烟气除尘技术[J]. 冶金管理 ,2021(15)

[5] 高亮 . 电厂锅炉新型脱硫脱硝及烟气除尘技术 [J]. 清洗世界 ,2021(06)

作者简介:高文萍(1978.09-)男,辽宁法库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厂工程管理边道顺(1990.09-)男,山东郓城县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厂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