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个体差异视域下利用“ 学习故事” 进行幼儿角色行为的观察与分析

作者

余雅斓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霍山路幼儿园 237010

幼儿角色行为是其社会性及认知能力发展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中蕴藏着诸多个体差异的信息,不过,传统的观察方式大多采取统一标准的横向比较手段,这就使得幼儿发展所具有的独特性与复杂性被部分掩盖起来,想要达成对幼儿发展更为细致的把握,“学习故事”作为一种过程性的、解释性的质性记录工具,就表现出明显的优越之处,它提倡把观察的重点从结果性的“是否达标”转移到过程性的“正在经历怎样的发展”上面来,从而为深入探究角色行为背后隐藏的个体思维模式、情感世界以及学习趋向等开辟出一条有效的路径,是做到对幼儿个体有着深刻认识并给予个性化回应的关键方法论尝试。

一、“ 学习故事” 与幼儿个体差异的契合性

“学习故事”方法论的核心是其叙事性与解释性,这种特性让它可以冲破预先设定好的、标准化的评价框架,有效地捕捉到幼儿在真实情境里自然而然产生的、多种多样的创造性举动,它不以统一的发展阶梯为标准,而是提倡观察者用开放的态度去记载幼儿独属的行动序列、语言表述以及互动形式,此方法论的内部逻辑和个体差异的研究视野很相合拍,即承认并尊重每个孩子在发展速率、学习风格、喜好偏好以及才能强项上的独特之处,通过对具体行为片段展开细致而谨慎的描写和剖析,能够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展现幼儿在角色扮演活动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鲜明的个性特点,进而塑造出关于幼儿个体成长路线的理解性文字资料,给教育者给予接近幼儿真实世界的质性参照,防止了对幼儿进行简单化、标签化的评价[1]。

二、基于“ 学习故事” 的角色行为观察路径

(一)观察情境的自然性构建

采用“学习故事”进行有效的观察,首要的前提就是能够形成一个能激发幼儿真实行为发生的自然情境,这就意味着要营造出一个物理空间开放、材料丰富、心理安全的支持性游戏环境。提供多样化的、低结构的材料,而不是提供成品玩具或有特定玩法的材料,这样可以更好地促使幼儿自主发起、建构和开展游戏情节。此时观察者扮演的角色就尤为重要,应该是一个情境的促进者,而不是主导者,尽量少做无意义的干涉,以免成人干预造成幼儿行为的非自然转向。情境的自然性加上观察者“在场而隐身”,保证了被记录的行为是幼儿的真实意图、内在动机和当下能力的直接呈现,宽松、接纳的心理氛围就像催化剂一样,让幼儿敢于尝试、不怕出错,在角色互动中自由发挥自己的个性策略和独特潜能[2]。

(二)叙事性记录的要素与方法

“学习故事”的记录过程注重客观描述与主观解释的谨慎分离与融合,记录的主要部分,“故事”本身,要求观察者对行为事件展开电影镜头式的详细描绘,这部分内容必须精确涵盖时间、地点、参与人物、具体的言语对话、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甚至与环境的互动等客观事实,遣词造句要尽量具体、中性,去除任何带有主观色彩的评价性或者推论性词汇,以保证文本的原始性和客观性。在客观描述完成后,观察者可以进入“分析与解释”的部分进行撰写,试着思考这个行为片段所反映出的幼儿兴趣点、正在发展中的能力、需要学习的内容、或是独特思维方式等。整个记录过程都要坚持及时性,尽量在观察结束后短时间内完成,这样可以让信息细节更加准确,为后面进一步的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学习故事” 中角色行为的分析维度

(一)语言表达与思维逻辑分析

“学习故事”里记载的幼儿原生对话,是分析幼儿语言表达与思维逻辑个体差异的珍贵材料,分析的表面可留意词汇是否丰富而准确,句式结构是否多样且繁杂,语言表达是否流畅又富有创造。但更深层的分析要着眼于语言的功能性应用,即幼儿怎样用语言去解决问题,怎样表达复杂的观点,怎样进行社会性协商,怎样构建虚拟的游戏世界,通过分析可知,不同幼儿的语言优势各不相同,有的幼儿逻辑清楚,擅长用假设,推理之类的语言形式推动情节发展,有的幼儿共情能力较强,善于用安抚性,说服性的语言来协调同伴关系。这些真实的语言样本,具体而微地显示出幼儿在逻辑推理能力,观点采择能力和抽象思维水平方面有着不一样的发展节奏和独特样态,给人们认识幼儿的认知特点给予了直接的窗口[3]。

(二)社会交往策略与模式辨析

角色游戏是微型的社会情境,它给观察幼儿社会交往的个体差异给予了理想的场所,“学习故事”则为剖析这些差异给予了充足的文本证据,分析的侧重点可涵盖很多方面:幼儿发起,维持以及加入社会互动的手段不同之处;在游戏群体里偏爱扮演的角色种类,是领导者,追随者,协调者还是创新者;遭遇同伴之间观点或者利益矛盾的时候采取的对策,是从众,回避,袭击还是积极商议;在游戏中展现出的合作,分享和互助行为出现的次数和质量。经过对一系列“学习故事”实施纵向分析之后,可以察觉有些孩子具备很强的组织及领导才能,但另一些孩子在倾听以及合作方面显得更为擅长,不断地记录并加以分析,能够勾画出每个孩子独特的人际交往风格图谱,进而深刻体会到他们在人际互动中存在哪些行为喜好,具备哪些能力优势,还潜藏着什么样的发展需求。

四、结语

从个体差异角度出发,利用“学习故事”对幼儿角色行为开展观察分析,是一条很有价值的质性研究途径。它依靠情境化的故事叙述与解释,使得幼儿独特的个性特点、思考方式和社会交往手段可以被生动立体地展现出来,这种办法所具有的长处在于,它促使教育者跳出只针对行为表层进行判断的窠臼,而是探究行为背后的发展原因及个体意义,这样就能达成对于幼儿更为深刻的领悟,它给教育实际赋予了一种动态持续又饱含人文关怀的观察视野,有益于教育工作者更加准确地辨别并应对每一个孩子的真实成长需求,进而朝着那种真正尊重差异并依循其展开教学的教育理想迈进。

参考文献

[1] 龙雨凡 . 幼儿园小班角色游戏中教师评价行为的研究 [J]. 教育进展 ,2024,14(09):1118-1125.

[2] 刘彬彬 . 学习故事理念下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有效开展 [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2,(25):91-93.

[3] 谭平 , 卢玲 . 利用“学习故事”园本化提升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实践研究 [J]. 内江科技 ,2022,43(03):155-156+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