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黄芪饮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作者

焦曼华 郭旭阳

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南省郑州市,450000

一、黄芪饮片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与问题

(一)传统质量评价方法及其局限性

传统黄芪饮片质量评价主要依赖性状鉴别、显微鉴定和理化分析。性状鉴别通过观察黄芪饮片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气味等外观特征进行质量判断,如优质黄芪饮片通常呈圆柱形,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褐色,断面纤维性强,显粉性,气微,味微甜,有豆腥味。显微鉴定则借助显微镜观察黄芪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及内含物等微观特征,通过比较不同产地、批次黄芪的显微特征差异,辅助鉴别药材真伪。理化分析多以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等单一或少数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作为质量评价依据,《中国药典》规定,黄芪饮片按干燥品计算,含黄芪甲苷不得少于 0.080% ,含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不得少于 0.020%[1

(二)现代质量评价技术的发展与需求

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液质联用(LC - MS)、气质联用(GC - MS)等现代分析技术逐渐应用于中药质量评价领域。这些技术能够分离和鉴定中药中更多的化学成分,提供更丰富的质量信息。但单一技术仍难以全面反映中药的整体性和复杂性。黄芪中含有数百种化学成分,各成分相互作用共同发挥药效,单一成分或部分成分的分析无法体现黄芪饮片的整体质量。

二、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概述

(一)指纹图谱技术原理与应用

指纹图谱技术是一种综合的、可量化的色谱或光谱分析技术,通过对中药材或中药制剂中化学成分的分离和检测,获得能够表征其化学物质基础的图谱。它具有整体性、特征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如同人的指纹一样,不同来源的黄芪饮片具有独特的指纹图谱,可用于鉴别黄芪饮片的真伪和优劣,评价其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目前,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HPLC - FP)在黄芪饮片质量评价中应用广泛。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分离黄芪饮片中的黄酮类、皂苷类等化学成分,建立其特征指纹图谱。图谱中各色谱峰代表不同的化学成分,峰的位置、高度、面积等参数反映了化学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通过比较不同批次黄芪饮片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可判断其质量的一致性;通过分析共有峰的变化,可追踪黄芪饮片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为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二)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

黄芪的抗氧化活性主要源于其所含的黄酮类、多糖类等成分,这些成分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常见的黄芪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包括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体外实验方法如 1,1 - 二苯基 - 2- 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2,2’ - 联氮 - 双 - (3 - 乙基苯并噻唑 - 6 - 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羟自由基清除法等。以 DPPH 自由基清除法为例,DPPH 是一种稳定的自由基,其乙醇溶液呈紫色,当遇到抗氧化剂时,孤对电子被配对而使溶液颜色变浅,通过测定吸光度的变化可计算抗氧化剂对 DPPH 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从而评价黄芪饮片的抗氧化活性[2]。

体内实验则通过建立氧化应激动物模型,如给予动物过氧化氢、四氯化碳等氧化剂诱导氧化损伤,然后灌胃给予黄芪提取物,检测动物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等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等氧化产物含量,综合评价黄芪的抗氧化作用。体内实验更能模拟药物在体内的作用环境,但操作复杂、成本较高;体外实验则具有快速、简便、经济的特点,适用于大量样品的初步筛选和活性评价。

三、基于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结合的黄芪饮片质量评价体系构

(一)指纹图谱的建立与评价

1. 样品采集与制备:广泛收集不同产地(如甘肃、内蒙古、山西等黄芪主产区)、不同采收年限、不同炮制工艺的黄芪饮片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将样品粉碎后,采用合适的提取方法(如超声提取、加热回流提取)提取其中的化学成分,提取液经浓缩、净化后,作为供试品溶液。

2. 色谱条件优化:以高效液相色谱为例,通过对色谱柱类型、流动相组成、流速、检测波长等色谱条件进行优化,使黄芪饮片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得到良好分离,获得清晰、稳定的指纹图谱。例如,选择 C18色谱柱,以乙腈 - 水(含 0.1% 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设为 1.0mL/min ,检测波长选择 254nm 和 365nm ,可同时分离检测黄芪中的黄酮类和皂苷类成分[3]。

3. 指纹图谱建立与分析:采用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多个黄芪饮片样品的色谱图进行分析,确定共有峰,生成对照指纹图谱。通过计算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评价不同批次黄芪饮片质量的一致性;对共有峰的峰面积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不同产地、不同采收年限黄芪饮片中化学成分的差异。

(二)抗氧化活性测定与评价

根据实验目的和样品数量,选择合适的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对于大量样品的初步筛选,优先采用体外抗氧化实验方法,如 DPPH 自由基清除法、ABTS 自由基清除法,测定不同黄芪饮片提取物对自由基的清除率,以清除率大小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强弱。对于筛选出的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的样品,进一步采用体内实验方法进行验证,通过建立氧化应激动物模型,检测动物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和氧化产物含量,全面评价黄芪饮片的抗氧化作用。

(三)综合评价体系的整合

将指纹图谱分析结果与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进行整合,构建黄芪饮片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在该体系中,指纹图谱反映黄芪饮片的化学物质基础和质量稳定性,抗氧化活性体现其药效活性。设定指纹图谱相似度和抗氧化活性指标的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数学方法,对黄芪饮片质量进行综合评分。例如,可设定指纹图谱相似度权重为 0.6,抗氧化活性权重为 0.4,综合评分 σ=σ 指纹图谱相似度 ×0.6+ 抗氧化活性评分 ×0.4 。通过综合评分,可直观地比较不同黄芪饮片的质量优劣,为黄芪饮片的质量控制、品质分级和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结语

依托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的结合构建的黄芪饮片质量评价体系,从化学组成跟生物活性双维度对黄芪饮片质量予以全面评估,弥补了传统质量评价手段的漏洞,该体系呈现出科学性、全面性及实用性,在黄芪饮片质量把控、品质鉴识、临床合理用药及产业发展等方面体现出重要应用价值,需进一步把该评价体系完善好,融合更多先进分析技术以及生物活性评价途径,进一步钻研黄芪饮片质量跟药效的关系,给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输送更有力的技术后盾。

参考文献

[1] 屠呦呦 . 中药现代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J]. 中国中药杂志,2020, 45 (12): 2841 - 2846.

[2] 张伯礼 . 中药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J]. 中草药,2021,52 (8): 2179 - 2186.

[3] 陈士林 . 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J]. 药学学报,2019, 54 (7): 1123 - 1130.

作者简介:焦曼华(1993.07.20-),女,汉族,河南省开封市,大学本科,主管中药师,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第二作者:郭旭阳(1989.05.25-),男,汉族,河南省开封市,大学本科,中药师,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