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化教学的高中化学复习课实践
夏明勇
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 211100
高中化学复习课对学生知识巩固与能力提升至关重要。然而传统教学存在诸多弊端,难以满足学生需求。结构化教学凭借独特理论基础与教学优势,为高中化学复习课改革提供新思路,有望改善教学现状。
一、结构化教学的理论基础与优势
(一)理论基石
结构化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同化理论为核心支撑。建构主义将学生视为学习主体,主张在真实情境中,与环境、同伴互动主动构建知识。如化学实验探究时,学生观察现象、分析数据,结合已有认知形成新的化学概念。认知同化理论强调,新知识需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建立实质性联系,实现同化与顺应,进而完善认知体系。结构化教学以此为依据,科学编排知识,助力学生有效内化知识。
(二)知识体系构建
结构化教学能将零散化学知识整合为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的体系。以人教版化学物质结构复习为例,从原子结构出发,逐步延伸至化学键、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形成微观到宏观的知识链条。学生学习时,既能掌握各知识点,又能理解知识间内在联系,把握“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逻辑,进而构建完整知识网络,为灵活运用知识奠定基础。
二、传统高中化学复习课教学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高中化学复习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导,课堂上讲授法贯穿始终。例如复习化学方程式专题时,教师整节课专注于讲解反应原理、配平步骤和实验现象,单向输出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抄写笔记,缺少提问和表达观点的机会。长期处于这样的学习模式,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逐渐弱化,对知识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一旦遇到稍有变化的化学题目,就会因缺乏独立分析能力而无从下手,学习积极性也在被动学习中不断降低。
(二)知识碎片化严重
传统复习课中,知识碎片化问题突出。以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为例,教师往往孤立地讲解各物质性质,如在讲解钠单质、氧化钠、过氧化钠时,仅分别阐述其特性,却未将这些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串联起来。这使得学生记忆的知识点零散无序,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当面对化工生产流程中涉及多种化合物转化的综合性问题时,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无法理清反应逻辑,解题思路混乱,知识迁移应用能力严重不足,极大地限制了化学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三)缺乏个性化指导
传统高中化学复习课统一的教学进度,忽视了学生在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在讲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时,基础薄弱的学生面对抽象概念和公式,难以理解,而基础扎实的学生则觉得重复的基础知识讲解缺乏挑战性。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让部分学生因跟不上进度而信心受挫,另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潜力也无法得到充分挖掘,导致教学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基于结构化教学的高中化学复习课实践策略
(一)梳理知识脉络
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系统梳理知识,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以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为例,教师以常见元素如铁、钠、氯等为核心,组织学生共同梳理这些元素对应的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学生小组合作,借助思维导图软件绘制知识图谱。以铁元素知识图谱为例,从铁单质的还原性出发,延伸到其与氧气、氯气、酸等反应生成的不同铁的化合物,再进一步分析铁的化合物之间的氧化还原转化反应。绘制知识图谱期间,学生深入理解各物质性质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既加深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记忆,也提升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驱动探究
教师精心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链,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时,教师以“如何比较不同化学反应的快慢”开篇,促使学生回顾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与测定实验。接着提出“温度升高时,为何有些反应速率加快明显,有些反应却不明显”,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在因素。最后以“工业合成氨时,怎样控制反应条件提高氨气的产率”为切入点,将知识与实际生产相融合,驱动学生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问题链层层递进,学生在探寻答案、分析推理与论证过程中,拓展思维深度与广度,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化学问题解决能力显著提升。
(三)小组协作学习
教师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助力学生内化吸收化学知识。复习“化学工艺流程”专题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钻研不同的工艺流程环节。一组聚焦原料预处理阶段,剖析原料粉碎、除杂等操作的目的与原理,二组探究核心反应阶段,研讨反应条件的选择与优化,三组研习产品分离提纯阶段,掌握过滤、蒸馏、结晶等分离方法的应用。各小组完成研究后,进行组间交流讨论。交流期间,学生从多元视角分享对工艺流程的理解,彼此启发、相互补充。小组协作使学生完善自身对化学工艺流程知识的认知结构,同时在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达成知识共享与共同进步,显著提升化学复习课的学习效果。
总之,结构化教学为高中化学复习课注入活力,有效解决传统教学问题。它以理论为支撑,创新实践策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史红霞 , 王仕琪 . 化学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J]. 教学与管理 ,2020,No.794(01):56-58.
[2] 冯晓雯 . 新课改背景下的化学复习课改进方法 [J]. 传播力研究 ,2020,4(17):136-137.
[3] 杨丽琼 , 李绍仙 , 邓年伟等 .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J]. 云南化工 ,2021,48(09):194-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