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育人当秉奉献与慧心

作者

袁秋红

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 214105

没做班主任之前,我在一本杂志上曾看到过这样的一段话:“有一位班主任,责问他的学生:你同样的错误犯了多少次了,老师都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你为什么改不掉?你说,老师究竟要怎么做,你才能不再犯这样的错误?学生回答:只要你不做我们班的班主任就行了!”在当时,看完这段话,我只是觉得这个学生不应该说这种话,太不懂事了,当然这位班主任可能在教育方法上不能让这个学生所信服。

现在自己当了班主任,我又多了一份对这位老师的同情以及对当时那个我认为是不懂事的孩子的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这给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我一直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部好的发动机。作为班主任要尽可能地去触摸孩子的心灵,让每部发动机都尽可能地更好地运转。我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德育工作应该从这样几方面着手:

一、传递理解与关爱

班上有这样一个男孩:开学进来给我的感觉是很乖巧,懂事,但透过他那不是特别有神又显得有些忧郁的眼神,给我的感觉是这个孩子很不自信,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一次考试后的家长会,让我跟他家长有了一个接触的机会。他妈妈跟我说家长会那天他给她打了 10 个电话,至于打的内容就是:爸爸去世的事情不要让老师知道了。小孩子不想让我知道他是没有爸爸的,班里也没有一个学生知道的,每次放假回家来学校接的,都是他舅舅和她妈妈。我终于明白他那无神和忧郁的眼神背后藏的秘密。他妈妈告诉我,对于爸爸的去世他还是有着阴影。我想这样的孩子更需要关心,我能否触摸到他的心灵深处呢?

随后的每天,我都格外关注他,但是没有什么很适合地理由找他。那天,这个孩子数学测试只考了 39 分,我想应该是找他的时候了,当我想好了怎么跟他谈后,我把他叫到了教室旁的辅导室:我跟他一块面对面地坐下。一开始,我什么话都没有说,我用双手握住了他的双手,喊了一声他的名字: ×׉ 。在1 分钟后,我发觉他的头慢慢低下。“ ×× ,为什么头要低下啊?”我问。“数学考得太差了”,他声音很低地说。我说:“我相信你自己已经找过原因了,能告诉老师吗?”他停顿了片刻:“上课没精神?很多东西都没听进去。”“晚上没休息好,还是早饭没吃饱?”。“晚上没睡好觉。”“是不是宿舍同学影响你休息?还是……有其他的事?”“我想家,很想妈妈。”两个月了,一般小孩子都已经适应了初中寄宿生活,这个小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还是可以的,他的恋家应该是有原因的,我想肯定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他父亲的去世。我没有继续问下去,再一次握住他的手,对他说:“有什么事,老师很愿意与你分担。”我希望我是他在学校里第一个能倾吐他秘密的人,虽然我早已知道那个藏在他心灵深处的秘密。

第二天,晚上我去他们宿舍,准备离开时,他叫住了我:“袁老师,我有话要跟你讲,马上要熄灯了,我会写在下次的周记里的。”我微笑着点头示意。

后来在他的周记当中,他把这阶段的学习状态不佳的原因分析得很透彻,有他思想上的懈怠,当然很大一部分笔墨他提到了他心中本想一直隐藏的秘密,他说:“每天晚上,当其他同学都已进入梦乡时,这是我最想爸爸的时候,我会想起很多他对我的好,我的爸爸永远的离开了我,我有点无助,我到现在还是没有走出这个阴影,我失去了一个能让我依靠的有力的肩膀,我很羡慕其他同学……”很仔细地看完了他说的话,我想句句都是他的真心话,在他的话后面,我写了很多,大意是:你能把你的秘密告诉老师,老师真的很高兴,你是个很懂事的孩子,人生当中会遇到很多挫折,意外,是难免的,要坚强。当然也会遇到很多奇迹,要靠自己去创造。老师希望能成为你依靠的肩膀,愿意与你分担生活学习中的一切,有那么多关心和爱护你的老师和同学在你身边,相信你不会无助的,老师及同学想看到微笑,充满着阳光的你。我们一块努力,好吗?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明显表现得积极得多了我很欣慰,无论他的成绩是否有长进,至少让我看到的是他的心不再封闭。

我想:教育最该有的模样,是裹着理解和关爱的温度,让每个生命都能舒展地绽放。

二、言传不如身教

班主任 " 身正为范 " 很重要。班主任不经意的一句话,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的一生;班主任无意间的一个动作,也许能让一个不理想的班级“扭转乾坤”。

那天学生第一天报到,第一次踏进初一(2)班教室,给我感觉:教室很大,但真的很脏,四周连瓷砖都没有,墙壁上到处都黑乎乎的,学生也很调皮,参差不齐。我想我要做的是,马上带领学生把教室到各个死角都清理干净。一开始几天会时常见地上很脏,常常会有纸屑,每次走进教室,我不会指责他们,都是弯下腰,把它捡掉 ,慢慢地少部分同学也会很自觉。有一次下雨天,教室里地上从走廊到后面有一道黑乎乎的东西,我对全班同学说:教室里很脏,有没有看见啊?全班同学低头看了下,我并没有见一个同学主动站起来。心里着实有点失落。我对全班同学说:恩,是我的责任。接着,就有几个学生站起来:老师,我们来。

当我要求学生做到时,我总是要求自己首先做到:前阵子天气转冷,连续几天有学生迟到,我没有严厉批评他们,晚自习我对他们说:“大冷天被窝有很大的诱惑吧,从明天开始我跟你们一块早起”。之后的几天我都会在铃响时准时出现在他们宿舍门口。后来有个男生对我说:“老师你不会每天跟着我们起床吧?那样你会很累的。”我笑着说:“你们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做到呢?”之后班里几乎没出现迟到现象,有时6 点45 分都能坐到教室了。

我想:那些反复叮嘱的道理,或许抵不过一次俯身拾起纸屑的弯腰。身教是足迹,踏过的地方自会留下深浅分明的印记。教育里最动人的不是讲清了多少道理,而是用行动让道理有了温度与重量,让成长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发生。

三、先批评后温暖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自己的道德标准。这几天雪下得很大,班里有个很调皮的学生姚某某,看着今年第一场雪的降临,实在是控制不住自己的玩雪心态,规定不准玩雪,他还是偷偷地跑到教室旁的辅导室,居然从窗户爬到外面小阳台,从上面拿出雪,完得不亦乐乎。我知道后首先是担心,但随后就是很生气,因为真的很危险,于是很严厉地说了他:“要知道你的行为让多少人在担心着,你的行为在为别人负责吗?”他站在那呆呆地不动。我让他站在那想应不应该。走到底楼办公室坐了会,平息了火气,上楼。我走到他身旁,抚摩了下他的头,摸摸他冰冷的手,对他说:“很冷吧!有话对我说吗?”(看到他眼圈红红的)“老师,我不应该。我知道这样做的危险性了,我做事没三思而后行。这样做很不安全。”对于调皮的学生我不奢望一步到位,我希望每次事情发生后,学生能自己用心去判断事情的“应该和不应该”,而不是一味逼他们说:我以后不了。这样没有丝毫的效果。

我想:教育最动人的底色是那份恰到好处的温暖。这份温暖,让教育不再是单向的灌输,而化作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它像无声的种子,落在学生心里。

做了班主任,才真正感悟到这份职业的深意:在有限的生命里,能以教师的身份扎根教育,实在是何其幸运又幸福的事。日子或许平淡,但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看着他们眼里的光,听着他们细碎的心事,我很满足;哪怕是自己的一言一行里藏着的微光,能不着痕迹地慢慢点亮他们心里的某个角落,悄悄改变些什么,便是我最踏实的快乐。而要做好这份工作,光有无私的热忱不够,更需要俯身洞察的智慧。毕竟,每个灵魂的成长都需要用真心焐热,用巧思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