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生活垃圾分类档案管理的创新研究
肖波
资阳市市容环境卫生服务中心 641300
随着《" 十四五 " 数字资阳建设规划》和国家数字政府建设的深入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档案管理正从传统纸质归档模式,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加速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在全国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其中的一件“关键小事”,在工作推动中,资阳市既不属于全国第一批 46 个试点城市和四川省级试点城市,面对起步较晚、底子较薄的实际情况,在推动信息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展现出了源头广泛、信息多样、管理繁杂等特性,使其档案的管理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也严重制约了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
一、资阳市生活垃圾分类资料收集管理现状分析
资阳市在生活垃圾分类资料收集、管理中存在诸多实际问题,明显约束了档案信息化效能的施展。一是资料获取渠道呈现多样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一件全民工作,资料的收集范围非常广泛,主要涉及全市辖“两县三区”及诸多职能部门与基层单位,资料的收集整理过程中对负责的档案管理人员造成极大的工作挑战。二是资料收集内容涉及面广,该项工作资料是一件系统性的工作,主要包括体制机制建设、源头减量、分类收运、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宣传动员、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分类数据等多样类型,这极其考验资料收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三是个别部门重视程度不够,所报送资料在内容上、格式上、命名上杂乱无章,资料错杂无条理,大大增加了资料整理工作的棘手程度,也使检索及调阅效率下降。四是收集整理载体不够丰富,工作推动之初,纸质归档和分散的电子文档依然是主要归档手段,即便部分文件达成了电子化处理,但往往零散分布在工作群、邮箱及个人电脑内,未搭建起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资料查找依赖人工手动逐份翻阅,极大妨碍了工作调度以及政策评估的效率与精准度。
二、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效能提升策略路径
(一)夯实制度基础,完善顶层设计
就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档案管理效能的路径而言,制度建设属基础工程范畴,也作为驱动数字化转型落地的关键支撑点,科学、系统且统一的制度可清晰界定操作标准。有效规范工作流程,更可为信息化平台建设及人员操作给出统一依据。尤其是针对生活垃圾分类这一涉及多部门配合、信息高度集中的公共事务而言,只有扎牢制度框架、优化顶层布局,方可杜绝资料管理“各管一摊”“各存其档”的无序状况,凭借设定统一的归档规范要求,明确资料在收集、分类、命名、归档、移交环节的操作流程,可保障资料处理流程清晰连贯。
以资阳市为例,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资料管理工作进程中,工作人员坚持依据国省相关文件及工作部署,吃懂弄透相关上位政策,明确工作任务,动态梳理形成各级部门信息资料收集报送清单。针对全市各级单位需提交归档的文件,从类别、资料形式、命名法则、报送期限等进行清晰要求。资料收集者按照既定要求,就能够完成资料的系统归档与保存,有力增进工作效率与资料的精确水平。
制度是保障根基,顶层设计充当引领角色,唯有在制度层面构建“架构”与设定“边界”,方能为档案管理于信息化、智能化、规范化层面发展夯实底子。借助标准整齐划一与职责清楚的制度体系,既增进了档案管理的科学水平与操作可行性,更为后续数字系统建设以及信息互享提供标准的支持,引领生活垃圾分类资料管理走向高效、协同、精确的新阶段位。
(二)强化系统建设,推进平台融合
面对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系统建设与信息平台融合发展,此为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档案管理效能的关键。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普遍依赖人工办事、纸质归档或者零星电子文件存放,难以契合当下信息总量大、来源分散、调用频率高的管理诉求,组建统一、高效、集成化的数字信息系统,是拉动生活垃圾分类档案管理由“文书管理”走向“数据治理”升级的核心手段。需围绕档案“收集、管理、保存、运用”这一全流程体系,创建一个具备资料上传、合理归类、便捷检索、实时共享等功能的综合性平台,助力资料达成规范、实时归档。
在资阳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中,2022 年,为确保相关资料收集高效、便捷,减轻收集管理人员的作业强度。资阳市及时搭建完成了资阳市垃圾分类智慧管理系统,该系统除具备常规的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链条智慧管理外,重点开发搭建了资阳市生活垃圾分类信息资料收集管理系统及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分类处置数据上传端口。通过为相关单位下发指定账号,在系统内分配资料收集任务,明确相关要求权限,各职能部门可在平台内部按照板块,对各自领域在推动工作形成的政策文件、宣传资料、数据报表等信息进行分类实时上传,系统自动实现格式的标准处理、标签的分类整理与权限的合理分配,极大破解传统靠喊、靠催的工作现状。该系统还与资阳市环卫领域的其他生活垃圾分类智能设备实现无缝对接,统可自动采集相关企业运转数据、督查记录及反馈资料,而后同步存档至系统当中,降低了人工整理及重复上传工作负荷。在数据共享这一范畴,该系统全面融入资阳城管运管服平台,部分功能与公安、大数据管理部门形成联动,撕开了垃圾分类与城市治理、数据管理等部门的数据壁垒口子,相关部门可凭借权限调用部分资料,为出台有针对性的策略、实施联合性执法或开展宣传性活动提供精准数据保障。
系统平台建设跟融合,为资阳推动档案管理走向智能、高效的核心抓手,搭建功能齐全的归档体系,增强信息流转的便利性与合规性;依靠推动数据共享机制的落成,冲破部门隔阂,实现数据深度融合与普遍应用。
(三)创新管理机制,提升运行效能
在生活垃圾分类档案管理往数字化转型阶段,制度与技术的价值不容小觑,但真正左右效能水平高低的,往往要看运行机制是否科学得当、管理方式是否灵活多变。传统档案管理往往有“重归档操作、轻后续更新”的问题,资料归档完毕,后续动态管理却未跟上,引发档案“失效作废”乃至“有名无实”。创新管理体制、设立动态更新机制,成为提高档案运行效率的核心手段,设定资料更新明确的周期,推动日常资料核查、补录工作落实,不仅可使档案信息具备及时性与完整性,能促进构建长效化、制度化的管理闭合系统。
就资阳市生活垃圾分类资料管理方面为例,主管部门专门设置了常态更新报送机制。各单位对标资料归档任务,按月做好资料报送。市环卫服务中心挑选专人承担资料检查工作,系统根据报送时间、资料范畴、更新速率等设定自动提醒与更新的记录,杜绝因马虎造成重要资料缺漏或滞后。资料收集整理后,采用系统标签分类体系,按照内容、来源、区域、板块、时间等范畴为每份档案增加标签,工作人员可借助关键词、分类主题、时间轴等渠道快速检索并调阅资料。除此之外,传统归档工作仍然同步推进,待垃圾分类智慧系统收集完成后,工作人员根据各自板块情况,积极做好纸质档案的保存工作。
创新管理机制成为档案效能提升的强力“催化剂”,形成动态更新规制,让档案始终呈现“在线、鲜活之态”;实施数据分类赋能举措,促使档案达成能用、好用度高、易用性强。
三、结语
鉴于数字化转型加速这一形势,尤其是与千家万户市民息息相关的生活垃圾分类资料的管理事宜,必须把传统“保管思路”调整为“效能引领”,达成从“档案保存”至“数据赋效”的价值跃升,采用资阳市实践作为示例,给出夯实制度框架、深化系统升级、创新管理格局的提升手段,既回应了目前管理方面的关键难点,也为今后数字档案体系构建给予思路借鉴。唯有切实达成“资料日清、归档同步、数据可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档案管理才得以在数字化时代焕发别样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马兰 . 优化机关事业单位党建档案管理路径研究 [J]. 电脑爱好者(普及版)(电子刊),2022(7):237-238.
[2] 赵晓 , 田人合 , 杨智勇 , 等 ." 十四五 " 时期档案治理效能提升路径研究 ( 摘编 )[J]. 中国档案 ,2022(5):76.
[3] 杜秋乐 . 信息化时代医院档案管理改革路径研究 [J]. 智库时代 ,2022(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