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果质量安全检验体系构建
张萍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食品药品检验所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845350
一、引言
无花果,作为一种具有悠久栽培历史的特色果品,凭借其皮薄无核、肉质柔软、鲜嫩爽口的口感,以及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它不仅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蛋白质和抗氧化物质,还具有健脾益胃、润肺止咳、解毒消肿等功效,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应用广泛。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无花果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无花果的质量安全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农药残留超标、营养成分流失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威胁消费者健康,制约产业发展。因此,构建完善的无花果质量安全检验体系迫在眉睫。
二、无花果的营养价值剖析
(一)维生素与矿物质
无花果是多种维生素的优质来源,富含维生素 C、维生素 B 族(如维生素 B1、B2、B6 等)以及一定量的维生素 A 和维生素 E。其中,维生素 C 作为强效抗氧化剂,能促进免疫系统健康,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损伤,其含量在水果中较为可观 。在矿物质方面,无花果富含钾、钙、镁、铁等。钾元素对维持正常的肌肉和神经功能起着关键作用,有助于调节心脏节律、维持血压稳定;钙元素对于骨骼健康至关重要,能增强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铁元素则是造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对预防缺铁性贫血意义重大。
(二)膳食纤维与蛋白质
无花果的膳食纤维含量突出,高达 3 克 / 100 克 。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体积,预防便秘,同时改善肠道菌群环境,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此外,无花果还含有约 1.1% 的蛋白质,虽然含量相对其他高蛋白食物不算高,但这些蛋白质是构成身体组织和细胞的重要成分,在身体的生长、修复和新陈代谢等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
三、无花果全产业链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一)种植环节风险
自然环境因素:无花果对气候环境要求较高,温度、光照、水分等自然条件的变化对其生长和品质影响显著。极端气候事件,如干旱、洪涝、高温等,可能导致无花果产量减少、品质下降,甚至绝收。例如,长期干旱会使果实发育不良,口感变差;而洪涝灾害则可能引发根系腐烂,影响植株生长。气候变化还可能导致病虫害的增多和蔓延,如无花果炭疽病、根结线虫病等,这些病虫害不仅会降低产量,还可能在果实上留下病斑、虫洞,影响果实外观和品质,甚至导致果实腐烂 。
土壤与水源问题:土壤是无花果生长的基础,土壤质量的优劣直接关乎果实品质。土壤中重金属(如铅、镉、汞等)、农药残留、盐碱化等问题,可能导致无花果产品不合格,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若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标,无花果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这些重金属,并在果实中富集,消费者食用后可能引发重金属中毒。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活性也会影响无花果的病害防治和品质提升,有益微生物能抑制病原菌生长,促进植株健康生长,而微生物群落失衡则可能导致病害频发 。水源质量同样关键,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无花果的生长和口感。被污染的水源,如含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被无花果吸收,影响果实品质和安全性 。
农药与化肥使用:为保证无花果产量和品质,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必不可少,但不合理使用会带来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风险。过量使用农药可能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如损害神经系统、影响内分泌系统等。部分农户为追求高产量,超量使用化肥,可能导致土壤板结、酸化,破坏土壤生态环境,同时影响无花果的口感和营养品质,使果实含糖量降低、风味变淡 。
(二)加工环节风险
加工工艺与设备:在无花果加工过程中,果实分级、清洗、烘干、贮藏等加工工艺和设备的合理性对产品质量影响重大。若分级不科学,可能导致不同品质的果实混合加工,影响产品整体质量。清洗不彻底,果实表面可能残留泥沙、微生物、农药等有害物质;烘干温度、时间控制不当,会使无花果干制品出现焦糊、变质,营养成分流失严重;贮藏条件不佳,如温度、湿度不合适,可能导致产品发霉、变质,滋生黄曲霉等有害微生物,产生黄曲霉毒素等强致癌物质 。
四、无花果质量安全检验体系构建策略
(一)营养成分检测指标与方法
主要营养成分检测:针对无花果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主要营养成分,制定精准的检测指标和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碳水化合物中葡萄糖、果糖等单糖含量,通过凯氏定氮法检测蛋白质含量,利用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别测定维生素 A、C、E 及 B 族维生素含量,运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准确测定钾、钙、镁、铁等矿物质元素含量 。
功能性成分检测:对于无花果中具有特殊功能的成分,如膳食纤维、抗氧化物质(类黄酮、花青素等),也需建立相应检测方法。采用酶重量法测定膳食纤维含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 - 质谱联用法分析类黄酮、花青素等抗氧化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以此全面评估无花果的营养价值 。
(二)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与标准
多残留检测技术:鉴于无花果种植过程中可能使用多种农药,需采用先进的多残留检测技术,如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法(GC - MS/MS)、液相色谱 - 质谱联用法(LC - MS/MS)等,可同时对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等多种常见农药残留进行快速、准确检测,检出限可达 0.01mg/kg 以下 。
严格遵循检测标准:检测过程严格参照国内外相关标准,如我国的 GB 2763《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以及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无花果产品(鲜食、加工品等),明确各类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确保检测结果的权威性和可比性,保障无花果产品符合安全标准 。
五、结论
无花果质量安全检验体系的构建是保障无花果产业健康发展、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关键举措。通过深入剖析无花果的营养价值,全面识别全产业链中的质量安全风险,并针对性地构建涵盖营养成分检测、农药残留检测、质量安全追溯以及加强监管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检验体系,能够有效提升无花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在实际操作中,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和消费者需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与交流,不断完善和优化检验体系,推动无花果产业朝着标准化、规范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无花果产品。
参考文献
[1] 杜英杰等 . “一种可降解土壤中残留农药的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15721900A. 2023.
[2] 刘长美 , and 王唯 . “一种降解农林作物农药残留的降解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 CN110465040A. 2019.
[3] 牛伟平等 . “吡唑醚菌酯在无花果中的残留行为及膳食风险评估 .” #i{ 农药科学与管理 } 007(202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