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多维联动推进小班亲子运动会的健康价值与实施策略

作者

罗小美

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白湖幼儿园 广东深圳 518100

摘要:在当代学前教育改革与健康中国战略的双重背景下,幼儿园健康教育正从单一技能培养转向家庭-幼儿园-社区协同推进的生态化模式。小班亲子运动会作为家园共育的重要载体,其传统形式往往存在家长参与表面化、健康价值碎片化等问题,难以实现幼儿身心健康与社会性发展的深度融合。本文通过解析个体发展、关系建构和文化渗透三个维度的交互作用,揭示了亲子运动会在促进幼儿运动技能、亲子情感及健康价值观方面的综合效益。同时提出“资源协同网络构建”“多维联动活动设计”“立体化宣传推广”三大策略,并结合实践案例验证其实效性,

关键词:多维联动;小班亲子运动会;健康价值;实施策略

引言:幼儿健康教育日益强调家庭、幼儿园与社区的协同共育,而亲子运动会作为载体,其价值尚未被充分挖掘。基于此,本文聚焦小班幼儿(3-4岁)这一行为习惯养成关键期,从多维联动视角重构亲子运动会的设计逻辑:一方面剖析其对幼儿体能发展、家庭健康意识觉醒及社区资源整合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提出系统性实施框架,旨在通过资源耦合、活动创新与氛围营造,实现“运动为媒,教育无痕”的健康促进目标。

一、多维联动推进小班亲子运动会的健康价值解析

从个体发展角度看,运动会通过趣味运动项目促进幼儿基础动作技能发展,同时可以提升孩子的心肺功能和身体协调性,家长在参与过程中也能强化健康意识,这种代际健康行为的同步培养具有持续影响力。在关系建构层面,活动创设了非竞争性的合作场景,家长通过肢体引导、语言鼓励等方式与孩子建立信任联结,这种共同完成运动挑战的经历能有效强化亲子情感纽带,同时促进家庭与家庭之间的社交互动。文化渗透方面,运动会将健康理念融入游戏化设计,比如传统民间游戏改编的项目既传承文化记忆又传递运动乐趣,而颁奖环节对参与感的强调胜过胜负,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包容积极的健康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相互交织,个体发展需要关系互动作为支撑,文化内涵则为活动注入持续生命力,最终形成促进身心健康的立体化教育场景。

二、多维联动推进小班亲子运动会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协同网络整合资源

亲子运动会的核心是“共同参与”,整合资源也就是要建立一个让家长、幼儿、教师和社区都能乐在其中的协作系统。在筹备初期幼儿园要组建一个5-7人的核心筹备小组,可以包括班主任、家长代表、体育教师和后勤教师。然后这个小组每周都要碰头一次,用思维导图来梳理资源:家长资源(职业特长、空闲时间)、社区资源(周边场馆、专业人士)、园内资源(器材、场地)。小组也可以去发掘那些平时不太活跃的家长,比如发现某个奶奶是广场舞领队,就可以邀请她来带热身操。在实际操作时小组要制作一个可视化的“资源大树”海报贴在教室门口,然后把需要的支持分成“人力”(裁判、安全员)、“物资”(奖品、道具)、“技能”(摄影、主持)这三类,家长们可以用便利贴自愿认领。整个过程要让孩子们也参与进来,幼儿可以让孩子自己绘制邀请卡,投票选出最喜欢的运动项目,这样他们会有更强的参与感。活动当天幼儿园还可以设置家长志愿者服务站,准备感谢卡和小礼物让每个参与者都感受到自己的付出被看见。

例如幼儿园联合社区健身中心办了“亲子障碍赛”,健身教练设计赛道,家长和孩子一起用幼儿园的轮胎、梯子等器材完成挑战。最后获奖家庭得到的是健身中心体验券,商家得到了宣传,幼儿园收获了高质量的活动,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

(二)活动设计突出多维联动

活动设计突出多维联动在小班亲子运动会中非常重要,因为它能有效整合家庭、幼儿园和社区资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多维联动不仅能增强亲子互动,还能让活动更丰富有趣,同时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运动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设计上幼儿园首先要考虑活动的参与主体,包括幼儿、家长、教师和社区成员,为此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多方协作的游戏,比如“亲子接力赛”,要求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一段障碍跑,途中设置需要合作完成的环节,如一起跨过障碍物或传递物品。然后活动可以融入社区资源,比如幼儿园邀请社区体育指导员或专业教练参与来设计适合小班幼儿的运动游戏,如“趣味投掷”或“平衡木挑战”,让专业指导提升活动的趣味性和安全性。最重要的一点事幼儿园的活动设计要注重层次性,既有适合所有孩子的集体项目,如“彩虹伞游戏”,也有分组挑战项目,如“家庭拼图接力”,让孩子在团队中学会合作,或者是加入“运动小达人”环节,鼓励孩子展示个人技能,如拍球或跳跃,增强自信心。通过这样的多维联动设计,亲子运动会不仅能提升孩子的运动能力,还能促进家庭、幼儿园和社区的紧密互动,实现教育合力。

(三)宣传推广营造参与氛围

1.多渠道宣传,增加活动曝光度

幼儿园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宣传覆盖面。线上幼儿园可以利用班级微信群、幼儿园公众号或短视频平台发布趣味预告,比如用孩子和教师共同录制的邀请视频,配上活泼的音乐和文字说明,吸引家长关注。线下则可以在园内张贴色彩鲜艳的海报,用童趣的插画和简洁的文字介绍活动时间、地点和亮点项目,让孩子主动向家长传递参与意愿。

2.调动孩子成为“小小宣传员”

幼儿园可以在活动前一周开展“我的运动会邀请卡”手工课,让孩子用绘画或贴纸制作专属邀请函带回家,家长收到孩子亲手做的卡片就会更愿意配合参与。或者幼儿园还可以组织孩子排练简单的运动会口号或律动操,在放学时表演给家长看,以此来营造期待感。

3.家长社群互动激发参与热情

幼儿教师在家长群中定期发布“运动会倒计时”提示,可以穿插着往届活动的精彩照片或短视频,唤起家长的美好回忆。教师也可以设计“运动家庭打卡”小任务,比如提前一周鼓励家长和孩子在家练习跳绳或拍球,拍照分享到群里,教师及时给予表扬,这样就能形成积极互动的氛围。此外,教师还要明确告知家长他们的参与对孩子的重要性,比如“爸爸的加油声是孩子冲刺的动力”,激发家庭全员参与的意愿。

结语

小班亲子运动会的多维联动实践表明,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依赖于个体、关系与文化层面的协同作用。通过资源网络化整合、活动趣味化设计及宣传情感化触达,活动不仅提升了幼儿的运动素养,更构建了家庭与园所、社区的信任纽带。亲子运动会作为健康教育的微缩场景,其“以动促联,以联育人”的模式,为儿童终身健康行为养成奠定了基石。

参考文献

[1]郭红伟.协同育人下家园社共育模式构建的有效策略[J].辽宁教育,2024,(22):83-85.

[2]陈维纬.家园社携手资源互补——幼儿园家长工作新探[J].家长,2023,(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