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大作业观下的作业育人功能 基于教育学的多维视角

作者

刘聪敏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普通高级中学 011600

摘要 作业不仅是知识巩固的工具,更是实现立德树人、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本文从作业的育人价值出发,结合理论与实践,探讨如何通过作业设计发挥其德育、智育的综合功能。

关键词      - "双减"政策、新课标(2022)、核心素养、五育融合

- 作业育人、项目式学习(PBL)、跨学科作业、高阶思维、

引言

一、 研究背景:

一).当前作业设计的现状与问题

1.作业的功能单一,主要用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侧重知识重复。

2.作业类型单一,以书本作业为主,缺乏实践作业和现实困境与问题分析。

3.作业难度不一,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学困生可减少题量,增加学习单辅助。

4.作业差异不大,缺乏个性作业。难度梯度化,按学生水平分层布置。

5.作业耗时长,机械重复性作业过多,易引发厌学情绪。

6.评价单一片面,以正确率为主,忽视过程性成长。

作业做为一种学习化活动,需要学生进行不断探索与创造,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探究活动。作业贯穿学习全过程,是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系统学习内容,体现学习方式实现过程性评价的载述。作业分为课堂和课外作业。课外作业是课堂作业的延伸,也有助于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通过科学地设计作业,以学生为中心,平衡“质”与“量”,让作业真正成为学习的助力而非压力,这样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升学习效果。

大作业观以探究性与创造性的学习比活动阐述的实质,体现以“学生—学习—学会”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统整课前,课中,课后的作业,关注课程,教学,评价的联结,促进“学——教——译”的一致性。

大作业观的功能不仅限于作业设计的技术性改造,而是以作业的变革为契机,架起课程改革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的桥梁,实现“课程”向“学成”, “教授”向“学习化”课程的转化,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理解知识的实质,从而使理念课程真实地转化为学生的经验课程。大作业观以大观念为线索的结构化作业设计,突出的学科结构来建构,深化学生讨论课程的理解,最终实现内容过程,价值的统一。大观念作为落实核心素养,树人目标的重要,架起学科知识与核心素养之间的桥梁,有助于学科发挥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

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塑造、思维发展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在作业中渗透情感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情感教育不是额外的任务,而是与知识传授融合的过程。通过精心设计的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责任感、感恩意识等情感品质,让学生从“被动完成”变为“主动体验”,才能真正实现情感与认知的同步成长。

作业在“双减”政策下的角色转变,使得育人功能的必要性成为时代的需求。在严控书写作业的品质和总量,提高作业的质量,丰富作业类型方式的同时,在作业布置中注重育人功能的多维体现。

德育功能:通过实践性作业培养责任感、诚信意识、合作精神、渗透家国情怀;

智育功能:分层作业激发思维潜能,提升高阶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促进自主学习;

美育与劳育功能:艺术创作、劳动实践类作业的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作业量与难度的科学设计减轻学生焦虑。

二、高中作业育人功能的实践案例

1. 学科融合类作业(跨学科育人)

案例:"碳中和"主题研究(化学+政治+地理)

任务:分析本地碳排放数据,提出减排方案,并撰写政策建议书。

类似案例:

1)、外研版(2019)必修一unit3 Like father Like son 作业部分,可以写小短文: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父亲,你会怎么做?怎么解决与家人的冲突?(自我认知+人际共情能力+反思沟通与问题解决能力)

2)、After twenty years 读后续写,情与法如何抉择?(英语+政治)

3)、必修二unit 1 write a recipe 要求学生为家人做一顿饭,以文字,图画或照片、过程讲解短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英语+劳育+信息技术)(感恩与付出)

4)、Time for a change?以及选修二uite 3 Times change.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改变了生活,但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世代相传。(英语+美育+信息技术)

育人价值:

智育:数据建模、文献检索能力;

德育: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

劳育:调研实践能力。

2. 项目式学习(PBL)作业(综合能力培养)

案例:"校园文化节策划案"(语文+艺术+信息技术)

模拟联合国会议:不同国家的代表讨论气候变化问题。”(全球视野+共情能力)

2)、开展辩论赛Unit4 click for a friend? 讨论网上交友的利与弊。(批判性思维+合作)

任务:分组设计校园文化节方案,包括宣传海报(美育)、预算表(数学)、活动流程(组织能力)。

育人价值:

团队协作能力(德育);

创新思维(智育);

艺术表达能力(美育)。

3. 社会实践类作业(德育+劳育)

案例:"社区治理微提案"(政治+社会学)

任务:调研社区问题(如停车难、垃圾分类),撰写改进方案并提交居委会。

植树节:种植一棵植物并定期记录生长(生命教育+情绪觉察)。

公益行动:设计一张“减少校园浪费”的海报(社会责任感)。

育人价值:

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德育);

社会调查能力(智育+劳育)。

4. 反思性作业(心理健康+元认知能力)

案例:学习策略周记(通用学习能力)

任务:每周总结学习方法,分析哪些策略有效、哪些需调整。

育人价值:

培养自我监控能力(智育);

缓解学业焦虑(心理健康)。

总之,作业的本质是"教育的延伸",其育人功能需要通过系统设计实现。当作业不再仅是"任务",而成为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自我成长的阶梯时,才能真正达成"减负增效、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作业的育人功能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价值远超出简单的知识巩固。通过科学设计,作业能够实现多重教育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政策文件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S]. 2020.

[2]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Z]. 2021.

2. 理论研究

[3] 崔允漷. 学科核心素养与作业设计转型[J]. 教育发展研究, 2021(12):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