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

作者

张燕

宜宾市筠连县民主初级中学

摘要:在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当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迫在眉睫。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兴且极具潜力的教学方式,为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本文深入剖析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与项目式学习的应用情况,明确引入项目式学习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从观念更新、项目设计优化到资源整合等一系列创新策略,旨在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综合能力,推动初中数学教学迈向新高度。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数学素养

引言

初中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课程。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项目式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完成实际项目来掌握知识与技能,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融合,有望打破传统教学的壁垒,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培养其适应未来社会的综合素养。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与项目式学习应用现状

1.1 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特点与局限

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以教师讲授为核心,课堂上教师主导知识传递,按部就班讲解概念、定理,着重解题技巧训练。这种模式下,知识传授系统且高效,学生能在短期内掌握基础知识框架。然而,弊端也十分显著。课堂互动性差,学生多为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与提问环节,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知识理解浮于表面,难以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在函数章节教学中,教师常通过大量例题讲解函数性质与解题方法,学生虽能模仿解题,但遇到生活中如水电费计算、行程规划等函数应用场景,却无从下手。而且,传统模式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略学生学习过程与能力培养,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1.2 项目式学习理念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项目式学习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将学习置于真实且具挑战性的项目情境中。学生通过团队协作,经历问题提出、方案设计、实施探究到成果展示的全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与技能。在初中数学教学里,部分学校已开展实践。如在几何图形学习时,组织学生设计校园景观布局,要求运用图形面积、周长、角度等知识进行规划绘图。但目前应用范围有限,多数教师对项目式学习理解尚浅,在项目设计上,常出现主题脱离教学目标、难度把控不当等问题;实施过程中,又缺乏有效指导策略,导致学生参与度不均衡,项目效果参差不齐。

1.3 项目式学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潜在价值与已显现优势

项目式学习对初中数学教学蕴含巨大潜力。从学生角度,能极大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魅力,增强学习内驱力。通过团队合作项目,学生的沟通协作、问题解决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得以锻炼。在已开展的实践中,成效初显。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更透彻,能将不同知识点串联运用,如在 “校园运动会赛程安排” 项目里,学生综合运用方程、函数、统计等知识制定赛程,解决了复杂的实际问题,学习自主性与自信心显著提升,课堂氛围也更加活跃。

二、初中数学引入项目式学习面临的挑战

2.1 教学观念与思维转变困难

长期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许多教师习惯主导课堂,难以迅速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项目式教学思维。他们担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在项目中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无法完成知识传授任务。部分教师认为项目式学习只是形式创新,增加教学负担,未意识到其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深远意义,导致参与积极性不高。例如,一些教师在尝试项目式教学初期,因学生讨论偏离主题或进度缓慢,便急于介入主导,使项目式学习流于形式。而且,教师对项目式学习的评价标准把握不准,仍以传统考试成绩衡量教学效果,无法适应新教学模式要求。

2.2 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难题

项目式学习的课程设计极具挑战性。教师需将数学课程标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设计出既有趣味性、挑战性,又能精准涵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的项目主题。例如,设计 “城市交通拥堵解决方案” 项目,要融入函数、统计、几何等多方面知识,难度把控与内容编排需精心考量。在实施阶段,教师面临团队分组、过程指导、时间管理等难题。分组不合理易导致团队协作失衡,指导不及时或过度干预都会影响学生自主探索。同时,项目实施周期长,如何在有限课时内完成项目,又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2.3 教学资源与评价体系的适配问题

项目式学习依赖丰富教学资源,如多媒体素材、实践场地、专业指导人员等。但部分学校资源匮乏,无法满足需求。例如,开展 “数学建模探究社区发展” 项目,缺乏数据收集渠道与专业建模软件,限制项目开展。此外,传统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体系无法适应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多方面表现,需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过程性评价等。然而,目前许多学校在评价体系改革上进展缓慢,难以全面、客观评价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的成果与成长。

三、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3.1 观念更新与教师能力提升

学校与教育部门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专家讲座、名校观摩、工作坊研讨等多元方式,帮助教师深入理解项目式学习理念与方法。教师自身要积极参与培训,主动阅读教育前沿文献,更新教学观念。同时,参加教学实践研讨活动,与同行交流经验,提升教学设计与课堂组织能力。例如,定期开展校内项目式教学公开课,教师相互观摩学习,共同改进教学方法。此外,教师要树立正确学生观,相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给予充分信任与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探索。

3.2 项目设计与教学流程优化

教师设计项目时,要紧密围绕数学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与兴趣点。比如,结合当下环保热点,设计 “校园垃圾分类效益分析” 项目,融入统计、方程等知识。在教学流程上,细化项目启动、规划、实施、展示、评价各环节。启动阶段,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规划阶段,引导学生制定详细项目计划;实施阶段,教师适时指导,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展示阶段,为学生提供多元展示平台;评价阶段,注重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全面评价学生表现。

3.3 资源整合与评价体系重构

学校应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大投入。校内建设数学实验室,配备先进教学软件与实验器材;与校外企业、科研机构合作,拓展实践基地与专家指导资源。例如,与当地规划部门合作,为学生提供城市规划数据,支持数学建模项目。同时,重构评价体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评价机制。除考试成绩外,将学生在项目中的参与度、团队协作表现、创新思维成果等纳入评价指标,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方式,全面客观反映学生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式学习。

四、结论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是顺应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通过对现状的剖析和挑战的应对,提出的观念更新、项目设计优化、资源整合等创新策略,能够有效推动项目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还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实践的持续探索,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将不断完善,为初中数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高淑銮.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25,(04):86-88.

[2]彭瑶.初中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有效推进[J].中学课程辅导,2025,(05):84-86.

[3]阳吴宝.信息技术赋能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25,(01):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