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古诗词诵读教学对文化自信培育的作用研究
李钰
高碑店市和平街道南方中小学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 074000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在全球化浪潮与多元文化冲击下,文化自信成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农村地区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但受资源、师资等因素限制,农村小学古诗词诵读教学发展相对滞后,而其对农村小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对该主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究农村小学古诗词诵读教学对文化自信培育的具体作用,分析现存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为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与文化自信培育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助力农村小学生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农村小学古诗词诵读教学现状
(一)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根据王荣生(2018)在《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中的观点,教学资源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在农村小学,古诗词相关的教学资源存在明显不足。一方面,图书资料有限,许多农村小学图书馆中古诗词书籍数量少、版本陈旧,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资源缺乏,无法充分利用音频、视频等现代化手段辅助古诗词诵读教学,降低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二)师资力量薄弱
据李吉林(2020)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的研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农村小学教师普遍存在专业素养不足的问题,部分教师自身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诵读水平有限,难以进行高质量的教学指导。同时,由于农村小学教师数量不足,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研究古诗词诵读教学方法和策略,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受家庭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影响,农村小学生接触古诗词的机会相对较少,对古诗词的认知和兴趣不足。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诵读教学方式较为枯燥,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对古诗词诵读学习存在敷衍、应付的现象。
三、古诗词诵读教学对农村小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作用
(一)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
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哲学思想。通过诵读古诗词,农村小学生能够穿越时空,领略古代诗词中描绘的壮丽山河、多彩生活和深邃情感。如诵读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学生能感受到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诵读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学生仿佛置身于广袤无垠的塞外沙漠,从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由衷的赞叹。正如余党绪(2021)在《思辨读写:语文育人的实践路径》中提到,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古诗词诵读让农村小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感悟民族精神,提升民族自豪感
古诗词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展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体现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农村小学生在诵读这些古诗词的过程中,能够深刻感悟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认识到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秀品质和伟大精神力量。根据温儒敏(2022)在《语文课程改革与核心素养》中的观点,民族自豪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古诗词诵读有助于农村小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三)提升语言文化素养,强化文化自信基础
古诗词语言凝练、韵律优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农村小学生通过诵读古诗词,能够积累丰富的词汇和优美的语句,学习多样化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如诵读“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学生能感受到语言的生动形象;诵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学生能体会到比喻修辞手法的精妙。叶圣陶(2023)在《语文教育论集》中指出,语言文化素养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良好的语言文化素养使农村小学生更有底气和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强化文化自信。
四、优化农村小学古诗词诵读教学以培育文化自信的策略
(一)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学校应加大对古诗词教学资源的投入,购置丰富多样的古诗词图书资料,建立专门的古诗词图书角。同时,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收集优质的古诗词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素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此外,还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开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如将本地的历史名人诗词、民间传说中的诗词融入教学内容,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重视农村小学教师古诗词教学能力的提升,定期组织古诗词诵读教学专题培训。邀请古诗词研究专家、优秀教师开展讲座和教学示范,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掌握科学的诵读教学方法和策略。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观摩学习等方式,相互交流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在古诗词诵读教学中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改变传统单一的诵读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如利用多媒体展示诗词描绘的画面、播放配乐朗诵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词的意境;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诗词中的人物,深入理解诗词情感。还可以组织古诗词诵读比赛、诗词接龙、诗词配乐表演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此外,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古诗词诵读学习 APP 或小程序,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学习的平台,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便捷性。
五、结论
农村小学古诗词诵读教学对文化自信培育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帮助农村小学生领略传统文化魅力、感悟民族精神、提升语言文化素养,从而有效培育文化自信。然而,当前农村小学古诗词诵读教学存在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师资培训、创新教学方法等优化策略,可以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古诗词诵读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其在文化自信培育中的作用。未来,应持续关注农村小学古诗词诵读教学与文化自信培育工作,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具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 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2] 李吉林.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
[3]余党绪.思辨读写:语文育人的实践路径[M].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
[4] 温儒敏. 语文课程改革与核心素养[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
[5] 叶圣陶 . 语文教育论集 [M]. 商务印书馆 ,2023.
课题名称:保定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文化自信视域下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40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