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从兴趣到探究:儿童视角下小班自主性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究

作者

陈文静

张家港市凤凰中心幼儿园 215614

【摘要】近年来,学前教育领域倡导“儿童视角”下新的儿童观,“自主性活动课程”把儿童作为研究主体,主张儿童作为自身生活的专家,有机会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让幼儿回归他们作为学习的主体在课程学习中应有的自主权。文章以小班“我和南瓜的课程故事”为例,基于幼儿的观察视角,探索幼儿自主学习。

【关键词】儿童视角  自主学习  探索

在当前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能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活动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去发现、去探究、去交往、去表现,充分实现自主性和创造性。由于幼儿个体的不同,相同的主题也往往会生发出一系列不同的活动,因此,教师要在了解幼儿的前提下,善于抓住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点,以催生出更多新的活动,让幼儿在不断生发的活动中自主学习。

一、教师思考在先,提前预设课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培养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与现象”。孩子们在午睡前散步时总喜欢去班级自然角看一看自己的植物,在偶然发现了南瓜之后,产生了一系列的好奇心。我意识到孩子们对于南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决定顺应孩子们的兴趣,以他们的兴趣点为出发点,生成预设一些关于南瓜的活动,和他们一起去体验、探究和观察。于是,发现南瓜的当天晚上我就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去寻找南瓜,果然第二天一早,孩子们带来的南瓜各式各样地摆了满满一桌子。面对“南瓜大聚会”,我们展开了讨论... ...我问道:“你们带来的这些都是南瓜吗?你带来的南瓜是什么样子的?可以和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吗?”熙熙拿着自己的南瓜向我们介绍道:“我带来的南瓜是长长的,还有弯弯的。”“是什么颜色的呢?”“是黄色的,还有一点绿。”俊俊介绍说:“我带来的南瓜是黄色的,我的是最大的南瓜,我奶奶都抱不动。”“嗯,你的南瓜确实是这里面最大的,那它是什么样子的呢?”俊俊看了一眼自己的南瓜,用手指了指,说道:“上面瘦瘦的,下面是胖胖的。”

从幼儿的自然生活中自主生成的活动,也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课程资源,需要教师提前预设整个活动的框架,寻找活动的发展价值。因此,活动开始前,我提前预规划活动脉络图,从最基本的外形特征到内部结构,再涉及到南瓜的品种、味道以及它的用处等等,打算通过各个区域游戏的观察与讨论,让幼儿自主探究并发现南瓜的秘密。

二、幼儿自主体验,教师跟进支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教师对幼儿个体的关注,不仅表现为尊重幼儿个体不同的发展水平,还应关注每个幼儿不同于他人的学习特点和能力。在通过视觉观察后,晨晨小朋友过来告诉我说自己的手上臭臭的,让我闻一闻,我闻到了生南瓜的涩涩的味道,确实有点臭臭的,于是我请小朋友上来闻了闻生南瓜和成熟南瓜的不同味道,妍妍小朋友皱起了眉头说道:“这个南瓜不好闻。”楠楠小朋友说:“这个南瓜香。”我继续问道:“为什么有的南瓜有香香的、甜甜的味道呢?”涵涵说:“因为南瓜的里面是香的,它跑出来的。我吃过南瓜的里面,可甜了。” 于是我把南瓜切开来,让幼儿继续闻一闻,果然南瓜的里面闻起来又香又甜,熙熙小朋友在闻的时候还流了口水呢!

当小朋友发现刚才抱了自己的南瓜手上有臭臭的味道时,继而引发了下一环节的内容。我自然而然的让孩子们闻一闻不同成熟程度的南瓜闻起来是不一样的。当生活经验比较丰富的涵涵说出南瓜的里面很香以后,作为教师,应该照顾到所有幼儿的经验,对于这方面经验较少的幼儿,应最大限度的支持他们去探究,因此,我把南瓜切开了供幼儿探究。通过嗅觉的参与,在愉快的谈话活动中,孩子们建构了南瓜的味道这一经验,并且调动了自己以往的经验,大家一起讨论了自己吃过南瓜做的什么食物、味道怎么样、有什么营养等等。在看到了切开之后的南瓜,俊俊甚至伸出了小手去摸,然后就表现出了一脸的嫌弃:“怎么这么黏。”于是大家都想要来摸一摸,通过触觉感受一下南瓜的内部,继而生发出新的活动。

三、捕捉“儿童视角”,幼儿“自主学习”

种植是幼儿亲近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过程,孩子们在种植中学习的过程就是在生活中学习的过程。当孩子们把南瓜子从南瓜里面拿出来的时候,煦煦小朋友说这个也是南瓜的种子。于是我继续问道:“种子可以用来做什么呢?”泽泽小朋友说:“可以种在泥土里。”于是我们一起探讨了种子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以种植需要的材料为探究内容。在向家长反馈活动进展情况时,我请家长在家中和幼儿一起寻找能够暂时种植南瓜种子的小器皿。针对“种植的泥土从哪里来”这一问题,我并没有直接给孩子们提出解决的办法,而是把问题抛给他们,发现儿童的视角,遵循儿童的眼光,了解儿童的想法。对于这个问题,孩子们有了自己的解决办法:有的小朋友提出从家里带来,他能够记起自己家中有营养土;有的小朋友则想在幼儿园里寻找泥土、挖泥土;有的甚至还想到了从家里带挖土的工具。因此,我把孩子们想到的可行性办法都记录在白板上,请孩子们进行了一次自主选择。

在泥土准备好之后,我们一起种了南瓜的种子, 每隔几天,孩子们就会提出去看一看南瓜有没有发芽。孩子们就像有了一个牵挂一样,经常会提醒老师去照顾小种子。当孩子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时,老师要做的就是为幼儿提供寻找各种各样的材料的机会,供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因此,在孩子们观察照顾小种子时,我们一起向大班的哥哥姐姐借来了水桶、小铲子等工具,以保持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兴趣,进行深入的自主探究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活动、种植和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幼儿园的种植活动能够让幼儿真切的感受到植物的生长变化,感受到自己的行为与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始终处于一个积极主动探索的状态,展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会动脑筋想各种办法来解决遇到的问题,乐意与老师和同伴交流分享,学会了观察并表征自己的发现,语言能力和绘画表征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获得了对生活有益的经验。

在本次自主性活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虽然在课程开始之前我对于“南瓜”这一主题进行了课程预设,但是在儿童视角下,我们一起跟随孩子的兴趣点以及活动中不断生发出的点来开展活动,从不一样的脉络去探索南瓜,同样收获了关于南瓜的经验。从发现孩子们对南瓜感兴趣,调动孩子们已有的经验,到帮助幼儿建立对种植活动的经验,再到生成对小种子的观察与照料这一持续性活动,本次自主性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活动中心,提供机会让幼儿自主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