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高中化学课程建设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策略研究
王银河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
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在开展教育工作的时候要注重融合崭新的科学技术,这样才能更好地阐释化学知识内涵,让学生在面对化学知识的时候可以自主构建完善的学习思路。为此,教师需要根据所教授知识的核心内容选择所要使用的信息技术,这样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以最为简单易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化学课程。长此以往,学生也能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化学知识的时候也会具备更高的效率。
一、运用虚拟技术,直观呈现课程
在化学领域存在很多的微观知识,学生在理解这类知识的时候会面对较大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虚拟技术展示其中的细节要点,让学生可以更为直观地感受到知识内涵。再加上虚拟技术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学生还能够依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一系列的操作,进而更为全面的掌握化学知识,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难度。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教学在阐释微观内容当中的瓶颈,对于培养学生的微观知识探析素养有着较大意义[1]。
比如,教师在讲授有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时,便可以考虑使用 VR 等虚拟技术,切实为学生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学生能通过佩戴 VR 头显设备“置身”于原子结构当中,并可以在教师的指示下来操作手柄设备,让学生能够全方面的观察到原子核当中的质子、中子等结构,并能发现其紧密的排列在原子核的内部。同时,学生可以继续操作手柄来调整所要观察的原子结构,能够直观发现核外电子在不同电子层的分层分布状态。由此可见,虚拟技术的使用能够给予学生更强的学习沉浸感,让其能够置身于更为真实的情境中,更加细致地观察到原子结构的特点和其中发生的变化。这既能够生动地的阐释知识,又强化了化学课堂的趣味价值,为学生持续主动的学习化学知识提供了较强动力。
二、利用模拟软件,剖析概念内涵
教师在讲授化学知识的时候可以选择运用模拟软件,这样能将原本抽象的知识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原本难以理解的化学概念转化为直观可感的视觉信息。这样的知识呈现方式可以在较大程度上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禁锢。在以往的教学环境中,教师通常只会运用板书或者口述的方式阐释要点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在讲授微观层面知识的时候则存在很大的弊端,学生往往会对知识产生一知半解的态度。因此,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的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化学课堂,运用模拟软件更好的展示化学概念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升概念学习的深度与效率[2]。
比如,教师在教授化学键知识时可以选择使用 A v o g a d r o 模拟软件带领学生深入理解化学键的知识,运用软件将氯化钠、氯化氢的化学键形成过程进行动态模拟,这样,学生能清晰的发现氯化钠在形成的过程中,钠原子最外层电子转移到了氯原子上,进而产生了带正电的钠离子和带负电的氯离子。又或者教师可以继续利用模拟软件为学生展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知道在此过程中氢原子和氯原子是共用电子对的,并通过这种方式让这两种原子形成了稳定的结构。当教师演示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拖动鼠标来旋转模拟出的化学物质结构模型,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观察到电子云的重叠区域,进而更深层次的认识共价键中共用电子对的作用机制。这样,教师在讲授一系列微观知识的时候都可以通过使用模拟软件来多维度的呈现化学键知识,学生不仅能掌握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区别与联系,更能从微观本质层面深化对化学键概念的理解。
三、活用思维导图,促进知识理解
思维导图的运用在化学知识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清各项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原本零散分布的知识点也能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以富有逻辑关系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知识点混淆的情况,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的理解能力,学生的知识记忆效果也会因此得以提升。因此,化学教师一定要学会制作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总结,更好地引导学生从全局的视角来学习和把握知识点,学生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3]。
比如,教师在教授关于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知识的时候,便需要借助XMind、MindMaster 等软件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思维导图知晓知识点间的关系。如在讲授烃类化合物的时候,教师先以“烃”作为中心点,然后向外延伸出“烷烃”“烯烃”“芳香烃”等分支,然后在每个分支的下面关联出与之对应的代表物的结构图片,并列出相关的特征反应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烃类物质具有更为全面的认知。为了让思维导图的内容更为全面,教师还要将不同有机化合物的转化关系融入到思维导图当中,这样能够更为清晰的帮助学生把握有机反应间的内在逻辑,让学生的脑海中能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有机化合物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化学课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辅助教师将化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切实帮助学生突破知识壁垒,在理解化学课程的时候也会更为顺利。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根据课程内容合理选择信息技术,让有限的教学时间具有更高的价值。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更为轻松的氛围中体会到化学的真谛,整个教学环境也能因此充满活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构建过程,教师的教学效率也能从根本上得到提升[4]。
参考文献:
[1] 刘爽, 曲贺男.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县域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研究[J].吉林教育 ,2024,(36):64-66.
[2] 杨培州 . 刍议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J]. 高考 ,2024,(36):76-78.
[3] 邵国建. 利用信息技术如何提升实验教学有效性——以高中化学为例 [J]. 新课程教学 ( 电子版 ),2023,(16):118-120.
[4] 陈 静 . 信 息 技 术 在 高 中 化 学 课 堂 的 应 用 策 略 [J]. 中 学 科技 ,2023,(15):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