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实践研究
李丽
山西省大同市第四中学校 037000
摘要: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教育所承载的教育职能实现了丰富化、多元化的发展呢,通过高质量的美术课堂来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认知、创新思维能力、传统文化素养成为了当前初中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传统民间美术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与实践中逐步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象征着人们的智慧、思想、精神以及价值观念,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民间美术,既是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多维度培养学生美术兴趣、帮助学生发掘传统民间美术艺术价值、强化学生审美认知与文化素养的必然要求,更将极大促进传统民间美术的当代传承与创新发展。
关键词:初中美术;传统民间美术;创新传承;教学实践
传统民间美术往往是不同地域人们生活乐趣、精神情趣以及不同时代历史信息、理想愿景的沉淀,具有时代性、社会性、人文性、多元性等综合特性。信息时代的来临与新时代文化的兴起,使得传统民间美术的当代传承面临着严峻挑战,依托美术课堂来进行传统民间美术欣赏与学习,将实现传统美术课堂的转型与民间艺术的传承。
一、开展信息化教学,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美术学科的独特性在于,不仅要求学生们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还要求学生们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创新创作和艺术欣赏的过程中获得艺术审美素养的提升、实现美术学科教育目标。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传统民间美术是一个相对遥远、陌生、复杂、综合的艺术体系,美术教材对传统民间美术样式与产物的提及相对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融合教学的难度。为此,教师就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形式来开展信息化教学,依托信息技术手段与优势来搭建直观形象的美术教学情境、呈现更为鲜活多元的传统民间美术样式与产物,以此来丰富传统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们在美术课堂学习与了解传统民间美术的自主性。
比如,“方寸之间”章节主要围绕中国传统印章艺术展开教学,作为我国传统美学艺术的典型代表,印章对于我国古人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我国传统印章的发展史以及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相关视频,通过信息化情境的搭建来激活学生学习印章知识与制作方法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将关于我国不同时代文人墨客印章风格的视频制作成微视频,要求学生们结合个人兴趣和学习情况自主下载学习,以此来增长学生对印章风格、实际意义的知识积累。通过以上信息化教学尝试,就可以通过美术课堂来进行传统民间印章艺术的系统化、开放化教学,促进该项传统美术样式在当代社会中的更好传承。
二、开展生活化教学,增强民间美术认知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作品往往是艺术创作者对生活经验、生活体会、生活现象、生活智慧的提炼与再现,同时传统民间美术这种经典艺术同样要依托现实生活来存在、延续、发展。与此同时,新课标强调拓宽教学范围、延伸教学视野、链接课堂内外的优秀教学资源,来保障课程改革目标的达成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以上两点,教师在利用美术课堂来进行传统民间美术传承与创新教学时,就可以开发美术第二课堂,通过整合学生们的生活经验、组织学生进行实地体验等途径来生活化教学,进一步增强学生们对传统民间美术的思维感知,帮助学生们丰富传统民间美术体验,并以此为基础来更好地理解初中美术知识与技能,提升自身的美术素养。
比如,在“民间手艺看非遗”单元教学时,本单元主要围绕中国非遗艺术展开,并对团扇、木版年画、木工雕刻、手工陶瓷、蜡染等非遗艺术进行了简单介绍。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构成,非遗集中体现了不同地域人民的智慧,在美术课堂中传承非遗文化,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介绍的同时,还可以带领学生们参观当地的博物馆、非遗文化馆或非遗文化创作机构等,来帮助学生们更加直接、深入地了解家乡的非遗文化,感受家乡非遗艺术的独特魅力,进而增强学生们的家乡文化认同感,在深入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更好地传承家乡非遗文化。
三、开展实践性教学,提高美术创作能力
实践性教学作为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创新,以学生动手欲望与实践能力极强的特征为出发点,相较于单纯的知识讲解型课堂,实践性教学过程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创新想象与审美思维。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民间美术,通过实践活动的组织,能够帮助初中学生在亲身体验过程中了解更多的民间美术样式、体会不同民间美术样式与产物的独特创作技巧与审美价值。当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对传统民间美术及其创作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扎实的掌握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将自身的现代化审美认知与传统民间美术样式进行有机结合,来创作兼具现代审美与传统内涵的美术作品,由此便实现了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初中美术课堂中的有机渗透与创新发展,同时也为初中学生美术创作能力与艺术审美素养的提高提供了重要助力。
举例来讲,在“非遗‘潮’起来”章节教学时,学生们需要了解传统非遗文化与当代审美、美术元素的融合,并进行针对性、创新性的美术创作。比如,湘绣是学生熟悉的家乡非遗文化,教师可以邀请湘绣匠人到校为学生们讲解、示范与指导简单的湘绣手法,而后为学生们布置实践任务,要求学生们利用学习的绣法完成简单的湘绣作品;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五彩瓷非遗艺术品,并带领学生们进行非遗鉴赏,而后要求学生们进行非遗主题艺术创作,如以五彩瓷为原型来绘制扇面、服饰DIY、制作木版画等。通过实践性活动,学生们对民间传统文化将建立更深刻认知,提高自身的创作能力,同时也将使传统民间美术在当代社会实现创新发展。
总之,美术是人类文明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实现传统民间美术与现代美术教育的深度融合,对于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传统美术的传承有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关键作用。因此,美术教师要开拓自身的教学视野、提升自身的美术认知,积极探索传统民间美术与初中美术课堂的融合思路,并在教学实践的组织、优化中实现传统民间美术价值的开发、传承与创新发展,最终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吴静.试论传统民间剪纸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价值与运用[J].文渊(高中版),2019(08):473.
[2]徐一嘉.非遗传统手工艺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探究[J].新智慧,2022(10):13-15.
[3]杨帆.穿越千年·梦回大唐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美术情境教学模式探索[J].教师,2020(09):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