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复杂地形工程测绘中的误差控制与优化策略
白力
210921199307078816
摘要 本论文围绕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复杂地形工程测绘中的应用,深入剖析其误差产生的根源,并针对性提出误差控制与优化策略。系统分析了设备参数、地形条件、数据处理等环节引发的误差,涵盖相机镜头畸变、高程变化引起的投影误差、点云匹配偏差等方面。通过引入高精度设备校准、优化航线规划、改进数据处理算法等措施,旨在提高复杂地形测绘精度,为该技术在工程领域的精准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复杂地形;工程测绘;误差控制;优化策略
一、引言
随着无人机技术与摄影测量技术的深度融合,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以其能够快速获取多角度、高分辨率影像,实现三维模型重建的优势,在工程测绘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复杂地形区域,如山区、峡谷、丘陵地带,传统测绘方法面临效率低、危险性高、精度难以保障等问题,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为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然而,受复杂地形条件、设备性能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等因素影响,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这些误差严重影响测绘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制约了该技术在复杂地形工程测绘中的进一步应用。因此,深入研究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复杂地形工程测绘中的误差控制与优化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在复杂地形工程测绘中的误差来源分析
(一)设备因素导致的误差
无人机搭载的相机镜头存在固有畸变,包括径向畸变和切向畸变。径向畸变使影像中的直线出现弯曲,导致特征点位置偏移;切向畸变则会造成影像的局部变形。在复杂地形测绘中,畸变误差会随着地形起伏和拍摄角度变化而进一步放大,严重影响后续的影像匹配和三维重建精度。例如,在拍摄陡峭的山体时,边缘区域的畸变会使山体轮廓发生扭曲,导致测绘结果与实际地形存在偏差。
IMU 用于测量无人机的姿态信息,包括航向角、俯仰角和横滚角。但 IMU 存在测量噪声和漂移现象,随着飞行时间的增加,姿态数据的误差会不断累积。在复杂地形环境下,无人机为了适应地形变化频繁调整姿态,IMU 误差的累积会更加明显,使得获取的影像姿态参数不准确,影响影像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降低三维模型的精度。
(二)地形因素引发的误差
复杂地形的高程变化显著,同一区域不同位置的地物到相机的距离差异较大。根据摄影测量原理,这种距离差异会导致投影误差。在山区,山顶和山谷的地物投影到影像上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位移,高程越高的地物,投影误差越大。这种误差不仅影响地物平面位置的准确性,还会导致三维模型中地形起伏的失真。
复杂地形中存在大量的遮挡现象,如茂密的植被覆盖、高大的山体阻挡等。这些遮挡会使部分区域无法被无人机相机拍摄到,造成影像信息缺失。同时,在阳光照射下,地形起伏产生的阴影区域也无法获取有效影像信息。信息缺失会导致点云数据不完整,在三维建模时出现孔洞、模型不连续等问题,影响测绘成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数据处理过程产生的误差
影像匹配是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数据处理的关键步骤,其目的是在不同影像中找到同名点。然而,在复杂地形影像中,由于纹理相似、视角变化大等原因,影像匹配容易出现误匹配现象 。误匹配点会导致点云数据错位,进而影响三维模型的精度。例如,在植被覆盖区域,相似的纹理特征会使匹配算法将不同位置的植被误判为同名点,造成地形表面的扭曲。
在点云数据处理中,需要进行滤波去除噪声点和非地面点。但滤波算法可能会误删一些有用的点,导致点云数据丢失 。此外,为了生成规则的数字高程模型(DEM),需要对稀疏的点云进行插值处理。插值算法的选择和参数设置不当,会引入插值误差,使生成的 DEM 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地形。
三、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在复杂地形工程测绘中的误差控制与优化策略
(一)设备优化与校准
在设备选型时,优先选择具有低畸变、高分辨率的相机,以及精度高、稳定性好的IMU。高精度相机能够减少镜头畸变带来的误差,高分辨率影像可以提供更丰富的纹理信息,有利于提高影像匹配的准确性。高精度 IMU 能够更精确地测量无人机姿态,降低姿态数据误差,为影像的准确拼接和三维重建提供保障。
建立完善的设备校准制度,定期对无人机搭载的相机和IMU进行校准。对于相机,采用专业的畸变校准方法,如张氏标定法,获取相机的畸变参数,并在数据处理时进行畸变校正。对于IMU,通过与高精度的定位设备(如差分 GPS)联合校准,修正其姿态测量误差,确保获取的姿态数据准确可靠。
(二)优化航线规划
在复杂地形区域进行测绘前,利用现有地形数据(如地形图、卫星影像)对地形进行分析,根据地形起伏、坡度、遮挡情况等特征设计合理的航线 。对于高程变化较大的区域,适当增加飞行高度和航线重叠度,确保地物能够被多角度拍摄,减少投影误差和信息缺失。在有遮挡的区域,规划迂回航线或增加飞行架次,提高影像的覆盖范围。
针对复杂地形的多样性,采用变高、变向飞行策略。在飞行过程中,根据地形起伏实时调整无人机飞行高度,保持相机与地物的相对距离稳定,降低高程变化引起的投影误差。同时,灵活改变飞行方向,从多个角度拍摄地物,增加影像的视角多样性,提高影像匹配的成功率和三维模型的精度。
(三)改进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先进的影像匹配算法,如基于深度学习的匹配算法,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强大的特征提取和匹配能力,提高复杂地形影像的匹配准确性。结合多尺度、多特征融合的方法,综合利用影像的灰度、纹理、几何等特征进行匹配,减少误匹配现象。在匹配过程中,引入几何约束条件,如对极几何约束,进一步筛选正确的匹配点,提高点云数据的质量。
改进点云滤波算法,采用自适应滤波方法,根据点云密度和地形特征自动调整滤波参数,减少有用点的误删。在点云插值方面,选用更适合复杂地形的插值算法,如克里金插值法,考虑地形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插值,提高生成的DEM精度。同时,在三维建模过程中,利用网格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平滑处理,消除因误差导致的模型表面不平整现象。
四、结论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复杂地形工程测绘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误差问题严重影响其应用效果。通过对设备因素、地形因素和数据处理过程中误差来源的深入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设备优化与校准、航线规划改进、数据处理方法提升等误差控制与优化策略。这些策略能够有效降低测量误差,提高复杂地形测绘的精度和可靠性。在未来的研究与应用中,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还需进一步探索更先进的误差控制方法,如融合多源数据进行误差补偿、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化误差检测与修正等,推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复杂地形工程测绘中更加精准、高效地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明,张华,王强。基于深度学习的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影像匹配优化研究 [J]. 测绘科学,2023, 48 (10): 145 - 152.
[2] 陈勇,刘军,赵刚。复杂地形下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航线优化策略 [J]. 遥感信息,2024, 39 (3): 110 - 116.
[3] 周伟,吴昊,孙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点云数据处理误差分析与改进 [J]. 地理信息世界,2025, 32 (1): 85 -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