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儿童照顾者照护负担与综合知识体系的现状及挑战
邹莉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610000
摘要:目的 探讨癫痫儿童照顾者的照护负担现状及其知识体系水平,并评估系统性知识干预对照护负担与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4年2月至12月期间在某医院就诊的200名癫痫儿童照顾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接受为期三个月的癫痫知识培训及心理支持,对照组接受常规宣教。采用Zarit照护负担量表(ZBI)与癫痫知识问卷对照护负担及知识水平进行前后测评,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t检验与相关性分析。结果 干预结束后,实验组照护负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知识问卷得分显著提高(P<0.01)。知识水平与照护负担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 = -0.624,P<0.001)。结论 系统性癫痫知识培训及心理支持可有效提升照顾者的认知能力,降低主观照护压力,增强家庭照护效能。
关键词:癫痫儿童;照顾者;照护负担;知识干预;心理支持;对照研究
癫痫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其复发性、长期性及个体差异大等特点使家庭照护成为关键组成部分。照顾者作为患儿日常管理的执行者,不仅需要掌握发作识别与应对方法,还面临长期心理负荷与家庭生活的多重挑战。临床观察发现,许多照顾者在缺乏相关知识和心理支持的情况下易产生焦虑、疲惫等不良情绪,影响照护效果,甚至影响患儿的依从性与康复过程。当前,关于照顾者知识水平与照护负担之间的关系研究相对不足,缺乏系统干预的实证数据支持。因此,结合临床实际开展针对性研究,评估干预效应并探索优化照护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纳入2024年2月至12月期间在某三级综合医院儿科门诊和神经专科就诊的癫痫儿童共200例,其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儿年龄为214岁,平均(6.7±2.9)岁;照顾者以母亲为主,占比78%。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照顾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纳入标准:(1)照顾时间≥3个月;(2)年龄在1865岁之间;(3)认知能力正常,能独立完成问卷。排除标准:(1)有精神疾病史;(2)已参与类似干预项目者;(3)因其他疾病接受心理治疗者。
1.2 干预方法
实验组照顾者接受为期3个月的综合知识干预与心理辅导。知识干预采用结构化课程,包括癫痫病因、发作类型、急救流程、用药管理、饮食调控、睡眠规律和行为引导7大模块。授课形式为每月2次线下小班授课(每次90分钟)结合微信群图文及短视频推送。授课内容由儿童神经科医师、药师、心理咨询师联合制定。
心理干预部分由心理治疗师带领,采用团体心理辅导模式,每两周开展一次60分钟的小组活动,主要内容包括情绪识别与调节、认知重构、放松训练及社会支持资源拓展。对照组则仅接受常规健康宣教,包括一份《癫痫家庭照护手册》及一次性健康讲座。
1.3 评估工具
Zarit照护负担量表(ZBI):中文版共22题,采用5级评分法(04分),总分范围为088分,≥61分为重度负担,4160分为中度,2140分为轻度,≤20分为无明显负担,Cronbach’s α=0.91。
癫痫知识问卷:根据中华医学会癫痫学组相关内容自行设计,共20题,涵盖病因、发作特征、药物使用、发作处理、日常管理五部分,采用单项选择与判断题结合形式,满分100分,≥85分为掌握良好。
统计方法:采用SPSS 26.0进行分析。连续变量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干预前后配对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照护负担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ZBI评分无显著差异(实验组:56.1±9.3,对照组:55.4±8.7,P>0.05)。干预后实验组评分降至(37.8±8.2),属轻度负担,对照组为(51.6±9.1),仍处于中度负担区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4,P<0.001)。实验组照顾者在情绪负担、时间精力投入、经济压力等维度改善尤为明显,详见表1。
2.2 知识水平评分比较
如表2,两组照顾者干预前知识评分相近(实验组:62.5±7.4,对照组:63.2±6.9,P>0.05),干预后实验组平均得分提高至(88.2±5.6),达掌握良好水平,对照组略升至(66.1±6.8),差异显著(t=17.12,P<0.001)。实验组在发作处理与药物依从性方面答题正确率提升尤为明显。
2.3 知识评分与照护负担的相关性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干预后知识评分与ZBI总评分呈中度负相关(r = -0.624,P<0.001),说明照顾者知识掌握越充分,其照护压力感知越低。该结果支持了干预的逻辑基础与实际效应。
3 讨论
3.1 当前照顾者知识体系的薄弱现状
调查显示,多数照顾者对癫痫仅限于“会抽搐”“吃药控制”等片面认知,对病因分类、发作类型识别、药物副作用、防诱因措施等掌握不足[1]。尤其在夜间发作管理、非惊厥性发作判断等方面错误率高,知识结构不系统,难以胜任科学照护任务。
3.2 知识水平的提升作用
研究干预证实,通过系统知识培训,照顾者对癫痫本质与应对策略的掌握明显提升,尤其是在突发情况下的处理能力增强[2]。例如,通过实景演练掌握了侧卧位转移、防舌咬与正确拨打急救等技巧,有效提升照护信心和执行能力,显著减轻了“怕发作、怕做错”的心理压力。
3.3 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照护者长期处于高应激状态,若缺乏情绪疏导和社交支持,极易出现抑郁、愧疚、自责等情绪反应。研究干预中的心理小组活动,帮助照顾者实现共情互助,增强应对策略、情绪表达与压力调节能力,使其更稳定地履行照护角色,从而进一步提升照护质量[3]。
4 结语
本研究结果表明,癫痫儿童照顾者普遍存在照护负担重与疾病知识掌握不足的问题,系统化的知识培训和心理干预可显著提升其认知水平,降低主观负担评分,改善照护信心和应对能力。知识水平与照护负担呈显著负相关,提示加强健康教育可有效缓解家庭照护压力与精神负担。干预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具有良好可行性与推广价值。未来建议在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中建立常态化、多渠道的照护者赋能机制,构建专业、持续的支持体系,进一步优化癫痫患儿家庭照护质量与照顾者整体生活状态。
“成都市科技计划资助”(英文标注:“Supportedby Chengdu Science andTechnology Program”),课题名字:癫痫患儿照顾者照护知信行量表的编制及四川省常模构建,课题编号:2022-YF05-01998-SN
参考文献
[1]胡素文.癫痫儿童父母创伤后成长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1.002930.
[2]张淑芬,朱振云,吴晓.癫痫儿童照顾者疾病披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4,31(06):122-126.
[3]李继忠.癫痫儿童的诊疗与照护[N].山西科技报,2024-08-27(A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