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提升审计效能的路径探索
贾兵
石家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日益增加,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成为审计工作的核心议题。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全面分析审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点,系统剖析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以期为提升审计效能提供全面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审计质量控制;风险防范;审计效能;审计方法
引言
现代社会,审计作为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其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的艰巨任务。审计环境不断变化,审计技术不断进步,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深入研究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问题,对于提高审计效能、保障审计质量也充满了重要意义。
一、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
于审计工作而言,提升审计质量是永恒的核心追求,需从多维度精准发力。执行审计任务时,审计人员务必将审计准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清晰界定审计目标、范围、流程以及报告编制标准,一丝不苟地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筑牢审计质量的坚实根基。身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浪潮,审计人员应秉持开放创新的态度,积极拥抱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审计工作注入全新活力。同时,踊跃参加各类专业培训,不断拓宽视野、精进业务能力,让审计方法与时俱进。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关乎审计质量的高低,要强化其专业学习,培育高尚的职业操守,通过系统培训和严格考核,全方位提升其综合素养,锻造一支能打硬仗的审计铁军。此外,完善审计监管机制同样不可或缺,整合内部审计监管、外部审计监管以及社会监督等多方力量,加强与政府审计部门、行业协会等外部机构的交流合作,构建起科学规范、协同高效的审计监管体系,全方位护航审计工作高质量开展 。
二、审计过程中的风险点解析
(一)审计证据不充分
审计对象复杂多样,审计人员可能面临各种原因,导致无法收集到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被审计单位也可能故意隐瞒或篡改相关证据材料,或者受审计时间限制,审计人员无法对所有相关事项进行详细地核实,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加强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明确审计证据的收集标准和程序,并严格执行实施;其次,加强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和知识的培训,提高审计业务能力;第三,加强审计证据的审查,确保其充分性和适当性。
(二)审计判断错误
审计人员会根据审计证据和自身经验对审计事项进行主观判断,由于审计人员知识和经验不足,审计判断中可能会出现错误。例如,审计人员可能在理解审计证据时存在偏见,或者由于他们的偏见或疏忽,对事项的判断不准确。审计部门应采取措施防止此类审计错误风险。首先,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和评估,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其次,建立和完善审计判断的咨询服务体系,为审计人员提供专业支持和指导;第三,积极组织审计人员参与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活动,开阔视野,提高业务创新能力。
(三)审计程序不合规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容易疏忽或故意违规操作,可能出现审计程序不合规的情况,比如审计人员可能未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制定和实施审计计划,或者未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要问题进行充分的调查和核实,或者未按照相关程序编制审计报告等。审计机构应加强对审计程序的合规性监督,避免审计程序不合规的风险。首先,制定明确的审计程序标准和规范,审计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开展审计工作;其次,不断强化审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意识和能力;第三,建立健全的审计制度建设和机制,对审计程序进行充分的复核和评估,确保其合规性和有效性。
三、审计风险预防措施
(一)严格控制审计证据的质量
审计机构应进一步加强对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首先审计机构应根据审计准则和相关法规,制定明确的审计证据收集标准和程序;其次是定期组织审计人员参加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其收集和分析审计证据的能力;第三是建立健全的审计证据复核制度,充分复核和评估审计证据;第四是加强对复核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责任心和能力水平。
(二)提高审计人员的判断能力
首先,审计机构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其次,为审计人员提供专业支持和指导,提高审计人员审计判断的准确性;第三,积极组织审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和相关学术交流,促进其进一步学习丰富的经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确保审计程序的合规性
审计机构一方面应根据审计准则和相关法规制定审计计划,明确审计程序的标准和规范,实时监督和控制审计过程,准确编制审计报告,另一方面加强审计复核,增强对审计人员和复核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力度,使审计人员充分认识到审计程序的重要性,确保审计程序符合相关法规和准则的要求,避免风险。
四、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实例
为了更具体地说明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的实践应用,本文选取某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一)案例背景
某企业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业务范围广泛,涉及多个领域和行业,该企业审计部立足经济监督定位,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对下属A公司开展内部管理审计,并从其财务、生产、销售、库存管理等方向展开细致核查,进一步促进了子公司加强经营管理,加强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工作,全面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审计质量控制
1.编制调查表。通过网上查询、查阅以前年度审计资料等方式,总体把握A公司基本情况和业务情况,根据A公司的实际情况,梳理调查重点内容清单,编制审前调查表,保证每位审计人员有明确的调查任务和目标,避免审前调查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开展座谈会。通过与A公司开展现场座谈会,深入了解单位具体情况,全面摸清预算收支、专项资金、往来债权等情况。就A公司所处地区发展现状、资金管理等进行交流,拓宽审计调查广度。
3.确定审计思路。通过对掌握的情况和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了解A公司的预算、任务目标、内控管理、安全及运营情况,为发现问题线索找准方向,同时分析A公司的经济业务活动、市场环境,现场观察并梳理实物资产管理情况,梳理A公司往来债权债务情况,分析研究项目、资金与政策的相关性,进一步理清审计重点,确定审计主线。
4.制定审计事项清单。制定项目清单,逐项明确审计目标、审计要点、风险点,以清单内容把控审计方向、审计进度,根据审计事项的特点和审计组成员的综合能力情况,审计组合理统筹分工,制定审计方案,深入挖掘问题根本原因,全面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水平。
5.加强审计证据收集和分析。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查看分析各项制度建设及运行情况、人员管理情况、日常业务情况等,对被审计单位涉及的审批及入账、会议资料按制度要求进行审核,同时对各年份凭证重要科目、重要事项详查,其他凭证抽查,采用财务账套与凭证相结合方法,由账套分析指导查看凭证,并根据凭证问题及时完善并修正重要事项。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审计证据,并充分分析和评估审计证据。
6.提升审计人员素质水平。该企业审计部门通过定期组织培训等活动,注重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同时还通过激励机制和晋升机制鼓励审计人员积极学习和进步。
(三)审计方法创新
1.访谈法。审计组人员就A公司债权债务往来、业务开展、人员结构等情况提前准备问题清单,与A公司有关人员进行当面交谈,了解有关情况、收集相关证据,并在实施时有两名审计人在场。
2.审核法。对会计记录、预算情况、计划情况、会议记录及各种制度规定和其他书面资料进行审阅与核对。例如查阅A公司原始凭证要素情况,包括签字,内容是否真实合法合规等;记账凭证中附件是否完整,签字是否完整,业务处理是否得当;账簿记录是否合规合法;编制报表是否全面正确,是否符合会计法律制度要求,报表充分披露财务状况等。
3.积极函证法。通过核对分析A公司账面的债权债务往来、合同、发票、货单等资料,就账面记载金额及事项向第三方发送函证,如果函证最终结果不满意,则实施必要的替代程序。
4.监盘法。现场观察A公司存货、固定资产及设备的盘点,并抽查已盘点的资产,观察资产状况,并核查账面记录,保证账实相符。
5.改变思路和审计方式。审计人员不应墨守成规或存在固定思维模式,以往传统的思维习惯容易固化审计方式,需要改变一下审计思路和审计方式,根据被审计组织的实际情况,并采用创新的思维方式来评估问题,防止出现可能误导公司决策的情况。
(四)审计风险防范
首先,企业应全面评估和分析审计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及时发现问题情况和潜在的风险点,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通过加强审计监督,制定明确的审计程序标准和规范,并加强审计人员的学习和交流,有效保证审计程序的合规性。再次,通过明确审计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和人员配置等措施,保证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客观性,维护审计权威性。
五、提升审计效能的路径探索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强调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同时加强对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分工,建立健全的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确保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全面加强审计制度建设。严格依法审计,坚持在法制轨道上和制度框架内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加强审计制度建设,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相关的制度建设,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提高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合规性,监督落实制度能够有效实施。
(三)加强人员培训,提升审计能力。按照工作任务和职责要求,加强审计监督人才队伍综合素质能力建设,不断强化审计监督人员的专业学习和职业操守,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多种方式,培养人才队伍,提升审计人员的政治能力、专业能力和业务能力。
(四)创新审计技术。积极探索引进和应用先进的审计技术和工具,加强对审计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运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深入挖掘和分析审计数据,发现潜在的审计问题和风险点,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
(五)加强监督考核。加强对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工作的监督考核,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和评价体系,激励审计人员积极参与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工作,及时解决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六、未来展望与发展趋势
(一)审计技术的智能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审计技术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化审计技术也能快速识别潜在的风险点和问题,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并根据审计人员的需求和习惯,提供个性化的审计方案和建议,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的效能。
(二)审计范围的拓展与深化。企业业务未来会不断拓展和深化,审计范围也将逐渐扩大,审计工作将不仅仅局限于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的审计,还将涉及到企业的风险管理、战略规划、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这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更加全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对企业进行全面的审计和评估,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审计质量的持续提升。未来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将更加注重审计质量的持续提升,这就需要不断强化审计监督人员的专业学习和职业操守,提高其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和流程,逐步满足审计的工作要求,提高审计业务质量。
(四)风险防范的前瞻性与主动性。未来审计风险防范工作将更加注重前瞻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能够敏锐地察觉企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积极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及时提出风险预警和建议,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五)建设与传承审计文化。审计人员应加强审计文化的建设和传承,营造良好的审计氛围和环境,提高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和责任感,增强社会对审计工作的理解和认可,传承和发扬审计工作的优良传统和经验。
七、应对建议
面对未来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工作可能出现的挑战和机遇,现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一)不断创新审计技术。积极学习审计新知识,引进和应用先进的审计技术和工具,提高审计工作的智能化水平,加大对审计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不断创新和发展审计技术,更好应对风险,提升审计工作水平。
(二)拓展审计范围与深度。审计人员要不断拓展审计范围,加强对企业风险管理、战略规划、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审计和评估,深化审计深度,深入剖析企业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提出符合实际的建议,并督促被审计对象严格落实。
(三)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企业审计机构应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和流程,确保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合规性,加强对审计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四)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审计人员积极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增强风险意识,强化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察觉风险的敏锐性,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五)营造良好审计文化氛围。企业进一步加强对审计文化的建设和传承工作,营造良好的审计氛围和环境,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宣传推广工作以及历史梳理和总结,传承和发扬审计工作的优良传统和经验。
八、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符合实际操作的措施和建议。企业应加强审计技术创新与应用,不断发展审计技术,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营造良好审计文化氛围,同时,审计人员不断拓展审计范围与深度,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操能力,积极参与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工作,进一步提高审计效能、保障审计质量,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审计工作的挑战和机遇,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审计保障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2018.
[2] 河北省政府.河北省内部审计规定.2023.
[3] 李文红.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研究[J].2011.
[4] 顾玉娟.大数据审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与对策[J].财富生活,2020(08)103+105.
[5]陈英伦.防范审计失败的重要性及对策探究.中文科技期刊经济管理.2023.
[6]李冬.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融合策略探讨[J].科学与信息化,2019.
[7]王芳芳.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8]刘澄、闫学文.企业内部审计评价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内部审计.2012年06期
[9] 陈文学.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J].今日财富.2017年15期
[10] 张嘉祺.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中内部审计的作用分析.商场现代化.2023.
[11]彭春华、孙宝有.管理审计的几点探讨[J].教育财会研究.2005.12
[12]董吴、胡景怡.企业会计审计风险因素及信息化审计策略研究《财讯》;2024.02